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今年的最後一個節氣
中醫認為
冬至之後
陽氣初生
氣溫下降會更明顯
因此冬至的養生非常重要
本期官微邀請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中醫內科主治醫師侯茜
和大家聊一聊冬至養生的話題
侯茜
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碩士研究生
南京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委員會委員、南京自然醫學會音樂療法專業委員會秘書
長期從事臨床、教研工作
有主要研究方向為脾胃病、婦科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及體質的辨識及調理,擅長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腫瘤、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徵、甲狀腺疾病、不同體質的健康指導和中醫調理。
先睹為快
(可根據影片上方指引撥動進度條)
保暖
頭面部
保暖
冬季的保暖不僅要體現在及時新增衣物上,而且還需注意關鍵部位的保暖,包括頭面部、背部以及足部的保暖。如果忽視了頭面部的保暖,很有可能會引發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同時還包括面癱、頭痛、凍瘡等。
保暖
另外,注意背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因為背部循行的經脈有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等,老人、兒童、胃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者需格外重視背部的保暖,可透過多穿一件保暖的背心來保證背部的保暖,同時還應當避免吹風。
保暖
俗話說“寒從足生”,因此足部的保暖依然不可小覷,由於足部處於身體的最遠端,且脂肪薄,從而造成保暖能力差,所以一旦足部受涼,可能就會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不適症狀。醫生建議,平時可以穿一些保溫的棉襪、羊絨襪等,再配上一雙保暖舒適的鞋,但是切記不要露腳踝。
另外,平時可多活動腳部,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同時,每天睡前也可以用溫水泡腳,這樣不僅能禦寒防凍,還可以促進睡眠。
體內
保溼
冬季天氣乾燥,人體的一些部位也特別容易乾燥,因此冬季還需做好這些部位的保溼防燥工作。比如,有些人群在冬季就表現為口鼻乾燥、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等症狀,當然有時候也會伴有咽乾、口渴、口唇乾、眼乾等症狀,而在中醫看來,這些症狀都是燥邪傷肺的表現,因此對於這些症狀的治療也應當以清肺潤燥為主。
那麼在飲食上應儘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而是應該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比如百合、雪梨、蓮藕、山藥等,同時也可以透過常喝百合蓮子銀耳羹來養陰潤燥。
除此以外,還可用溫水對著鼻腔進行燻蒸,每天數次,每次5分鐘左右,從而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溼度。
當然還有一些人群可能會有口氣或牙齦腫痛以及小便黃、大便乾結等類似上火的症狀,可透過清淡飲食來緩解,比如多吃香蕉、甘蔗、白蘿蔔、柚子等,同時可以適當地喝一些菊花柚子皮茶等起到清熱生津的作用。
對於老年人來說,還有可能會出現夜間口乾的情況。建議老年人在每天睡前可以幹嚼5-10粒枸杞,因為枸杞具有滋補肝腎之陰、生津安神的作用,而在睡前嚼服枸杞,既可緩解夜間口乾,還能幫助睡眠,減少小便次數。
體表
保溼
其實不僅是體內的乾燥,體表的乾燥也特別明顯,可能會出現脫皮屑、面板瘙癢等症狀。不過可以透過多喝溫水,同時多吃水果,比如梨子、獼猴桃、甘蔗等來緩解。
但是,最關鍵的是需要減少洗澡次數,最好是每週2至3次左右,從而防止水分丟失增多,另外,洗完澡在面板上塗一點含有一定油脂的潤膚霜,也可以起到保溼防燥的效果。
保 養
起居
保養
除了保暖以及保溼,冬至養生的關鍵還在於自我的保養。保持舒暢的心情,注意早睡晚起,從而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避免熬夜、過度疲勞等。在天氣晴朗時,也可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
保養
在冬季飲食方面,我們可以適當地進行進補,那麼冬至進補主要以補腎為主,可以適當的進食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如牛肉、羊肉、堅果類如核桃、腰果等。除此以外,也可以多吃滋補腎精的黑色食物,如香菇、黑木耳、黑米、黑豆、黑芝麻等。
需要注意的是,人體在冬季需要儲存能量,可以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魚肉、豆腐等,也可以喝一些沙參玉竹燉老母雞、當歸生薑羊肉湯、山藥粥以及八寶粥等營養豐富的養生湯羹,從而做到自我保養,方能安然過冬。
小編團隊
策劃&稽核/程守勤
編排&文字&影片/張鑫
校對/王倩
中大醫院新媒體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