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物價,漲瘋了!
美國11月的CPI資料公佈後,讓人大吃一驚…居然高達6.8%!這是自1982年6月份以來、創出了近40年通脹資料的新高。
美國當然不是孤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CPI資料都在迭創新高,全球大通脹的到來、讓人猝不及防。
俄羅斯通脹率為8.4%、創近5年以來新高;
巴西為10.74%、創近5年新高;
韓國3.7%、創近9年新高;
英國為4.2%、創近10年以來新高;
墨西哥為7.37%、創近20年新高;
歐元區通脹率為4.9%、創近30年以來新高;
……
在韓國,一棵白菜的價格約25元,相比去年漲幅超50%;在美國,火腿價格相比去年上漲20%、房租價格上漲16%、汽油價格上漲約50%;在土耳其,有人去買食用油、每隔幾天的價格就會大幅上漲。
自2020年疫情以來,我們都知道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房價在一個勁的上漲,萬萬沒想到充裕的貨幣最終還是流向了消費品、並推高的物價的上漲。
據世界糧農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自2020年底以來,包括植物油、穀物、肉類、食糖在內的生活必需品價格都在上漲,且至今仍沒有停止的跡象。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脹率創下近5年新高,全球的整體通脹率今年將高達4.3%、為近10年以來的新高。
全球的物價上漲,已由之前的少數商品/部分品種的短暫上漲、轉向大多數商品/大多數品種的普遍持續性的上漲。這種迅猛上漲的勢頭,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擔憂、甚至恐慌。
為了應對通脹,美國已開啟了Tapper(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即減少印鈔數量),其他的很多國家則早在美國Tapper之前就進入加息通道:紐西蘭加息兩次、韓國加息兩次、哥倫比亞加息兩次、波蘭加息兩次、墨西哥加息四次、俄羅斯加息五次、巴西加息六次……
很多年不見的全球物價普漲,為什麼近一年多愈演愈烈呢?
2
為什麼全球物價飛漲呢?
其實就兩個原因,一個是商品少了、另一個是錢多了,而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新冠疫情…在全球商品生產、流通緊密的今天,新冠疫情打亂了一切。
全球供應鏈受阻。現在的全球商品生產、消費格局是這樣的:拉美/澳洲/非洲等提供能源原材料,中國等亞洲國家負責生產,美國/歐洲等經濟體最終消費,在此期間需要大量的貿易物流。
可因為疫情,一些新型國家啟動疫情封鎖影響原材料等中間半成品供給,發達國家又因為港口封閉致使到港的貨物無法卸運,所以商品供給少了。
勞動力供給不足。因為疫情,一線工人(如英國的卡車司機/美國的基層員工)因為擔心疫情、所以勞動意願下降。
與此同時,政府(如美國/澳洲等)又大力發放失業補貼、致使補貼收入比工資收入還高…一線員工就更不願意工作了。
資料顯示,美國2021年9月勞動參與率處於61.6%的低位,全國職位空缺數量超過1000萬。企業為了僱傭,不得不提高工資、而這卻會推高成本、由此進入“工資—價格”螺旋上漲通道。
印錢過多過量。為了應對疫情衝擊,歐美等各國紛紛開動印鈔機、給企業和居民直接發錢,而這些錢並沒有促進生產和商品供給增加。
市場中的錢多了、可商品不僅沒多還變少了,結果顯而易見…物價自然水漲船高。
綠色轉型/能源價格上漲推高成本。現在全球各國都在進行綠色轉型、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而這種轉型會增加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價格(比如購買碳排放權、環保要求等都會增加成本),而這種價格的上漲又會傳導至電力、物流、建材、化工等的生產成本上,最終造成終端商品價格的上漲、從而推動通脹。
也因為綠色轉型,會人為壓低化石能源的生產供應,就會減少供給、並提高價格,也是造成全球通脹的原因之一。
可在全球面臨通脹肆虐的情況下,中國的消費品物價似乎還相對穩定、難得的一股清流,難道我們真能獨善其身嗎?
3
中國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相對穩定,但中國的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漲幅卻很大。
再通俗的話說,就是關係老百姓吃穿住行等的日常消費品物價相對穩定,但生產企業所用原材料(煤炭/然氣/電力/鋼材/鋁銅鐵金屬等)的價格卻漲幅較大。
自今年春以來,PPI指數一路上漲、由3月份的4.4%一度上升至10份的峰值13.5%,11月份PPI指數雖有所下跌、但同比仍上漲了12.9%。
CPI指數今年以來,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在1%左右的低點徘徊,但最近有上漲的跡象…11月份數值已由10月份的1.5%漲至2.3%,PPI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會否傳導至最終消費品價格上,不免讓人擔心。
為什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企業的生產成本上升,而最終商品的價格沒有明顯上漲呢?
一個原因是中國目前整體上還有些產能過剩,也因此競爭更激勵…終端商品一旦調高價格、消費者就去買別家的替代商品了,所以生產廠家不敢提價、只能自己消化漲價的成本。而中國完備的生產體系和生產能力,一定程度上壓制了物價的上漲。
歐美等國的實物商品很大一部分來自進口,因為港口和物流受阻影響了供應鏈,所以海外的商品(很大一部分是中國生產的)運不進來、造成商品稀缺,自然物價上漲。
另一個原因是物價上漲是結構性的,並且有些漲價的商品可能並沒有列入CPI的統計範圍。比如在絕大多數蔬菜價格穩定的情況下,西蘭花的價格可能漲幅很大,但西蘭花可能不在CPI統計的範圍內,這樣CPI的資料仍然穩定、但經常吃西蘭花的人會感覺到物價上漲。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生產成本的傳遞有一個過程,從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傳導至最終消費品價格的上漲有一個過程,並且這個過程因為中國過長、過全的產業鏈而變得更加緩慢,目前沒有通脹、並不代表未來沒有…或許是時間還沒到、還在傳導過程中。
根據以往的經驗,物價上漲會很突然、說不定什麼時候物價就猛然間普遍性的上漲了,出人意料、讓人防不勝防。
隨著新冠病毒的最新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在多國多地出現,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很可能在全球迅速擴散,由此可能會讓稍微緩和的國際生產和物流再次受阻。
全球更壞的惡性通脹,或許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