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誤殺1》來說,第二部的懸疑成分有所減少,情感方面的突出更加明顯。第一部的核心是保護,第二部的核心是拯救。不論第一部的保護妻女免受牢獄之災還是第二部的拯救兒子的性命,都是在彰顯父愛。
細節1
開始的父子出場相互在表演中槍的樣子,就是在暗示後面林日朗的最終歸宿,以及父子踢球的畫面也是為後面的臺詞,“我們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被你們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做形象的畫面呈現,異曲同工之妙就像是第一部挖掘墳墓開啟後是一隻替罪羊的隱喻一樣。
細節2
林日朗第一次中槍為什麼沒有死?是主角光環嗎?不是,其實是他在Plan B中就想好的,如果透過挾持人質不能要回心臟,他就要用自己的心臟救孩子,所以林日朗在警察硬闖後會穿上防彈衣並且放一塊獎牌在心臟前面,為的是保護好心臟實現自己換心臟給孩子的目的。第二次中槍的時候,他舉起手槍正好衝著狙擊手的位置,就是想讓狙擊手再次開槍。狙擊手再次開槍的時候為了一擊必殺,出於第一槍的失敗肯定會射擊頭部,完美錯開心臟。
細節3
李安琪記者命懸一線的時候突然出現警察救了她,好多人都會覺得怎麼這麼巧。其實電影中有交代就是運輸心臟的車輛行程正在被調查,警察順藤摸瓜自然就會來到捐贈中心。無非來說就是時間上的巧合,畢竟無巧不成書嘛。
細節4
電影中出現有一幕是林日朗在醫院抽血,被達馬醫生看見的一幕,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父親在賣血為孩子籌錢。其實是在做血型配對,畢竟醫院是隻接受無償獻血,才會引起達馬醫生的好奇,獻血沒錢為什麼還要做呢,進而知道了林日朗的目的,才會在被劫持時被問到,你只需要點頭或者搖頭來確認心臟配型是否成功。
細節5
一開始的警察硬闖落地,到後面醫院院長拿刀刺向林日朗,他都沒有開槍。是主角有慈悲之心嗎?不單純是因為這些。所有的解釋就是最後原來他拿的是假槍,所以才會被院長用刀刺傷後沒有開槍打死他,只是用手握住刀。如果他一旦開槍沒有打死院長,人質就會忽然大悟,就會自動離開,整個行動就會失敗。所以才會忍著劇痛只是在防守掙扎。
還有更多細節大家看電影的時候自己留意吧,最後放上幾句電影裡的幾句臺詞做結束。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你不知道,一個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麼。”
讓我想起了孫紅雷、郭富城主演的《全民目擊》,劇情情節也是一波三折的起伏。有興趣的夥伴也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