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北京時間12月20日下午,“中歐美淨零行動平臺”(China-Europe-America Net-Zero Transition Platform)首次對話在線上拉開帷幕,來自10餘個國家近40位演講嘉賓當天相聚“雲端”。
作為中歐美全球倡議(China-Europe-America Global Initiative)的組成部分,本次淨零轉型會議聚焦政府、私營部門和公民社會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指明中國、歐洲和美國發揮協同效應的關鍵意義。眾多專家學者也從能源轉型、智慧交通、環保材料、綠色設計、綠色金融等角度,共同探討如何加速實現淨零排放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下午16時,對話開幕式準時開始,開幕式由致辭和主旨演講組成,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高大偉(David Gosset)主持開幕式,他說:“此次對話旨在成為繼昆明生物多樣性大會、由義大利主持的20國集團峰會和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後的一股新勢力,倡導各方聯手共抗氣候變化、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
高大偉補充道:“只有當中國、歐洲和美國攜手合作,才能解決最複雜的問題,並對人類進步做出貢獻。”
在開幕式上,法國前總理、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巴黎協定》成功簽署的重要推動者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發表致辭並指明瞭關鍵所在:“環境挑戰並非是由我們的想象所虛構,而是整個人類未來的核心問題。”
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歐盟前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哈維爾·索拉納(Javier Solana)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也表示了同樣的關切,並呼籲加強國際合作與夥伴關係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在開幕式最後,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主席吉安·瑪麗亞·格羅斯彼得羅(Gian Maria Gros-Pietro)闡釋了綠色金融對成功實現可持續性轉型的重要性。這位歐洲規模最大銀行之一的領導者談到:“金融機構的一大主要責任將是引導私人和公共儲蓄、市場和主權金融資源流向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領域。”
此次對話活動,以4個分論壇的形式展開,主題依次為“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智慧交通、新材料與可持續設計”,“不可或缺的綠色金融”和“針對脫碳的政府倡議及商業投資”。
作為2021年“中歐美淨零行動平臺”的第4個分論壇,本場分論壇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副理事長李世默主持,多位嘉賓圍繞“針對脫碳的政府倡議及商業投資”這一主題,探討了公私合作伙伴關係所發揮的作用。
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高大偉曾在活動開始前介紹道,從某種意義上,這一場分論壇涉及到公私合作伙伴關係,是對不可或缺的全球低碳經濟轉型的有力發聲。
其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白樂夫(Erik Berglof)、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Siddharth Chatterjee)、威馬汽車執行長沈暉、義大利駐滬總領事館科技參贊羅伯特·帕加尼(Roberto Pagani)、STOR-H中國商務總監杜倩雯、比亞迪英國分公司總經理弗蘭克·索普(Frank Thorpe),闡述了各級政府與市場之間發揮協同效應的重要性。
閉幕式中,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於運全指出,我們必須加強對話與合作,才能解決我們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瓊·麥肯蒂(Joan McEntee)表示,儘管困難重重,但我們正在綠色經濟之路上不斷取得進展。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百德(Giamberto Giraldo)的致辭再次表明了金融行業的重要性。最後,中歐美青年計劃大使劉小涵強調,青年是進步的有力推動者。
中歐美全球倡議由高大偉於2021年創立,旨在增進中國、歐洲和美洲在環境和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21世紀的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除了“中歐美淨零行動平臺”之外,此倡議框架下還包含:中歐美博物館合作倡議、中歐美慈善合作倡議、中歐美青年計劃。
今年11月13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布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為人類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要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需要快速、深入、可持續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到2030年碳排放必須比2010年的水平下降45%,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目標,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也需要大幅削減。”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 圖自澎湃影像
在中歐美全球倡議的框架下,“中歐美淨零行動平臺”旨在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綠色轉型,這一平臺在致力於促進思想交流的同時,還將為實現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的實際解決方案提供支援。
“中歐美淨零行動平臺”首次對話由中歐美全球倡議和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聯合主辦,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以及保爾森基金會分別為本次對話的全球、中國以及美國戰略合作伙伴。本次對話活動的知識合作伙伴為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里昂商學院和丹麥科技創業中心,媒體合作伙伴是中國網、騰訊影片以及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