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14日報道,“中國行動計劃”是美國司法部、聯邦調查局和其他聯邦機構在2018年11月發起的一項全面計劃。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透過剷除‘間諜’並阻止資訊和技術向中國轉移來打擊中國對美國企業和研究實驗室的‘間諜活動’”。美國聯邦調查局說,自那以來,它已經啟動了數千項涉及中國的“調查”。但最近的一些挫折——7月份撤銷了6起案件,9月份有一項無罪釋放——揭示了執法的失誤和檢方的過激。
維權組織說,這些起訴反映了種族偏見,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了這種偏見。從2019年到2020年,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事件增加了71%。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已承諾將審查該計劃。“他們把‘中國行動計劃’變成了種族定性工具,”民主黨眾議員趙美心說,“他們把它變成了恐嚇華裔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手段。有些東西大錯特錯了。”
彭博新聞社對該計劃開始以來在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網站上公佈的50項起訴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了另一個問題:“中國行動計劃”在“抓捕間諜”方面並不十分成功。佔比最大的一組案件(佔總數的38%)是指控學術研究人員和教授犯有欺詐罪,因為他們沒有披露與中國大學的關係。這些人都沒有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而且近一半案件已經撤銷。“中國行動計劃”涉及的案件中,大約一半涉及“違反”美國製裁規定或非法出口,較小比例的則涉及被檢察官歸咎於中國的所謂“網路入侵”。僅有20%的案件涉及所謂的“經濟間諜活動”,而其中大部分問題都沒有解決。
對於“中國行動計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曾表示,所謂“中國行動計劃”是先設辦案指標,然後再調查取證。據媒體報道,過去兩年中,該計劃的“典型案件”中絕大多數不涉及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竊密。全美各大學近2000名學者聯名致函美司法部長質疑該計劃。這表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個所謂計劃的實質,是美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進行遏制打壓的工具。這無異於翻版“麥卡錫主義”。麥卡錫主義曾帶給美國“白色恐怖”的慘痛記憶,早已被美國人民唾棄,教訓深刻,絕不應重蹈覆轍。
來源: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