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敏
建設一個打人文牌的旅遊區,需要有古蹟、有“故事”。這裡說的“故事”,指是的“過去”有的“事兒”,包括歷史記載、民間傳說,也包括名人的遺事,留下的詩文作品,等等。與古蹟相比,故事往往更為重要。許多古蹟,是寄託故事才有吸引力。如鎮江的金山寺,作為一個寺廟是很普通的,但有了白娘子的故事,就顯得與眾不同。寒山寺也是這樣,有了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這個寺廟就能四海揚名。有了故事,以往的古蹟即使是毀掉了,也會重新建起來,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各有一篇傑出的詩文作品,它們憑藉崔顥的《黃鶴樓》,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永生,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而山西的鸛鵲樓,毀了多時之後,仍然重修。主要也是因為有王之渙的那首詩歌。
從這一意義上說,張家灣堪稱得天獨厚。張家灣歷史上是繁華的古鎮。遼、元、明三代,京杭大運河的北端都在張家灣。“官船客舫,駢集於此,弦唱相聞,最稱繁盛”。 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至今仍然留有許多珍貴的古蹟。張家灣更有很多的故事。遼統和六年(公元988年)蕭太后主持開挖河道而留下了“蕭太后河”, 為國都以來最早的漕運河。曾有“花枝巷”、“曹家當鋪”、“曹公碑”,有人考證,張家灣還曾有過的葫蘆廟、饅頭庵、鐵檻寺、地藏庵、櫳翠庵、玉皇廟等,這都與《紅樓夢》中的地名有關聯。而具有進一步開發的巨大潛力。張家灣具有這樣的優勢,開發、建設張家灣,不僅是大有可為,而且也是一種歷史責任。而張家灣的建設,宜突出“古”字。讓現存的古蹟充分發揮作用,對旅遊者來說,古蹟的作用,不僅僅是讓人看到歷史,同時也能夠讓人產生許多聯想。同時也應考慮,依據張家灣的故事,搞一些仿古的建設。這些有“故事”的仿古建築作為故事的“載體”,這些建築儘管不是原初的建築,但也有其內在的價值,不僅有旅遊方面的價值,也將有歷史價值。現在的許多古蹟,實際上大都如江南三大名樓一樣,都是後來重建的。我們仍然將之視為古蹟。“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今人這樣看“古蹟”,未來的旅遊者,也會這樣看今天的仿古建築。
張家灣旅遊區建設突出“古”字,不僅是需要保留古蹟,建造仿古建築,同時也需要使這“古”的旅遊區與通州其他地區的現代性做出區隔。宜珍視張家灣的“古”,對這“古”不要破壞。目前國內旅遊區建設,在這方面,是有教訓的。有些地方把古代遺留下的寶貴資源拆除了,建設新的“景區”,但這新的景區既無歷史,又沒有什麼特色,無法吸引旅遊者。
張家灣旅遊區不僅應有古的建築,還應有古的氛圍。旅遊區之內的建築應有統一的規劃,旅遊者進入張家灣,應有一種走入歷史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應因周邊的現代化景觀而受到影響和破壞。在這方面,日本的城市大都做得很好,如京都,高層建築是受嚴格限制的,許多寺廟,走進之後就像走進了歷史之中,四下望去,完全看不到高層建築。而我國的許多城市沒有這方面的考慮。濟南的趵突泉公園,就公園自身,保護得也還不錯,但一抬頭,周邊的高層建築就闖入眼簾,歷史的感覺完全消失。北京南菜園的“大觀園”也是這樣,周邊都是高層建築,遊人哪裡能有走進大觀園的感覺?北京朝陽區的東嶽廟,周圍全是高層建築,相形之下,東嶽廟像是一組火柴盒。其實東嶽廟並不比日本的一些廟宇矮小,但看上去完全不同。這就是因為日本京都的城市建築有一個統一的考慮。在這方面,北京自然也不是沒有考慮,有些地方如天安門廣場,就做得非常好,但還有許多地方做得不太好。張家灣旅遊區的建設,對此應該有所考慮。
張家灣旅遊區建設宜重視“古”,也應重視“文”。這裡的曹雪芹及《紅樓夢》方面的傳說,李卓吾、湯顯祖的行蹤故事,以及元明清三代許多詩人的詩文創作故事,都為旅遊區提供了豐富的文學資源。文學旅遊,大文學家的故鄉或創作地,常常是作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而得到充分的利用。18
不到長城非好漢 不遊運河很遺憾!”,將運河與長城聯絡起來,吸引中外遊客,凡是登了長城的,都來遊運河。張家灣運河博物館
張家灣與整個通州的協同發展,自然不是趨同,而是保留自己的特色,最大的特點仍然是“古”。這與通州的現代化發展不僅不矛盾,恰恰是通州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因為張家灣的這一特色,構成了通州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歷史維度。真正的現代化,不是將歷史毀掉,而是將歷史很好地儲存著。這也正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的做法。可以說,張家灣文化古鎮的重建,是繼承過去、展示於現在並通向未來的。
熱門評論
寫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