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趙姓圖騰
趙,嬴姓,系出東夷。
以玄鳥鳳凰為圖騰,鳳凰代表高貴和永生。
趙,是東夷民族少昊族團一支——伯趙氏的族稱。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的“肖”圖形組成,肖是玄鳥燕子(偃、嬴)的象形,“趙”是“肖”的繁體,“肖”是“趙”的簡體,同時又可作“御”,因為秦(嬴)姓的祖先受封於伯趙氏的舊地,他曾為周穆王駕車有功,賜地在趙,所以“趙”、“肖”、“御”又為一字。造父祖為皋陶,皋陶以玄鳥“伯趙”為圖騰,故造父從“肖”圖騰。姓氏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十分重要,古人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姓為一種族號,起源於部落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氏是姓的分支,姓與氏是先與後、干與枝的關係。姓指向母系,氏一般由“貴”而來,如秦、趙同出自嬴姓,因周時造(趙)父有功,便早嬴秦一步,而得封於趙城。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
趙姓多以少昊金天氏為起源。司馬貞《史記索隱》指出:“《左傳》郯國,少昊之後,而嬴姓蓋起族也,則秦、趙亦祖少昊氏。”西周時,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賜於趙城,遂封趙氏,所以造父即趙父;其次,趙姓又以少昊族伯趙氏為起源。當代學者何光嶽認為,“夏商之趙梁、趙隱,乃伯勞氏即伯趙氏之後,為鳥夷的一支,後造父封於趙地而為趙氏,今趙氏皆祖造父,無為梁、隱之後者”。伯趙氏,又稱伯勞氏,是少昊東夷部落聯盟前“五族”之一,可見趙之得姓至今已歷五千餘歲,且趙氏不止始於造父;趙姓的第三類來源,是由少數民族改姓,宋室賜姓,以及冒姓而來。改姓的,如漢代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賜姓的,如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等歷史人物。至於冒姓,多為避禍等而為之。宋有蕃人自改為趙姓,今慶陽華池一帶有之。元代之後,有蒙、回等民族人改姓趙氏,如元末明初,元皇遺自改為趙姓,今隴中黑虎岔為其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少昊像,少昊是東夷部首領,其鳳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
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阜少皞陵,佔地37畝,古建築17間,明清石碑22塊、古樹390餘株
二、嬴姓趙氏溯源
源出東夷
嬴姓趙氏,源於上古東夷族,以燕(後演變而成鳳凰)為圖騰,嬴即燕的異字,故少皞氏為嬴姓始祖。在長期發展壯大和遷徙的過程中,東夷族分為人夷、鳥夷、鬱夷三大支,其中鳥夷就是嬴姓、趙姓的先祖氏族。伯益是鳥夷部落中著名首領之一,其血緣關係是:少昊(皞)-女修-大業-皋陶-伯翳(益)。
“東夷族自甘青高原遷到燕山山脈與土著人融合後,由於滲入新生血液,更使東夷族團朝氣蓬勃,支系眾多。於是,東夷族宣告成立,其中大部分南遷至山東半島的泰山山脈一帶,並沿著東海沿岸分佈於江浙地區;有的則西進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及淮水流域;有的則沿黃海、渤海沿岸北遷至東北,並進入朝鮮半島而達日本群島和庫頁島,甚至遠遷南北美洲;有的北遷至蒙古和西伯利亞;有的西遷陝甘、新疆和中亞,印度半島;有的南遷到長江、珠江流域,遠至中印半島和太平原群島。東夷人的分佈也與西羌人分佈一樣,幾乎遍佈半個地球”。
——何光嶽《東夷源流史》
東夷是居住在(中原)東面人的意思,這種稱謂始於西周,東夷非但不是“蠻夷”,相反文明程度相當高。歷代帝王祭祀、華夏民族仰拜,說明泰山腳下,黃河之邊(曲阜),正是我國古文明的搖籃。東夷骨刻文是漢字的源頭,是龍山文化(公元前2335年~公元前1935年)時期文字,距今4600年~3300年,比安陽甲骨文還早了1000年。東夷集團在歷史上銷聲,主要和夏時伯益與啟爭禪失敗、殷商對東夷的多次征討、西周對東夷的破壞有關,也與秦漢等朝的文化焚燬、思想專制有關。
