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霸權必自斃
作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關鍵舉措,碳中和透過淘汰高碳發展模式、推動清潔發展,實現二氧化碳的淨零排放,控制地表的升溫趨勢。截至2021年7月,近140個國家承諾在21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七成,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正在全球迅速鋪開。
國際社會本應擴大共識、深化合作,但部分西方國家以“積極的干涉性力量”自居,實施以減碳為名的強權政治,種種氣候霸權行徑抬頭。
以評判者自居,對別國目標或行動指手畫腳。中國提出的從達峰到中和的過渡期僅有30年,所要付出的努力遠遠大於西方世界。雖然事實擺在眼前,西方一些政治人物仍指責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在“拖全球后腿”,宣稱全球減碳努力會因中國而“功虧一簣”,要求中國於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強勢要求別國中止煤電開發。減少乃至淘汰煤電是必要的碳中和任務,但應是一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過程,發展中國家需要時間和政策空間實現公正轉型。西方國家急於實現“全球一刀切”,歐盟提出將阻止世界各國對煤電的投資,切斷此類專案的海外融資渠道;美國氣候特使克里催促中國立即停止海外煤電投資。事實上,歐盟金融機構和一些成員國至今仍在開發煤電專案,特朗普政府對本國煤電進行撒幣式扶持,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還是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國,西方國家有何道義基礎要求他國立即中止煤電開發?
將綠色技術高度政治化。各國尋求搶佔全球低碳產業鏈的發展先機,但個別國家不循正道,採取了產業打壓和政治打壓並行的惡劣手段。美國在光伏裝備上高度依賴海外市場和中國供應鏈,拜登政府尋求改變現狀,為此大肆汙衊中國光伏行業,編造謊言稱新疆光伏電池板靠所謂“強迫勞動”製成,禁止進口產自中國的原材料和產品。美國還在國際社會大肆傳播此類論調,脅迫西方經濟體與中國進行產業切割,倡導發展“孤立中國”“有助於民主戰勝專制”的清潔能源技術。歐盟、德國、荷蘭等也正在制定加強光伏供應鏈合規審查的法規或政策。
在貿易上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歐盟加速推進碳邊境稅的出臺,這一稅種的內涵是要求進口商品支付與歐盟同類產品相同水平的碳價,同樣徵收了內部碳稅的經濟體的產品可以享受豁免或減免。這一政策的實質就是單邊的貿易保護,無原則地把氣候問題擴大到貿易領域,衝擊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維護自身的產業優勢。歐美髮達國家將大量高汙染、高排放的行業轉移到新興市場國家,不少新興市場國家承擔了環境成本,但尚未充分獲得這類產業轉移的紅利,現又遭遇“綠色貿易壁壘”,導致上述產業本就微薄的相對價格優勢蕩然無存,必將放大全球經濟體系的不平等問題。
氣候霸權主義的出現並不意外,其包含了西方國家對國際秩序、現實利益的精明算計。
首先,美歐希望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結構性領導者。拜登政府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事關美國國際地位和國家安全的中心議題,上臺後迅速召開全球氣候峰會、組建跨大西洋綠色技術聯盟、加大對排放大國的直接施壓,看似積極的氣候外交始終帶有霸權國固有的居高臨下與急於求成,妄圖建構一個唯我獨尊的國際權力結構。歐盟在低碳轉型上佈局較早、轉型較快,減碳的行動壓力較小,長期主導諸多全球氣候治理規則的制定,以馮德萊恩為首的歐盟領導層明確表示要成為“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領導者”。
其次,稀釋國際輿論壓力,轉嫁應承擔的國際責任。2009年,發達國家承諾於2020年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至少提供1000億美元,支援後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風險。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統計,2013~2018年發達國家提供的氣候資金每年平均僅為611億美元,離承諾的千億目標相去甚遠,而且七成以上的資金為貸款,而非真正展示支援誠意的贈款。西方國家面對承諾食言、責任赤字的現況,採取一副熟視無睹、能奈我何的態度,侵蝕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美國在特朗普任內退出《巴黎協定》、怠於履行國際義務,全球都在觀望美國如何重建國際聲譽,而先聲奪人、是己非人的策略有利於美國轉移焦點、推脫責任。
再次,壓制中國發展。在中國宣佈碳中和目標、致力於國際合作之時,一些西方政客立刻宣稱這是中國“緩解國際壓力、改善國際形象的權宜之計”,並將其與臺灣問題、涉港問題、南海局勢等相關聯,否定中國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誠意。當中國加速清潔技術升級、促進全球能源轉型之時,美歐丟擲“中國威脅論”老調,將中國優勢產業武器化、政治化,表現出頑固的零和思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4月的中法德領導人影片峰會上表明中國立場: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不應該成為地緣政治的籌碼、攻擊他國的靶子、貿易壁壘的藉口。
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未來需透過發揮高層對話的引領作用,引導國際社會全面客觀認識中國碳中和行動的艱鉅性,減少各方的單邊主義傾向與虛妄猜忌。優先爭取歐盟的理解與合作,鞏固雙方在捍衛多邊主義及聯合國權威、構建公正治理體系等方面的共識;敦促美國端正態度,為雙邊合作創造一個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氛圍,使雙方聚焦氣候治理的實質內容與利益重疊領域。同時,積極為發展中國家群體代言,敦促發達國家履行出資義務、加大援助力度。(作者系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刊於《半月談內部版》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