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頭骨加黃豆,原材料很簡單,湯色清澈見底,撒上小蔥花、、、、、、!湯師傅有好幾年時間,常常自己開車到幾十裡地外的一家簡陋快餐店吃飯,說是吃飯,但主要就是為了喝湯,說它是快餐店,實際就是用埃特板臨時搭起來的“違建棚”。
這家店位於湯師傅所在城市與鄰市之間二級路旁,算不上塵土飛揚,瀝青路,周邊植被還是挺茂盛的。午時十一點半,老闆準時把一大不鏽鋼桶湯水抬出來,盛在煤球爐上,顧客們紛紛起身,習慣性地排成一小隊,有條不紊打起湯來。
我不知道那鍋湯能否吸引到他們,但最起碼,我是為了這口湯過來的。它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之處,六七十斤水,一眼就能看到鍋底的豬頭骨和黃豆,用長勺放進鍋底,由底向上提出來,總能打到半勺黃豆、半勺湯,幸運的還有幾小塊脫落的豬臉肉。
湯底秘訣:骨頭、香料、乾鮮、調味、溫控
撒上一些小蔥花,入口首先是濃濃的豬骨味,緊接著一股複合鮮味由舌頭一直貫穿喉嚨,30度大熱天,汗流浹背,細品著、、、、、、細品著,暇逸!
我在很多文章裡與同學們交流過,湯想要做得好,首先一定要懂得搭配,原材料、配料、水的搭配,其次是香料與乾鮮和原材料的搭配,最後是調味料的搭配,把以上幾樣做好,我不相信還有誰說豬骨湯難做的這些話。
那麼好,今天這個文章我就專門寫豬骨湯,主要針對中低成本,中高、高階成本的再另外寫,畢竟中低才是很多朋友所需,有心想學豬骨湯底的同學們往下就要認真看了,最好能收藏,因為接下去一段時間我會寫牛系列與即將開業的店鋪!
豬骨湯底的製作
首先說一句,不要直接看配方,上面說過了,湯講究的是搭配,配方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要一個個字去琢磨,這樣才能學好!
(原材料)
我發現很多商家甚至家庭做湯都喜歡用筒骨,怎麼說呢,筒骨自有其優點,但缺點是成本高、油多,煮出來的雜質多,令到湯色過於渾濁。因此對於中低成本湯底,湯師傅不建議使用筒骨,最好能用豬頭骨或脊背骨,成本低,油少、煮出來比較清,但缺點是不夠香濃,但這個放心,湯師傅自有令它香濃的方法。
(幹香料)
豬骨湯裡放香料是很多人都不懂的一個環節,認為豬骨焯水後腥味不大,沒必要放什麼香料了。這是錯的哈,香料的功效是壓制腥味與增加香味,它再怎麼沒有腥味其實也還是有的,而且不用香料的話你怎麼把香味提出來?
那麼一般用在豬骨的香料就沒有牛羊那麼多了,有個四五種OK啦,比如八角、桂皮、陳皮、小茴香、香葉,這裡注意一點,八角和桂皮會令到湯色變暗,因此量必須把控好。
(乾鮮)
乾鮮作用是提鮮,用在豬骨湯裡也就是如何做到“羊與魚”出一個鮮字的效果!尤其重要哈!但有個問題,乾鮮並不是一概而論的(具體的要同學們翻閱上個月湯師傅一篇“提鮮大法”文章去學習基礎),比方說出品豬雜粉面和燒鴨瀨粉的湯底所用乾鮮就有很大區別!
