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屆授銜儀式在北京中南海舉辦,自此之後解放軍便開始實行軍銜制度,這標誌著我國軍隊體制正在向著規範化和現代化的方向邁進。
這場授銜儀式之上,共有10位革命將領被授予將軍軍銜。根據相關歷史影像和文字資料來看,在眾多將軍之中,毛澤東只對三個人稱呼為老總。那麼這三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要讓毛澤東另眼相看呢?點個關注 馬上開講!
說起毛澤東口中的三位老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們便是朱德、彭德懷和賀龍。這三位將軍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軌跡,對中國革命事業作出重大的貢獻。
首先要講到的是素有“紅軍之父”之稱的朱德,同時他也位列十大元帥之首。在紅軍部隊建立之前,朱德就在南昌起義之中初綻頭角。
朱德利用自己在南昌的眾多人脈和資源進行合理佈置,對南昌起義這場意義重大的軍事行動提供可靠保證。在起義結束之後,他聯合自己在南昌周邊交好的滇軍部隊,給起義軍隊建造完美的撤退路線,在降低起極大程度上降低起義部隊的傷亡。
從南昌起義中倖存的將士們南下到廣東,在這裡與當地國民黨軍隊交鋒,無奈因戰鬥力不足而敗退。此時的朱德並沒有氣餒,憑藉自己堅強的革命意志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利用滇軍人脈力量以及剩餘的其他分散武裝力量,在重新整合後發動規模巨大的湘南起義。
根據參加湘南起義的肖克將軍講:
“在起義三個月內,軍隊以武裝暴動的方式建立六個蘇維埃政府,以及數個獨立團”。
在這場起義之中,朱德帶領部隊展開土地革命,範圍席捲多達二十個省份,將近百萬人參與到這場戰鬥中來。
在革命結束之後,革命歷史學家對相關資料進行統計,朱德領導的這場武裝運動是在大革命之後規模最大、遍佈範圍最廣、涉及人數最多,同時也是最為成功的戰役,是中國軍隊對土地革命最早的實踐。
在紅軍長征結束,朱德和毛澤東在井岡山順利會師時,整個根據地只有兩千左右的紅軍士兵,而朱德所帶部隊的人數便達到一萬有餘,極大程度壯大了紅軍的有生力量,為隨後紅軍繼續作戰奠定良好的基礎。
朱德在南昌起義之前,便在滇軍中任旅長一職,有長達近十年的軍事指揮經驗。紅四軍成立後,朱德被任命為紅四軍軍長,專門負責軍事工作,此時的毛澤東擔任黨代表,協助朱德從事政治組織工作。
紅軍在井岡山時,面對國民黨的前三次反圍剿戰鬥,原則上講都是由朱德所指揮。肖克將軍在回憶的時候講:
“當時的紅軍部隊對朱德存在著莫名的信仰”。這樣的功績足以配得上毛澤東稱呼他一聲“老總”。
其次便是被美國人稱為“東方戰神”的彭德懷將軍,毛澤東也有詩言: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彭德懷將軍的敬佩與欣賞。
彭德懷原名得華,年少時經歷種種挫折,1922年成功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學習軍事,並改名為彭德懷。畢業後便加入湘軍部隊,在部隊之中摸爬滾打。
在1926年被編入國民黨革命軍中,參加著名的北伐戰爭,在此期間結識共產黨段德昌,從此開始接觸學習共產主義思想。在大革命失敗之後便加入共產黨,與黃公略等人一同發動革命起義,建立起工農紅軍第五軍。
彭德懷率領手下五大紅軍部隊,在湘鄂贛三省之間輾轉作戰,於此建立邊界革命根據地。1928年朱德和毛澤東率領所屬部隊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會師時,彭德懷也率領所屬五軍與他們勝利會師。
在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之中,彭德懷是前線作戰主要的指揮員之一,他所率領的三軍在戰鬥之中屢立奇功。彭德懷也是最早對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提出批評的軍事領導者,從這裡便能夠看得出他卓越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彭德懷與國民黨軍隊聯合行動,取得抗日戰爭之中首次勝利——平型關大捷。在抗日戰爭後期,彭德懷作為八路軍方面的主要前線軍事指揮者,在華北平原親自領導八路軍與日軍展開最大規模的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
建國後,美帝主義對朝鮮發動戰爭,嚴重威脅我國東北地區的安全。正所謂唇亡齒寒,彭德懷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率領解放軍將士們抵抗美帝侵略。
在經過持續七個月的戰爭,中國志願軍成功將以美軍為首的聯軍驅趕出“三八線”以外,後來經過將近兩年的邊談邊打後,雙方達成協議,實現停戰。經過這一戰,朝鮮授予彭德懷“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他的地位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共和國元帥賀龍同樣在中國革命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1914年賀龍便加入孫中山創立的中華革命黨,在群眾起義大部隊中,組織桑植群眾討伐袁世凱,在護國軍中擔任營長職位。他原名賀文常,失敗後逃往長沙並改名為賀龍。
在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賀龍在軍隊中擔任第8軍第6師長,隨後與共產黨方面取得聯絡,共同謀劃北伐事宜。次年五月率領部隊參加第二次北伐戰爭,在這場戰鬥之中,由他率領的將士們取得多次大捷,他也成為北伐將領之中名氣最大的一個。
在同年七月,黨內汪精衛叛變革命,賀龍與共產黨的代表人周恩來密會,表示自己願意擁護共產黨領導。七月下旬便率領部眾趕往南昌,出任起義軍總指揮兼第20軍軍長,帶領部隊展開南昌起義,掀起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序幕。
在抗日戰爭之中,賀龍率領部眾趕往西北地區抗日前線進行作戰。在此期間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領導方針,在極大範圍內發動人民群眾展開對日軍的打擊,在1938年3月利用游擊戰術消滅日軍多達1500餘人。
1944年抗日戰爭由防禦階段進入全面反攻階段,賀龍出任晉綏軍區司令,率領部隊對日軍展開大規模進攻。在次年的中共七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1949年任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以“先快後慢”的作戰策略發動成都戰役,採用政治和軍事相結合的方式迫使國民黨主力投降,成功解放西南地區。
毛澤東對賀龍的肯定不僅在於他卓越的功績,同時也極為看重賀龍將軍的軍事策略和政治思想。鑑於此,毛澤東稱呼其老總也無可厚非。
朱德、彭德懷、賀龍,這三位元帥可以說是建立中國軍隊的元老級人物,同時也是中國革命階段的頂樑柱,難怪毛澤東都要對他們稱呼為“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