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沉澱在中國軍人心中的“熱詞”
■解放軍報記者 譚靚青 特約記者 袁帥
回顧2021,你會想起什麼?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每逢年終歸納“熱詞”,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在一個又一個的“熱點”背後,那些穿越了一年時光、沉澱在人們心中的“熱詞”,往往更值得我們思考、咀嚼。
前不久,網友總結了2021年十大流行語。當大家紛紛討論這些詞語時,火箭軍某旅下士郭建翔心頭想到了屬於自己的“年度熱詞”——“夢想”。
“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火箭,是為了夢想,拋棄自己的東西。”當人們被《我和我的父輩》中這首詩感動時,21歲的郭建翔第一次按下導彈的點火按鈕。
火紅的尾焰,映襯出這位年輕軍人堅毅的臉龐。長長的軌跡,彷彿是中國軍隊2021年的青春詩行。
“歷史會記住每一朵翻騰的浪花,會記住每一條血性的江河,會記住他們曾經怎樣在吶喊中奔流向前。”回望2021,我們試著尋找一些“詞句”來保留那些記憶深處的感動,銘記那些“最可愛的人”。
中國軍隊的2021,起筆於感動。
年初,一篇名為《英雄屹立喀喇崑崙》的新聞報道,在國內國際引起強烈反響。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用生命捍衛使命的事蹟,讓無數國人為之淚目。
“保家衛國”,這個“熱詞”是中國軍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密碼。
中國軍隊的2021,與時代同行。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起人民的重託、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
“聽黨指揮”,這個“熱詞”是中國軍隊在歷史雲霧中始終保持正確航線的信仰密碼。
中國軍隊的2021,以打贏為要。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在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深刻總結的“九個必須”中,“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鄭重寫入中國共產黨這篇舉世矚目的“政治宣言書”。新的征程上,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我們需要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
“枕戈待旦”,這個“熱詞”是中國軍隊走向未來戰場的勝戰密碼。
2021年,一些故事永遠在心中銘記,一些話語始終在耳畔低吟。過去一年,那些沉澱在中國軍人心中的“熱詞”,拼接出過去一年中國軍隊波瀾壯闊的奮進前行全景。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讓我們借這些“熱詞”回顧一年來的難忘瞬間,見證人民軍隊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鏗鏘步伐。
二〇二一·解讀刷屏網路的軍事新聞“熱詞”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袁帥 通訊員 郭淑軍
只為中國
堅定的信念把浮躁和畏懼過濾,只留下清澈、純粹的初心
祖國西部邊陲,喀喇崑崙高聳入雲。
在很多人看來,這座橫亙於高原之上的山脈,充斥著神秘和浪漫主義。
對於常年駐守在這裡的官兵來說,這裡不只有“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意境,更有英雄無畏的犧牲。
今年2月19日,解放軍報刊發邊防鬥爭一線官兵先進事蹟的報道,首次披露我軍4名官兵在邊境犧牲的全過程。
那是一場不能被忘記的戰鬥——冰冷的河谷裡,中國軍人熱血澎湃;山體上“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幾個大字熠熠發光,那是融進血脈的忠誠和信仰。
不能被忘記的,還有那些名字——面對數倍於己的外軍,站在隊伍最前列的團長祁發寶受重傷,營長陳紅軍和戰士陳祥榕、肖思遠毫不畏懼、英勇戰鬥,直至壯烈犧牲;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為救助戰友犧牲。
“團長頂在最前面阻擋外軍,營長救團長、戰士救營長、班長救戰士。”前赴後繼的身影中,中國軍人築牢了鐵一樣的邊防。
95後戰士肖思遠的錢包裡珍藏著一張女孩的照片,他曾說:“我想娶她,給她做一輩子的菜……”;還有4個多月就要當爸爸的陳紅軍答應過妻子,“等到退役後就一起帶孩子、做飯、釣魚……”;犧牲那天,23歲的王焯冉在蹚河時,一隻腳不慎被卡在了水下巨石縫中,他拼盡全力把身旁戰友推向岸邊,大喊:“如果我死了,照顧好我老孃!”
