12月16日,美國空軍首次成功進行了托盤式彈藥發射試驗,一架MC-130J投射了一枚不知名的巡航導彈,導彈飛行幾百公里後準確命中了“墨西哥灣”的一個模擬目標。
雖然說還沒確定是什麼型號的導彈,但根據以前美軍類似試驗很可能是“快速龍”(又稱:迅猛龍)計劃,而且發射的是美軍最新型的AGM-158隱身型巡航導彈。
所謂:“快速龍計劃”就是使用美軍現役的C-130中程運輸機和C-17戰略運輸機為搭載平臺,分別將六聯或者九聯裝“托盤式導彈發射器托盤”裝進運輸機的貨艙內,利用運輸機的大航程飛抵要打擊區域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運輸機進行空投前要中低空慢速飛行(空投貨物速度)開啟尾門,“導彈托盤”透過滑道向機外滑行,出機艙門後多個減速傘開啟,托盤內的導彈大頭朝下自行從固定器當中掉落,距離運輸機的安全高度時導彈發動機點火、水平彈翼開啟,在陀螺儀的控制下調整飛行角度和方向,朝著目標飛去。
C-17運輸機可以搭載2個九聯裝“快速龍”導彈托盤,一共18枚AGM-158巡航導彈,並且作戰半徑高達4000公里,這麼算下來要比B-1B戰略轟炸機載彈量和作戰半徑都高。
遇到軍事強國時C-17可以組成4~8架的大機群實施轟炸任務,所載巡航導彈數量也提高到了72~144枚,打擊能力非常的強大。
有看官會問:這種使用運輸機投擲巡航導彈的方式和戰法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從美軍的試驗效果來說其作戰價值是很高的,從航程和運載來說戰略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並不本質差別兩者都屬於大型軍用飛機,航程都超過了10000公里,根據運載量不同(10~25噸)作戰半徑在3000~4500公里之間,從戰場隱蔽性來說C-17戰略運輸機和B-52H戰略轟炸機雷達反射面積也幾乎相同。
所以用“快速龍”這樣方式用戰略運輸機充當戰略轟炸機確實沒有多少的區別。
至於說作戰安全性的問題,由於AGM-158的射程普遍超過800公里,C型甚至高達1900公里,運輸機完全可以在敵方戰鬥機和防空導彈系統之外發射導彈,進行“防區外打擊”,800~1900公里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也沒有射程這樣遠的防空導彈,運輸機將“導彈托盤”投下之後就返航,AGM-158導彈則自行在規劃好的飛行路線上飛行,直到擊毀目標,所以運輸機用這樣的方式作戰是安全的。
這樣的大量空投和密集的巡航導彈數量確實是難以防禦,戰略轟炸機是非常昂貴的武器裝備,其採購成本遠高於戰略運輸機,並且越是到以後價格越貴,裝備數量也會偏少,而使用“快速龍”不但簡化了發射程式,使用還大大降低了作戰成本,更主要的是這等於變相增加了戰略轟炸機的數量。
美軍的這種方式也給我軍提供瞭解決,目前我軍專業轟炸機只有轟6K、N…中型轟炸機,在6噸掛載量時作戰半徑為3000公里,也就是說它要攻擊第一島鏈外或者南海方向的目標,每架最多攜帶4枚長劍20巡航導彈,戰鬥力不算高,如果運–9運輸機採用“導彈托盤”這樣的方式可以攜帶6~12枚,而運–20戰略運輸機和C17一樣最多可攜帶18枚,打擊能力進一步提高。
我軍遠端戰略轟炸機的研製雖然在加快進行當中,很可能在今後二三年內就服役了,但戰略轟炸機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就能達到滿意的數量,而我軍運-9中程運輸機和運–20戰略運輸機目前數量較多,如果將其中一些改裝成使用“快速龍”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應急使用更能彌補專業戰略轟炸機數量的不足,還不影響戰略/戰役運輸任務,可謂是一舉兩得。
而從技術上來講包括隱身導彈在內的這個托盤,對我們沒有任何的技術瓶頸。
總之,有先進的設計理念我們就要學習和借鑑,“寧要**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是不對的,將最先進的成果為我所用,提高我軍的裝備現代化和戰鬥力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