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現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是我們CBA聯賽的規模和設計,導致無法為我們普通的籃球愛好者提供一個龐大的球員市場。
如果我們的CBA聯賽能提供一個龐大的球員市場,並且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就能迅速擴大我們的籃球人口,人多了,人才自然多,人才多了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的問題自然而然解決起來就容易些。
之前在介紹歐洲籃球體系的時候,我提到過歐洲籃球體系最大的優點就是能給一個龐大的球員市場。所以我們的聯賽設計思路要參考歐洲籃球。但歐洲籃球體系所出現的問題我們也要考慮到,這需要我們的CBA設計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歐洲。
具體賽制設想如下:
分割槽賽:
首先就是要進行分割槽,我的思路是可以先分成六個大區-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部。
每個分割槽相當於歐洲的一個國家,分割槽內有一級聯賽10支球隊,二級聯賽(比如10到16支球隊),然後打通上下級通道。一級聯賽賽制是10支球隊主客場雙迴圈,總共18場比賽,每年賽季開始的一個半月時間比完。球隊根據分割槽賽排名來參加國家級別聯賽。
在國家級別上,把每個分割槽的10支球隊總共60支球隊放在一起又分成三個級別聯賽:取名分別為中國籃球超級聯賽,中國籃球冠軍聯賽,中國籃球聯合會杯聯賽。
超級聯賽16支:由每個分割槽前幾名組成(具體前幾名根據分割槽實力決定,後面會詳細說)。然後主客場雙迴圈30場常規賽,最後前八名進入T8(Top 8)聯賽,分成兩個小組(1,3,5,7和2,4,6,8),小組內主客場4迴圈後,每個小組前兩名進入前四。半決賽主客各一場進入決賽。決賽一場定勝負,奪超級聯賽冠軍。
冠軍聯賽20支:由每個分割槽中間幾名組成,主客場雙迴圈38場常規賽,前八名和超級聯賽沒能進入T8的8支球隊總共16支球隊爭奪冠軍聯賽冠軍,淘汰賽採用超級聯賽9 vs冠軍聯賽8,超級聯賽10 vs 冠軍聯賽7,依此類推的形式進行主客場各一場形式。最後決賽一場定勝負。
聯合會杯聯賽24支:剩下的球隊都會今入這個聯賽,主客場雙迴圈46場常規賽,前四名和冠軍聯賽剩下12支球隊爭奪聯合會杯決賽。這個級別聯賽相當於保級賽,打完後算上在分割槽賽成績,每個分割槽最後一名降級。
國家級聯賽球隊分配:
國家級別常規賽中,只要是不同分割槽的球隊比賽就計入分割槽戰績。常規賽後對分割槽進行排名。排名第一的分割槽下賽季分割槽賽前4進入下賽季超級聯賽,之後4-8名進入下賽季冠軍聯賽;第二和第三的分割槽下賽季分割槽賽中前3超級聯賽,3-7進入冠軍聯賽;第四和第五名分割槽前2名超級聯賽,3-6冠軍聯賽。第六名分割槽前2名超級聯賽,3-4冠軍聯賽。剩下的球隊進入到聯合會杯聯賽。
在分割槽賽結束和國家級聯賽開打前可以有一個月的視窗期,主要是因為國家級聯賽參賽球隊不確定,可以利用這一個月來安排國家級比賽賽程。同時在這一個月視窗期可以進行國家隊比賽或省際聯賽(以後會提)。
賽制設計優點:
透過這樣的賽季設計,肉眼可見的就是我們的球隊數量會大增。60支國家級別球隊加上各分割槽二級別聯賽,我們總共會有一百多支球隊在這個體系裡,這可是一個龐大的球員市場。家長在決定自己孩子職業選擇的時候肯定是要比只有20支球隊的市場更有信心一些。最起碼家長更願意讓孩子一試,當籃球基數擴大時,就算我們在訓練體系上不做改變,我們中國籃球也會有大的進步。
球隊數量的增加必然會帶來比賽質量下降的擔憂。但由於這種“打怪升級”式的賽制,又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強隊和弱隊之間大比分比賽的出現。增加了強隊和強隊,弱隊和弱隊之間的比賽,當“弱隊”有更多機會贏球時,自然而然會增加“弱隊”所在城市人們的關注。
冠軍數量的增加也會起到相應的效果。如果一個賽季只有一個冠軍,很多球隊在比賽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陪跑命運,會降低球隊的積極性。爭奪冠軍的可能性和降級的擔憂這兩點會極大的增加球隊的積極性。
還後一個隱形的優點大家可能沒想到過,就是增加賽制,減少每個賽制的比賽場數。分割槽比賽就18場,這就導致每場比賽都很重要,每場比賽都要認真對待,輪休的現象會減少,而賽季又很漫長,如何在主力和替補,老隊員和年輕隊員之間分配的課題會經常性的拿來分析討論。
最後,我承認沒有完美的賽事制度,這個賽事制度肯定也有缺點。比如資金的投入上和球隊“階級”固化的問題。但並不是沒有解決之道,在以後的文章中我會分別做以說明,也希望讀者能持續關注我後面的文章。
圖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