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事蹟一經刊發,瞬間引爆輿論場。2月20號,一條“他們是為我而死”的留言登上微博熱搜。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18歲的陳祥榕寫下的戰鬥口號,也成為舉國為之動容的“熱詞”。為守護人民而生,為守護國土而死。“熱詞”背後,是人民子弟兵不變的信念。這堅定的信念把浮躁和畏懼過濾,只留下最清澈、純粹的初心。
7月,在鄭州瓢潑的大雨中,我們也見過這顆滾燙的初心。
鄭州阜外華中中心醫院被洪水圍困,超過5000人滯留於此,情況十分緊急。
“軍車!是軍車!解放軍來了!”狂風暴雨中,一輛軍車朝著醫院的方向涉水前行。實習醫生張佳琪用手機記錄下了當時的畫面——
這輛軍車大半個車體沒入水中,但依然緩慢、堅定地前行。車身懸掛的紅色條幅上寫著7個大字:“危難時刻見忠誠”。
張佳琪拍攝的這段影片,很快刷屏網路,“最牛軍車”的稱號叫響全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最牛軍車”駕駛員、來自火箭軍某部的王贇贇歷歷在目:“當時水已沒過了輪胎,駕駛室也開始進水了,但是我必須一直往前開。”
“一直往前開”是 “危難時刻”的行動,更是對“忠誠”的最好表達。
為了人民,一無所惜。
今年清明前夕,杭州安賢陵園王偉烈士的衣冠冢前多了一封信。
寫信的人叫章原,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大學生。與此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一名退伍軍人。
章原曾在海軍南海艦隊某部服役,他所在的部隊保障“海空衛士”王偉執行過飛行任務。這種“奇妙的聯絡”,讓他覺得必須要來看看王偉。
“現在請讓我們從您手中接過接力棒,無論敵人多麼兇殘,我們也絕不後退、絕不妥協、絕不投降”。章原信中的這句話,寫出了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精神的堅定與傳承。
帕米爾高原,年輕的下士帥佳宏因突發心源性休克倒在了執勤哨位上;風雪巡邏路,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連下士李波為救落水戰友壯烈犧牲……
和平年代也有犧牲。2021即將過去,但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無論是邊防一線,還是萬里海空,中國軍人用青春、熱血甚至生命刻畫出中國軍人的好樣子。
今日盛世,
如你所願
永遠追尋真理,就像溪流追尋大海那樣堅定不移
“你,看到了什麼?”
初夏,黃洋界上雨霧濛濛。努力向遠處眺望,記者在心中不斷地自問。
歷史的迴響,隨著山風撲面而來。90多年前,這裡曾有過這樣一場著名對白——
“站在荷樹下能看多遠?”毛澤東問紅軍戰士。
紅軍戰士們搶著回答:“可以看到江西。”“還可以看到湖南。”
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對,我們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遠,站在井岡山,不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還要看到全中國、全世界。”
因為相信,所以能夠看見;因為信念,所以能夠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遠方;因為信仰,所以能夠堅持走向遠方。
建黨百年之際,年輕的軍事記者們實地踏訪黨史、軍史上的紅色地標,在一個個高山、關隘、村莊、河流、橋樑之上,追尋人民軍隊征戰步伐,追尋“勝利之光”。
從炮聲隆隆的黃洋界到彈痕累累的臘子口;從血染黃沙的平型關到濤聲依舊的鴨綠江……走遍地圖上那些紅色足跡,如今它們已是繁花似錦,安寧祥和。
血戰湘江的主戰場之一——鳳凰嘴渡口幾百米外,一座連通南北的鳳凰嘴大橋即將建成,當年的天塹即將變為通途。風雨婁山關,距此20公里的沙灣社群,2019年已經實現整體脫貧,近1500畝的林地、水田、苗圃鋪於群山之間,將今日婁山關繪成一幅美麗新畫卷。瀘定橋上,人群熙熙攘攘,穿著當年紅軍衣服的年輕大學生拿起手機自拍杆,將洋溢著青春的面龐與飽經滄桑的鐵索橋定格在一起……
回首這段崢嶸歲月,我們一遍又一遍追問,人民軍隊為了什麼出發,又將去往何處?
答案似乎寫在漫長的歲月裡——
今年6月,91歲老兵李澤林和老伴同時獲頒“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孫子問他:“您最驕傲的是什麼?”這位14歲參加新四軍、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兵回答:“我最驕傲的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把我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
在海軍博物館展廳,老英雄麥賢得看到了從自己頭部取出來的那枚彈片。面對鏡頭,老人口齒略顯不清,但誓言依舊鏗鏘有力:“為我們黨,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人民,一代傳一代,青春永不變!”
答案似乎寫在奔湧的“後浪”中——
“你好,100年!你好,紅船!這裡是遼寧艦航母編隊……”這是人民海軍釋出的一段獻禮建黨百年的短影片。影片中這段跨越時空的創意“對話”感動無數國人。網友們說:如果說遼寧艦是21世紀的“00後”,那麼紅船就是20世紀的“00後”。
在中共一大紀念館,武警上海總隊戰士徐子健作為義務講解員正向遊客們講解一大的歷史;在遵義會議舊址,火箭軍某部營長楊京通利用直播平臺組織官兵現地教學;春季徵兵中,江西省軍區將革命先烈英雄事蹟作為役前教育訓練的活教材,在方誌敏等革命先烈事蹟的感召下,江西省有850名新兵選擇到新疆、西藏等邊遠地區服役……
“不管走了多遠,都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永遠追尋真理,就像溪流追尋大海那樣堅定不移。”在遠洋深海,在大漠戈壁,在南國密林……在神州大地的座座軍營裡,年輕軍人們用文字傾訴衷腸。
“今日盛世,如你所願。”跨越百年,21世紀的“00後”用行動向20世紀的“00後”報告:強軍有我,請黨放心!
