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國外旅遊的人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無論去哪個國家,無論那個國家的母語是什麼,說英語一定是很管用的。所以出國旅遊並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麼困難,其實只要掌握了英語就能走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了。
而在很多國家,英語都成為了“第二母語”一樣的存在,甚至在一些非洲國家,英語是第一母語,至於原因,大家懂得都懂哈。
不過,也有一些“劍走偏鋒”的地方,他們不說英語而說漢語,甚至會讓人產生自己來到中國的錯覺。比如隸屬於緬甸撣邦的果敢,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果敢自治區
絕大多數人對這個地方一定是陌生的,很多人在此之前對“果敢”這個詞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作為一個形容詞的基礎上。
當地的旅遊業也並不發達,所以哪怕是“世界冷門旅遊地區”這樣的榜單上都沒有它的名字,可能只有去緬甸旅遊的人有機會了解一下這個地方。
果敢的面積有2700平方千米,嚴格意義上說它並不“隸屬於”緬甸,而是隸屬於緬甸聯邦成員國之一的撣邦,是其下的一個自治區,它位於撣邦高原,在緬甸與我國之間,北、東兩個地區都緊挨著我國的雲南省。
雖然它不屬於中國,但去過果敢的人都會說,感覺就像是來到了一箇中國的小縣城。首先是當地居民長相是典型的亞洲人長相,而且和中國相似。雖然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都是亞洲人種,但就是能讓人感覺有細微的差別,而果敢居民的長相就比較接近中國人。
除了當地居民的長相外,果敢的城市建設也頗具小縣城風情,低矮的房子,簡樸的土路,還有道路兩旁那些“土到極致就是潮”的店面招牌,上面的招牌能讓人一秒夢迴小鎮的青蔥歲月。
如果和果敢的居民搭話,那這種感覺就更足了,因為果敢人基本上都說漢語;不僅說漢語,而且說的還是方言;除此之外,當地的流通貨幣也是人民幣,甚至連當地人用的通訊方式都是移動。所以很多我國遊客去到當地後,都表示:彷彿自己沒出國過。
那麼,果敢明明算是緬甸的領土,為什麼當地的人從人種到語言再到生活環境,會和我國那麼相似呢?
果敢歷史
如果要追溯歷史,果敢在唐朝時期一直屬於我國的附屬國,當時屬於雲南省管轄範圍,這也是為什麼果敢當地的語言會是雲南那片地區的方言。
到了明朝末年,南明的永曆皇帝帶著一些殘黨躲到了果敢地區,吳三桂率領清軍追擊至此,永曆帝為求自保向吳三桂投降,並且和那些追隨自己出逃的官民一起住到了這裡,並留下了不少明朝血脈。
後來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下,果敢地區的血脈很多都被我國同化,還有不少居民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後來果敢人民在多次與緬甸方面的鬥爭之下,緬甸相關部門終於同意以和平的方式,在控制果敢當地的楊氏家族願意交出控制權的前提下,許諾果敢地區擁有絕對的自治權。
目前果敢的人口在二十五萬左右,大部分是本地人,還有一小部分是外來的一些移民。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果敢在方方面面都和中國那麼相似了。
一直以來,這裡的居民都以中國人自居,學習漢語、學習中國的文化知識,並且保留了很多中國的傳統習俗。
面對這一情況,緬甸相關部門曾採取過不少強制措施,包括派遣軍方管轄果敢、引入緬甸籍教師、使用緬甸教材等,想讓果敢人“戒掉”中國語言,不過目前看來並沒有很,明顯的效果,只是做到了讓漢語和緬甸語同時存在,而且還是明顯偏向漢語多一些。
結語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這個地方是否會被緬甸徹底同化也未嘗可知,畢竟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不然那些殖民者也不會每佔領一個地方就要求當地人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文字,摒棄自己的母語,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啊。
當地人說漢語用人民幣,遊客來到這裡,彷彿沒有出國
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當地人卻說漢語用人民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