東夷前後持續了約上千年,至黃帝軒轅氏政權末期時,已有25個氏族分支,稱作東夷少昊集團。龍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實體取代。
據《帝王世紀》說:“伯翳(益)為舜主畜多,故賜名嬴姓。”即舜帝命他繼承了少皞氏擔任嬴姓部落的首領。《史記.五帝本記.正義》雲:“益,伯翳也,秦、趙之祖。”伯益被舜帝賜嬴姓後,娶舜帝女兒為妻,生二子,長子名大廉,為鳥俗氏,其後裔費昌曾仕職夏桀,因力阻夏桀勿施暴政,反被夏桀下入大獄,後逃向商國。費昌後裔中衍曾任商帝大戊御,孫中潏任商朝西戎(今甘肅省)守土官。中潏有子名蜚廉,其善飛行之術,蜚廉有二子,長子惡來,次子季勝。惡來力大如牛,與父蜚廉同仕商紂,蜚廉見紂王無德,施行虐政,料無好結果,於是找藉口走脫,隱居於霍太山,惡來身為紂王貼身護衛未能走脫,終在周伐紂時殉身。
據《氏族典.趙姓部考》雲:“惡來有一子名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室封邑秦地,逐漸繁衍成日後強大的秦族,仍繼承舜帝賜遠祖伯益之姓——嬴。蜚廉隱居霍太山後生一子名季勝(惡來之弟),季勝有子名孟增,其人自幼聰明,仕於周成王,被召為內廷近臣,周成王並以居住地名皋狼(今山陝交界之河套地區)賜孟增名為“皋狼”,皋狼生子取名衡父,衡父生子取名造父,造父因祖父孟增之功,為周穆王的親信隨臣,被封為御馬官。周穆王十分信賴造父,經常與造父同車出遊,造父後助穆王平息徐偃王之亂,因功賜趙城(今洪洞縣),此為趙氏之始。
《說文.女部》:“嬴,帝少昊之姓也。”《通志.氏族略》:“秦氏,嬴姓,少昊之後也……或曰,伯益佐舜,賜姓嬴氏。”《索隱》雲“秦、趙宜祖少昊氏。”《日知錄》卷二十三:“秦、趙、梁、徐、郯、江、黃、葛、麋、嬴姓也,自少昊。”又如,《史記.封禪書》雲:“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為主少昊之神,作西峙,祠曰帝……”
秦趙血緣始祖是黃帝還是東夷少昊,至今仍在爭論,鑑於考古大量存在秦、趙族共同的鳥圖騰,趙姓應為鳳的傳人。
始建趙國
造父後裔孫叔帶曾在周宣王時做官,《史記.趙世家》雲:“自叔帶以下,趙宗益興。”周幽王時,叔帶遭陷害,被迫去周逃到晉國,晉文侯敬慕叔帶才華,任叔帶為國卿。至此,叔帶始建趙氏於晉國,叔帶下傳四世至公明,公明生二子,長子共孟,次子趙夙,趙夙生趙衰(cui)。趙衰曾助晉文公創立霸業,其子趙盾後任晉國公卿,主宰朝政。這時,趙姓已繁衍成一個人口眾多的顯貴大族。晉靈公即位後,趙盾家族遭滅族大災,發生了“趙氏孤兒”的悲劇。後由其孫趙武重振家族,趙武生子趙成,趙成生子趙鞅,即趙簡子,任晉國執政。公元前457年,趙簡子去世,其子趙襄子繼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加封趙襄子孫籍為趙列侯,趙列侯定都中牟(今河南湯陰地區)正式建立趙國。
出主西戎,世居天水
公元前229年,秦舉大兵攻趙,趙國國君幽繆王趙遷,派大將李牧、司馬尚率兵抵抗。李牧謀略過人,英勇善戰,秦將畏懼李牧不敢強攻,於是使用反間計使趙遷殺死李牧。秦將一舉攻下趙國國都邯鄲,趙幽繆王被俘,流放於河南房陵。眾臣擁立趙嘉為代王,建都於代城。邯鄲破後,趙氏大宗由此而衰,趙氏散居各地,以國為姓。公元前222年,秦國進攻趙國代郡,代王趙嘉投降,趙國徹底滅亡。秦王對趙嘉以特別禮遇,並派趙嘉之後趙公輔出主西戎,世居天水。趙公輔在西戎期間,推行懷柔政策,深得民心,並把中原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傳授給當地,使農牧業得到發展,西戎各族人民十分擁戴趙公輔,《氏族典.趙姓部匯考》雲:西戎各族人民世代懷念趙公輔,“號曰趙王”,由此,天水成為趙氏惟一望族。
漢代時,被封侯的趙氏後裔達30餘人,其中近一半出自趙公輔的天水宗族,以營平侯趙充國最為著名。趙充國是趙公輔六世後裔,西漢人,勤奮好學,能騎善射。38歲時曾率百餘人衝破匈奴重重圍困救出漢武帝,後又與霍光一起迎立了漢宣帝,因功被封為營平侯。垂暮之年又屯田西北,有功於西北的開發防禦,去世後“功德列畫未央宮”。
從《天水堂.趙氏族譜》“漢傳至宋世系圖”看,自一世趙充國至趙景雍傳六十七世,其中出了眾多的顯赫名人,達官貴族,其血脈族人由天水先後遷往長安、襄陽、樊城、洪州,宋時已遷居江南一帶,由此可見天水趙氏一脈繁衍傳播地域之廣。
公元960年,居涿郡的趙氏後裔趙匡胤奪得政權,建立了宋朝,揭開了趙姓家族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涿郡趙姓也是天水大族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