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索嶺上看古今
白祖興
那天我早早就到了關索嶺。登高而望,晨霧依然浮在壩陵河的上空,盛稱世界一流的壩陵河大橋在空中若隱若現,晃如入仙境一般。我輕手輕腳走進了剛剛甦醒的古驛道,生怕我的“放肆”會打擾了這份古老的寧靜。
三國在哪裡啊?在《三國演義》、《三國志》或在說書藝人驚堂的醒木下,在閒敲旗子的老者手中,更在無數少年嚮往金戈鐵馬的夢裡。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故事,千年流傳。據說,三國時關羽之子關索隨諸葛亮南征孟獲曾屯兵於此,“恩信孚茲士,世祀之”,關索在軍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待老百姓也很好,於是大家為了紀念關索,就把關索征戰的一帶稱為關索嶺,後人稱關嶺。這裡有與那段史實抑或傳說相關的遺蹟:關索嶺、關帝廟、雙泉寺、曬甲山、孔明塘、孟獲屯、“紅崖天書”(諸葛碑)、關索洞、關索嶺古驛道,甚至還有康熙皇帝賜題的“滇黔鎖鑰”。關嶺自治縣被評為“最值得向世界推薦的66箇中國文化旅遊大縣”之一。
1700多年來,“土宇幾更,墓田如故”。慢慢走在三國大軍、康熙皇帝以及千百年來芸芸眾生走過的古驛道青得發亮的石板路上,卻又見雙泉關帝廟斷壁橫牆,僅存關索馬刨井和關索的刀刨泉兩眼泉水似如關索的淚汩汩地湧出。登高而望,不盡感慨。
偶遇三三兩兩當地的老人,只要說起智多星諸葛亮和武將關索的事蹟,都能眉飛色舞,娓娓道來。讓人十分感慨:一個歷史人物,因在一個地方几年的鎮守,便將身影,深深刻入了這個地方每一個人的靈魂。成為這個地方百姓的守護神,被數千年的記載,傳頌。
在關索嶺遊歷,書上的三國,鮮活的展開在了我的眼前,而故事裡的英雄,我竟可以時時感覺,就在他的身邊……
千百年來,關羽及關索家事文化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為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上下供奉敬仰。於是,“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據不完全統計,當今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3萬餘座,僅日本和馬來西亞就有關帝廟1000多座。
關帝廟位於壩陵河邊,關索嶺半山腰上,是當年關索鎮守和爭奪的夜郎故址。
關索當年在此指揮作戰、執政理事、生活學習。當時兵馬路過於此,巧遇滂沱大雨,人困馬乏,曬鉀山上曬鉀,停下人馬修正。他在此,防守嚴密,仁義愛民,深得民眾擁護愛戴。如今在當地流傳的各種佳話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就是關索愛護士兵、保護百姓及個性化人格的生動寫照。
筆者來到關索嶺半山腰關帝廟之前,原以為這裡除了和其它關帝廟都有的關羽神像、青龍偃月刀、赤兔馬以外,還會有與其它關帝廟不同的反映關羽或關索在關索嶺生活與就職的場景及實物,比如遠在湖北襄樊古隆中,與關羽同時期的諸葛亮在此同樣也生活了10年(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如今為紀念這位先賢,“古隆中”不僅存有大量的塑像、實物以及豐富的圖文資料,還藉助現代聲、光、電來再現諸葛亮當年在此勤奮學習、廣結名士、夫妻恩愛生活勞作等場景,使遊客能看到一個栩栩如生、真實感性的人物形象。
可是在關帝廟,只能聽到當地各種傳說卻看不到上述這一切。事實上天下幾乎所有的關帝廟,都是把關羽作為神化或聖化的敬畏,卻沒有一處是反映關羽作為人化的居棲。這位被歷代帝王奉為“義炳乾坤”的關聖帝君,其實最早也是一個普通凡人。
當今,關羽的形象已經從“欽定”神明概念中剝離出來,從神壇上走下來,走進了社會的更深層次。關羽作為人類意識形態中的一個典型形象,人們開始賦予他更多的涵義。我們需要的關帝廟該有再現其佑民福國、廉潔執政、愛護民眾、辛勤工作,教子關平、關索、挑燈夜讀《春秋》等感人情景的畫面,以此來還原一個作為人的關羽,供人們參觀,獲得啟發,滿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
我們邊走邊看著千年歷史的古驛道,靜聽遠處傳來黃果樹大瀑布潺潺的水聲。那邊應該是遊人如織了吧,但這裡的三國文化卻在荒蕪之中啊!顯得那樣的落荒與孤獨。
一陣寒風吹來,四面雜草叢生的關帝廟內彷彿傳出諸葛孔明《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音“生”)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聲音。
目送了稀稀拉拉的遊客離去之後,暮色悄悄降臨,偶見趕集路過古驛道的老人,老人看我們是到雙泉寺關帝廟祭拜的,禁不住又說起雙泉寺關帝廟的興盛與衰亡的過程並期盼早日修復,還雙泉寺關帝廟的興盛。說話與感悟之間,就到了康熙皇帝賜題“滇黔鎖鑰”殘壁之處,看到縣城開始熱鬧起來,入城的和出城的兩股人流伴隨著喧鬧聲交織在一起。我們終於走進了關索嶺縣城,此時此刻,我和我們不再是一個孤獨的旅行者,我們可以融入喧鬧的都市,但當我靜下心來的時候,我的心沒有寄託時又會走上古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