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財經報
原標題:“老大”變強大 中國鋼鐵實現新飛躍
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原材料和重要的中游行業,鋼鐵業上游承載著有色金屬、電力和煤炭行業,下游銜接機械、房地產、家電及輕工、汽車、船舶等行業,在中國入世20年來的歷程中表現亮眼。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產業融合研究室主任江飛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進入21世紀,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需要大量鋼材。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進一步帶動鋼鐵行業快速發展,有效滿足了我國實現工業化和工業轉型升級的巨大需求。
入世20年來,產量在保持世界“老大”地位的同時,中國鋼鐵不斷“強身健體”,逐步強大起來。
產量持續快速增長
入世20年來,中國鋼鐵產量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2年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1.71億噸、1.8億噸和1.93億噸;到2020年,產量分別達8.88億噸、10.53億噸和13.25億噸,分別增長4.19倍、4.85倍和5.87倍。
從表觀消費量來看,2020年,全球成品鋼材表觀消費量為17.72億噸,中國為9.95億噸,佔全球的比重為56.2%。從進出口量來看,2020年,中國鋼鐵進口總量和出口總量分別為3790萬噸和5140萬噸,均居全球第一。
鋼鐵市場專家、中華商務網原副總經理馬忠普指出,加入WTO後,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迅速,產業鏈的國際化佈局增強了製造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鋼鐵產量大幅增長。
“這20年也是鋼鐵企業技術含量、質量效能升級最快的時期,大量優質新型鋼材的問世支撐了許多重要製造業企業對特殊鋼材的需求,使我國的高鐵機車、造船、工程機械、國防軍工等重要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為進入轉型發展期的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優質的鋼材保障。”馬忠普說。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指出,2011至2021十年間,我國製造業增加值與粗鋼產量的年均增速分別為7.9%和5.1%。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鋼鐵業充分發揮自身產業鏈相對完整、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技術自主性相對較強等核心優勢,展現出強勁韌性,成功抵禦疫情衝擊,成為我國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整體平穩復甦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產業佈局得到最佳化
專家表示,入世之前我國的鋼鐵產品結構較為落後。一方面,普通鋼材供大於求;另一方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材又供不應求,依賴進口。入世後,鋼鐵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鋼鐵產業結構調整、鋼鐵企業大規模資產重組也取得重大進展。
入世後,對自由貿易加以限制的政策措施被禁止,許多非關稅壁壘逐步取消,國外跨國公司對中國直接投資增加,我國鋼鐵企業根據自己的長遠戰略目標,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
與此同時,國外鉅額資本湧入我國鋼鐵產業,一批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一段時期內拉低了國內鋼鐵產業的集中度。近年來,併購重組風起雲湧,產業集中度回升,鋼鐵業進入了調整升級的關鍵期,長期以來依靠投資驅動發展為主的規模擴張方式按下了暫停鍵,以兼併重組為主的最佳化升級方式成為主流,產業最佳化重組與提升產能利用率正成為鋼鐵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性特徵。
2004年7月,中國寶鋼與日本新日鐵合資成立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寶日汽車板)、鞍鋼與蒂森克虜伯合資成立鞍鋼蒂森克虜伯汽車鋼有限公司(TAGAL)、華菱鋼鐵與安賽樂米塔爾合資成立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VAMA)等。中國鋼鐵在利用外資的同時,引入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與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在硬體快速升級時,軟體也得到快速提升。
李新創分析指出,加入WTO20年來,我國鋼鐵工業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這主要得益於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的進入,以及國外資源和資本的進入。例如,全球第一套超薄帶鑄軋生產線、三輥連軋無縫鋼管生產線、全球第二套熱軋無頭軋製生產線等進入中國,促進了我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國外高品位礦石大量進入,不僅滿足了鋼鐵工業快速發展,也提高了產品質量並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國外大量紅土鎳礦與鎳資源的進入,支撐了我國不鏽鋼產業實現高速發展。
