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曾漢中 感悟乒乓
我曾著文談過“一招鮮”,認為業餘選手雖然缺乏正規訓練,但有些人會無師自通,在長期打球實踐中形成某項突出而有特色的打法,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它不成系統,很難複製,甚至可能有悖運動機理,不過打遭遇戰很有利,往往會讓不熟悉的對手大吃苦頭,有時還能戰勝比自己強很多的對手。
也就自然想到,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招鮮”?客觀地說,我的發球,接發球,正手攻球都比較一般,還不會拉弧圈,相對而言,推擋可以說是一枝獨秀,手感好,變化多,無謂失誤少,加力推有相當的攻擊力,是主要的得分手段。用一位球友的玩笑話說,“可以養活一家老小”。不過話說回來,推擋好的人不在少數,怎麼就到不了養家餬口的地步呢?我有點想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打球時才突然悟到,原因就在於和我配套的戰術密切相關!早先我的防守很差,為了避免受攻,就用推擋死壓對方反手,讓他很難起板,因此掌握了場上主動權。這就是最常見的壓左(反手)調右戰術。和比較過硬的推擋技術結合起來,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成了個人的鮮明特色,我稱之為複合型一招鮮。這就是說,所謂的一招鮮可以是單項突出的技術,也可以是技術加戰術的組合。大凡人無我有、讓對手難受彆扭不適應的打法,都是印著個人鮮明標記的一招鮮。以往對一招鮮的理解只限於單項技術,比如,讓對手從頭吃到尾的發球,很難被攻死的堅韌防守,一擊致命的爆衝,突然發力的反手彈擊等等。現在明白了,一個人慣用、有效的技戰術組合,同樣可以成為特色鮮明的一招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套路。這樣一想,又發現我還有另外一個套路,反手發近網不轉短球,對方不管是搓是擺,只要回到我的反手位且稍微冒高,我立刻一個加力推大斜線,輕鬆得分。下次他注意防斜線,我又變推直線,他還是防不住。
業餘選手中,這樣無師自通的怪招絕活很多,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相互之間的交鋒便顯得另類而精彩,有時還讓人直呼看不懂想不到。乒乓球讓人痴心不改欲罷不能的魅力,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不過,這樣的技戰術組合要成為一招鮮,單項技術一定要過硬,有自己的特色,能得分,鎮得住對手,貫徹戰術意圖要堅決。比如,眾球友中最常見的技戰術組合是發球搶攻,趁對方接發球冒高,直接爆衝一板得分,但能成為令人膽寒的一招鮮並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發球、攻球技術不夠紮實,銜接不順暢,進攻慾望不夠強烈,殺傷力及穩定性差強人意等等。哪個環節不突出,不穩定,有瑕疵,就很難形成一招鮮、殺手鐧。再來說我的推擋加壓左調右組合。拆開看,這個技、戰術組合很普通,許多人都會用,也在用,但要形成有特色、能得分的打法卻不容易。我總結,除去推擋要過硬,能達到心到手到球到的隨心所欲地步,還必須注意把握三個要點,缺一不可:第一,堅持壓反手,打追身。這點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很多人做不到。誤區一,推過去的球角度不大,落點不刁,達不到讓對手難受的目的;誤區二,一看到右邊有空檔,球就往正手位去了,執行戰術不堅決,等於給對手鬆了綁。一定要緊盯對方反手或中路的痛點,把球打到位,不能三心二意,打一兩槍就換一個地方。戰術貫徹堅決,效果才能顯現。第二,保持較快球速。這點非常重要,沒有速度,對方就不會有受迫感,也來得及側身,壓左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推擋時機要在來球上升期,借得上力,手腕再用點勁,加力推,回球時間短,速度快,對方很難側身起板,還會有身手被別住、施展不開的感覺。
第三,適時調右。一味壓左,沒有調右,對方也能適應,甚至敢於側身。用調右進行牽制,壓左的成效才能凸顯。調右要兼顧兩個方面:一是時機的把握,要隨機,突然,冷不防,沒有規律可循。二要有力量速度的保證,講究一個穩準狠,落點與壓左的角度反差要大。對於步伐不很靈活的業餘選手來說,調右往往會成為直接得分手段。這樣的技戰術組合看似簡單,卻很實用,有利於掌控場上主動權,迫使對方跟著自己的節奏走,在多拍相持中等待雷霆一擊的時機。更重要的,還在於心理上的擾亂和打擊。對一些只會打進攻球的人來說,三兩回合後起不了板,很容易就心浮氣躁,自亂陣腳。有人形容這樣的打法就像點穴之術,讓你動彈不得,彆扭難受,枉有十八般武藝使不出來。當然,這種打法也有它有明顯的侷限性,對付直拍選手比較有效,對橫拍選手就不那麼有效,殺傷力也不夠強,屬於老式打法。也因為如此,它才會顯得另類和與眾不同,讓有些初次交戰的對手很不適應。透過對自己打法的剖析,我得到的啟示是:一項熟練拿手的技術,還需有與其匹配的戰術支援,兩者結合得好,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威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說,要打好球,技術水平很重要,提升戰術意識、找到和自己技術配套對路的戰術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