一張張青春面孔連線在一起,續寫著這支軍隊紅色基因的傳承序列。
鏡頭拉遠,站在紅色國土抬頭仰望,浩瀚的宇宙裡,中國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太空新家園。
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時隔8年之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
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100多年前,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上疾呼:“諸君!諸君!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拼命向前!我們黃金的世界,光榮燦爛的世界,就在面前!”
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紅旗皆為信仰。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族復興大業一定能實現,革命先烈所期盼的“光榮燦爛的世界”就在不遠的明天。
為了勝利,
一往無前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11月24日,一條資訊刷爆網路,電影《長津湖》票房達到56.95億元,登頂中國影視票房榜。這部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電影,讓一個個穿越烽火硝煙保家衛國的英雄形象再次映入人們眼簾。
與電影同樣令人難忘的,還有一段出現在影片末尾的文字:“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這句由特級英雄楊根思留下的人生格言,曾經是全軍的戰鬥口號。如今,“三個不相信”代表著中國軍人對勝利的永恆追尋,再次被叫響。
電影中的情節隨著長津湖戰役的勝利而落幕,但如何弘揚先輩敢打必勝的優良傳統,關於如何打贏,我們的思考遠遠沒有結束。
帶著對未來的思考,我們在座座演訓場尋找聯合制勝之道——
“當體系訓練的‘公轉速度’加快,各兵種要素的‘自轉速度’必須要跟上。”抬頭仰望,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旅與航空兵部隊展開多次體系對抗,某連每一名官兵都有一張精確到分秒、精細到每個動作的訓練流程圖;雪線之上,陸軍第77集團軍緊緊圍繞發揮合成營核心作用,尋求諸兵種“1+1>N”的作戰效能;高原戈壁,西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積極探索體系作戰能力,陸軍防空兵、航空兵、火箭軍、國防動員系統的參謀們相繼走上該基地“中軍帳”戰位;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組織聯合崗位資格培訓班學員進行崗位實踐,170餘名學員被編組派遣到重要方向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嵌入指揮席位進行跟班見習……
視角轉換、觀念交鋒、目標融合,新思維新理念的交織在“聯合”“體系”的大熔爐中放射出絢爛鋼花。
緊盯實戰化考卷,我們在一場場演練現場抵近觀戰——
密林中,火箭軍某旅組織常態化藍軍分隊,用一條條攪動戰局的“帶刺鯰魚”檢驗導彈部隊發射能力底數;北國平原,“功臣號”坦克連正面臨著轉型重塑的時代考驗,新一代坦克乘員與“老典型”走上攻守擂臺一決高下;戰術對抗館內,武警山東總隊廣泛運用數字化練兵手段,剛入伍幾個月的新兵“挑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竟然戰至平局;第78集團軍某旅狠抓指揮員訓練,“戰鬥從殘局開始打起”“勝利在望突遭臨陣換將”成為演練場上的新景觀……
模擬戰場、真打實備、科技融合,新時代新使命的要求讓實戰化訓練的“指標”越來越貼近未來戰場的“靶標”。
帶著對深藍的嚮往,我們在軍港碼頭見證大國重器入列——
4月的三亞,天高海闊,日暖風清。軍港內,三型主戰艦艇一字排開,按海軍最高禮儀懸掛滿旗。
經中央軍委批准,三型主戰艦艇正式交接進入人民海軍序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動並登上艦艇視察。
有關軍事專家評論,此次集中入列創下三個“首次”:國家最高統帥首次同時為三艘大型主戰艦艇入列授旗;海軍首次同一天一次性入列三艘主戰艦艇;一支艦隊同天接收三艘水面、水下大型主戰裝備也是首次。
多個“首次”背後,顯示出在研發、生產、駕馭新式裝備等各個環節中的“中國加速度”。
“為了勝利,一往無前。”歷史證明,只有擁有一支始終常備不懈、箭在弦上的強大軍隊,才能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民幸福。
每次前行都是一次重新出發,每次出發都是為了新的抵達。在這個並不平凡的2021年裡,人民軍隊步履鏗鏘,始終將責任扛在肩上,將信仰融進使命。
未來,人民軍隊定將高舉旗幟、不負重託,向著強國強軍的偉大夢想,向著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前進,前進,前進!
來源 | 解放軍報、34號軍事室
編 審:嚴 珊 周 舟
責 編:趙曉嫚 歐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