從“製造”走向“質造”
加入WTO促進了我國鋼鐵企業的科技進步。
馬忠普介紹,對外開放和國際產業鏈市場的一體化發展是大勢所趨。入世後,隨著我國產業鏈國際化佈局的逐步推進,先進工業國家高技術產品顯示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的動力。要滿足機電產品對不同鋼材品種的高效能要求,鋼鐵企業必須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提升鋼鐵這一重要基礎性材料的產品質量。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目前我國國防、汽車、橋樑、造船等許多重要領域的優質鋼材效能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006年4月,鞍鋼在國內率先採用新工藝技術,研製生產Q420qE級別的新一代高效能超低碳貝氏體橋樑鋼,併成功應用在世界最長拱橋——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建造,開創了超低碳貝氏體鋼在國內橋樑建造領域應用的先河,第五代橋樑鋼就此誕生。2012年,鞍鋼橋樑鋼進軍美洲,中標美國阿拉斯加塔納納西河鐵路橋,這是鞍鋼耐候橋樑鋼首次走出國門。
此外,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南鋼)也在鋼鐵“質造”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南鋼總裁祝瑞榮表示,“十三五”以來,南鋼深耕科技創新與專利研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5G和生產製造深度融合,一批智慧製造成果密集綻放。當前,南鋼已投產JIT+C2M智慧工廠,建成江蘇冶金首個“5G+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工廠。
“走出去”步伐加快
從礦產資源分佈廣泛的毗鄰之地東南亞,到鋼鐵產業鏈條基本完備的歐洲,加入WTO之後,中國鋼鐵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海外建設的中國鋼企身影日漸增多,也陸續收購了一些海外鋼企的股權。
李新創指出,入世後,我國鋼鐵企業加快了“走出去”步伐,透過收購、兼併、合資、新建等方式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針對沿線國家和地區對鋼鐵工程技術的大量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資金和技術優勢積極進行海外佈局,開展了廣泛的國際產能合作,為區域鋼鐵工業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升貢獻了中國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面臨巨大威脅,歐美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需錯配,下游產業“一鋼難求”,鋼材價格飛速飆升,給歐美地區經濟復甦前景蒙上陰影。“我國鋼鐵工業在支撐中國經濟實現率先復甦的同時,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李新創表示。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6187.5萬噸,同比增長26.7%。
我國鋼鐵企業還主動融入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充分利用海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透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動鋼鐵行業全球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努力實現從“老大”變強大的全新飛躍,為全球鋼鐵治理積極探索“中國方案”。
江飛濤表示,在“走出去”方面,加入WTO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我國企業直接“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比如馬鞍山鋼鐵透過實施全球化戰略,整合國際銷售業務,使輪軸銷售範圍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一些企業透過併購國外鋼鐵企業,直接獲取國外的鋼材工廠和先進的加工經驗。另一方面,由於我國鐵礦石雜質較多,品質較低,儲量不夠,為維護產業鏈的順暢,我國在國外礦產如鐵礦石、焦炭、焦煤等原材料較為豐富的地區進行了投資佈局。我國製造業的發展與升級,以及對於原材料的需求,都會帶動整個鋼鐵業結構的升級。
江飛濤同時指出,如何在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同時,保障好工業化、城市化建設需要,是當前我國鋼鐵業目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馬忠普建議,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努力,在考慮環境容量和大區域鋼鐵市場佈局中,加快鋼鐵企業的兼併和重組,做大做強鋼鐵企業,不斷提高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加快以區域市場為中心的大區域鋼鐵供應鏈的大物流建設,以電子商務平臺服務為市場運營服務中心,以資本融合為紐帶,推動鋼鐵供應鏈各物流要素服務一體化整合,加快形成整體鋼鐵大物流市場服務優勢。要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及區域環境清潔優美為目標,透過改進工藝,推動資源迴圈利用,系統降低能源消耗,爭取實現“雙碳”目標。(中國財經報見習記者 郭盡美)
責任編輯:陳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