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選舉毛主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政權機關。
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時,毛主席身後的第一排,站著的就是這6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很少有人知道,這6位中,有兩人是師生關係,他們就是張瀾與朱德。
朱德是四川南充儀隴縣人,生於1886年。1906年,20歲的朱德就讀於四川順慶府中學堂。此時,順慶府中學堂的監督(校長)正是張瀾。張瀾比朱德大14歲,生於1872年,四川南充西充縣人,他是晚清秀才,曾赴日留學。
張瀾親自講授“格致課”,將留日時所學得的自然科學知識,結合他從日本帶回的標本、掛圖、儀器、資料等,詳為闡述,直觀具象,深入淺出,引起了包括朱德在內的學生們極大的興趣。
朱德在順慶府中學堂求學的時間僅一年,但張瀾的言傳身教和對朱德無微不至的關懷,對朱德後來能走上革命道路起著重要的作用,朱德始終沒忘記這一段師生情誼。此後,朱德考上了四川高等師範學校,不久又遠走昆明,進了雲南講武堂第3期步兵科深造,終成卓有建樹的大軍事家。
新中國開國大典的警衛工作總指揮、公安部長羅瑞卿也是張瀾的學生,他是1924年在張瀾創辦的南充中學讀書時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走上革命道路的。
羅瑞卿是開國大將,他也是四川南充人。
建國前夕,朱德在家設宴招待恩師張瀾,邀請了羅瑞卿作陪。席間,朱德與羅瑞卿一再感謝恩師張瀾當年的栽培,師生三人相聊甚歡。
從1911年至1918年,張瀾在四川前後當了8年地方官,從川北宣慰史、嘉陵道道尹到四川省的省長,政績斐然,家中卻一貧如洗,被譽為“川北聖人”。他曾以四川省省長的身份,資助了200餘名西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其中許多人後來成為我黨的卓越領導人,有一位後來還成了開國元帥,名叫陳毅。
1926年,張瀾出任成都大學校長一職,把成都大學辦成了聲名遠播的高等學府,創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蹟。張瀾允許校內三派(共產主義者的社會科學研究社、三民主義者的健行社和國家主義者的惕社)同時存在,自由爭鳴。這樣的胸懷,太博大了!
“九一八”事變後,張瀾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極為不滿,因而傾向於中共的抗日政策。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張瀾受聘為國民參政員,頻繁參加抗日民主運動。1939年1月,國民黨的五屆五中全會確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四項方針,並設定了專門的防共委員會,由蔣介石親自提案的《限制異黨活動辦法》也在這次會議上獲得透過。為此張瀾當面質問蔣介石,共產黨抗日是大好事,為啥子要反它、限它?
1939年11月,張瀾與黃炎培、章伯鈞等在重慶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3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張瀾任主席。1944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張瀾繼續擔任主席。他領導民盟始終支援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
1944年,張瀾親自出馬,發動四川和雲南的國民黨要員龍雲、劉文輝、潘文華等成為民盟秘密會員。5年後,當解放戰爭進行到最後關頭,這些人的起義減少了各方面的損失。
因為張瀾德高望重,當時流傳有“得四川必先得張瀾”的說法。當年蔣介石入川,陳立夫屢次動員張瀾前去迎接,張瀾堅持不去。1945年8月28日,肩負重慶談判使命的中共領袖毛主席和中共代表團到達重慶時,張瀾親自到達機場迎接,毛主席大為感動。
這是毛主席與張瀾的初次見面,卻神交已久。
在重慶,張瀾借住在朋友鮮英的府邸——有“民主之家”之稱的特園。8月30日,上午和蔣介石會晤後,毛主席下午來到特園,登門拜訪張瀾。
到了特園以後,毛主席從樓梯底下開始和僱工一一握手問好,那些工人裡面還有剛剛燒完火的,手髒得很。張瀾當時就愣了。他後來感慨說:‘我也是貧寒出身,高高在上幾十年,染了一身士大夫氣。我沒有毛主席這樣對下人這麼平等。”
毛主席與張瀾聊了不少有關國家前途的問題,兩人英雄所見略同。
張瀾的孫女、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張梅穎談起當時的情形時說,目送毛主席離開特園後,一向謹言慎行的張瀾對在場的人感慨道:得天下者毛潤之。
這是張瀾與毛主席的第二次見面。
在重慶期間,毛主席後來又兩次前往特園看望張瀾。
第三次拜訪中,毛主席向張瀾介紹了和談情況,並表示共產黨願意做出很大讓步,可是國民黨還在部署兵力,內戰隨時可能會爆發。他拜託張瀾發揮他的影響力,一旦內戰爆發,動員川內的實力派與共產黨合作。
張瀾很鄭重地點了點頭。這次秘密談話後,張瀾立即加強了和劉文輝、鄧錫侯等川內實力派的聯絡。
1949年,張瀾已77歲高齡。這年9月,在舉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期間,毛主席曾親臨張瀾住處,請他出任即將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張瀾說:“我快八十啦,老了,不行了。我又沒有什麼……”毛主席沒等他說完就爽朗地笑著講:“你有德嘛,無論如何請你出來!”
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後的張瀾,為了工作需要,不得不將妻兒從四川遷到北京。當時國家給他分配了一套規格很高的大四合院,但張瀾拒絕了,嫌太大。後來,他親自選擇,終於閤家團聚在一處小小的舊陋的宅院裡。他的小腳伕人劉慧徵親自勞作,種了一些家常蔬菜。
張瀾晚年時曾作《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
讀之感人!
決策抗美援朝時,張瀾曾提議,中國剛結束多年戰亂,應該休養生息,反對中國出兵。後來朱德來給張瀾做工作,動員他要服從大局。張瀾就說,要是中央定了,那我就帶領民盟堅決抗美援朝。張瀾從那時起就不吃肉了,所有攢下來的錢都用來買捐飛機大炮。
多好的老人!
1954年,張瀾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在同年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他又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2月9日,張瀾在京病逝,享年84歲。毛主席親自到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的張瀾靈蔭守靈1小時,致以深切的哀悼。(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