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直轄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重慶市38個區縣的區劃調整。今天,我們聊聊天津市。天津市屬於我國4大直轄市之一、9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天津市下轄了16個區,總人口1380多萬。一個問題出現了,天津市16個區的區劃,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天津市。天津市屬於我國4大直轄市之一、9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2020年,GDP總量14084億,排名全國第11位。天津市的總人口1380多萬,在全國各個城市中,也是排名非常靠前的。天津市下轄了16個區,沒有下轄縣或許縣級市。其實,天津市的區劃調整,與河北省的區劃調整,二者之間的關係很深。
在元朝之前,我國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消滅了西夏國、大金國、大理國、吐蕃、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不過,隨著疆域面積的迅速擴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的缺點很明顯。面對全國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有點發愁。
面對各地錯綜複雜的人口資料、耕地土質、農作物產量情況,元朝不知所措。以農作物為例,由於各地的土質結構和氣候完全不同,各地的農作物型別非常多,例如水稻、小米、小麥、高粱等等。各地的耕地,分為了旱地、水澆地、丘陵地等10多個型別,每一種耕地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對於這麼複雜的情況,擅長騎兵大軍團作戰的元朝,缺乏必要的基礎。
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本無法滿足元朝的管理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各方面的問題很多。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經驗上,加上了金國行尚書檯的基礎框架,進一步調整以後,形成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四川行省、福建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當時,天津等地,劃入了中書行省直接管理。
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設立了4級區劃。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基本框架,但並不完善,各方面問題非常多。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地方上的管理難度大。第二,各地機構的結構粗獷,相互重疊,效率非常低。到了元朝統治末期,行省區劃已經幾乎崩潰。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根據明朝的情況,進一步調整了各地區劃。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形成了省、州府、縣三級區劃,這一區劃模式。在明成祖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後,隨著明朝的遷都,最終進一步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我國很多省份的大體區劃,基本上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等等。
與現在的區劃相比,非常接近。由於在靖難之役期間,朱棣曾經在天津渡船南下。因此,被稱為“天津,”寓意“天子渡口。”明朝遷都以後,天津的地位迅速提高,成為了拱衛都城的要塞。明朝設立了天津衛,但沒有設立州府。明朝的北直隸,大體上就是現在的河北省等地。17世紀中期,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進一步調整了各省的區劃。最後,形成了大清內陸18個省的區劃。
其中,北直隸更名為直隸省。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天津衛被改為了天津州、天津府,隸屬於直隸省管理。天津府下轄了天津縣、鹽山縣、青縣、慶雲縣、南皮縣、靜海縣等6個縣。1840年之後,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例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等。清朝一敗再敗,不得不開啟了割地賠款模式,同時,開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
天津屬於通商口岸之一,從這一階段開始,天津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由於需要經常辦公,直隸總督每年有6個月時間,都在天津工作,天津相當於半個省會。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與此同時,直隸省的省會,從保定府遷往了天津。1928年,直隸省更名為河北省,河北省的省會從天津,遷往了北平。
但僅僅2年以後,河北省的省會又從北平,遷回了天津。到了1935年,隨著日本的步步逼近。1935年6月,河北省的省會又從天津遷回了保定。因此,在抗戰時期,河北省的省會一直在保定。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與此同時,一系列重要專案在天津各地設立。
天津市內,劃分了從第一區到第八區的8個區。不過,天津市的管轄區並不算大,只有市區。天津市區外圍的幾個縣,隸屬於天津專區,而天津專區隸屬於河北省管理。當時,全國總計劃分為10多個直轄市,除了北上天重之外,西安市、瀋陽市等省會城市,也被臨時提升為直轄市。1952年之後,隨著直轄市的調整。最後,只剩下了3個直轄市。
1952年,河北省下轄的天津縣,劃入了天津市管理。1953年,天津市的區劃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第一區到第八區,更名為和平區、城廂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新華區、南開區、紅橋區。此外,天津縣被撤銷,設立了外圍的東郊區、南郊區、北郊區、西郊區。再加上塘沽區、漢沽區。此時的天津市,總計下轄了14個區。
1958年,天津市被撤銷了直轄市,成為了河北省的省會。與此同時,區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天津市的14個區,調整為8個區。分別是: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北區、河西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與此同時,河北省天津專區、滄縣專區的部分縣,劃入了天津市管理。分別是:滄縣、河間縣、交河縣、獻縣、鹽山縣、吳橋縣、靜海縣、寧津縣、任丘縣、武清縣、霸縣等12個縣。
此時,天津市下轄了8個區、12個縣,總計20個區縣。1960年,天津市的漢沽區,劃入了唐山市管理。與此同時,薊縣和寶坻縣,劃入了天津市管理。天津市下轄了7個區、14個縣,總計21個區縣。由於下轄的區縣太大,按照五六十年代的交通、通訊條件,存在不小的管理難度。因此,1961年,重新設立了天津專區、滄縣專區。
天津市下轄的外圍各個縣,再次劃入了各個專區管理。1962年,漢沽區再次還給了天津市管理。1967年,天津市再次成為了直轄市,河北省的省會遷往了保定、石家莊。此時,天津市的管轄範圍並不算大,很多工程根本無法展開。1973年,處於發展天津市的需要,河北省把寧河縣、靜海縣、武清縣、薊縣、寶坻縣,劃入了天津市管理。
此時,天津市8個區的區劃,調整為10個區。加上外圍5個縣,總計15個區縣。70年代末期,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為了適應時代需要,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更改為地級市。1979年,在南郊區部分鄉鎮的基礎上,天津市設立了大港區。此時,天津市已形成了16個區縣的區劃。隨著天津市的持續發展,城市面積進一步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
1992年,天津市的東郊區、南郊區、北郊區、西郊區,更名為西青區、東麗區、北辰區、津南區。2001年到2016年的10多年時間裡,寧河縣、靜海縣、武清縣、薊縣、寶坻縣等5個縣,陸續被撤銷,設立了寧河區、靜海區、武清區、薊州區、寶坻區。截至這個時候,天津市形成了16個區的結構。
分別是: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濱海新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當然,天津市還設立了著名的濱海新區。不過,這個區情況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後說一點,作者沒有其他賬號,請大家注意。最近,抄襲者太過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