對於中低成本來說,我給同學們最好建議是用蝦皮、大地魚,這兩個價效比最高,沒必要考慮其它的,基本來說都能通用,也可考慮幹蝦仁和地龍幹(地龍幹用法另外說明)。
這家店大地魚價效比不錯
¥60
購買
(植物鮮料)
除了乾鮮以外,我們還要懂得去用植物鮮料,那麼什麼是植物鮮料呢?常見的有黃豆、大蔥、香菜、小蔥、黃玉姜、綠豆芽、西芹、白胡椒等等,或許很多人都以為大蔥、小蔥這些主要是去腥的,其實不然,以上所列的植物當中,有含有它們本身的鮮味,而這種鮮味是幹海鮮與肉所沒有的鮮。
就好像我做牛骨湯底,如果針對臺灣做法的話,我會新增西芹和綠豆芽,這樣出來的牛骨湯植物鮮味非常濃郁。
(原材料的組合、搭配)
好了,以上列舉了原材料、香料、鮮料的幾個低成本種類,那麼到這裡就說原材料搭配重點了。
我們要記住一點,骨頭湯只是一個湯底,而為什麼不叫豬骨肉湯或牛骨肉湯呢?很簡單,因為它只是很單純地用了骨頭去做湯,沒有肉在裡面!而一碗好喝的豬湯,必須是有骨香與肉香的,這樣才合格。而單單骨頭做出來的湯它是絕對沒有肉香味的。
看到這可能有的同學會問,那單單豬頭骨怎麼去做出帶有骨肉香的湯呢?豬頭骨不是有豬臉肉嗎?這就是竅門了!再舉個例子,我們用豬頭骨做出來的湯底肉香味絕對不會很濃,畢竟一付頭骨也就半斤多的肉,那怎麼辦?
大家要記得,我也強調一點,這是湯底,意義上還不算出品給顧客直接喝的湯,我們還要用這個湯底來煮豬肉或豬雜、排骨等等,這樣肉香味不就來了嗎?這就是我所要表達的肉與骨的搭配。
我再囉嗦一下吧,豬骨做出來的湯底,快餐店或一些大排檔作為免費清湯使用的話,這樣肯定不建議加豬肉進去,用什麼代替呢?豬油,因為豬油也是豬肉的一部分,香味要比豬肉更加濃郁,記好噢,用煉製過的豬油!
無論什麼湯,都要記好這個搭配原則,無論是豬馬牛羊雞鴨魚,這樣搭配就不會錯的了,用牛骨煮牛肉、雞骨煮雞、、、、、、!而至於清水的比例,那就要看我們做的湯底用途是什麼,如果當清湯免費喝,那就是10斤豬頭骨搭配40斤清水,如果用來做粉面,1:3吧。這些比例都是湯師傅多年來所應用的。
(調味與溫控)
曾經和現在,都會有很多學生問湯師傅一個問題,湯怎麼做成濃白色呢?湯怎麼做成清澈見底呢?這些問題對於湯師傅來說屬於小學生問題,但慢慢發現還真有很多人不明白其中道理的,好吧,我專門寫一下。
濃白色湯底和清澈見底的清湯所用的骨頭、配料、水量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溫控!打個比方說,30斤牛骨配90斤清水,配料、香料相同,吊制8小時,87度出清湯,92度出濃湯。這樣說明白了吧!濃或清取決於它的溫度。
因為骨頭外與內都含有脂肪,脂肪在持續高溫下就會令湯色變白,持續蒸發水粉就會令湯變濃,切記!
(調味)
味精是我們烹製上比較常見的調味料,其實它也分的,專業廚房會用味精粉,不會用味精晶體,因為晶體不好溶解,而且還含有些許鹽分(畢竟味精是海帶提取),再頂級的廚師會把粉體與水稀釋,用味精水。
對於鹽呢,湯師傅喜歡把食鹽與生鹽對半開去使用,因為生鹽的清味是熟鹽所沒有的,所以我比較習慣這樣用。
再新增少許冰糖吧,對了,大蔥和香菜、西芹這些最好是湯準備出鍋前半小時加進去,這樣會比較見效!
豬骨湯底的製作(清湯,可作為粉面店湯底)
主材:豬頭骨一付(帶豬臉肉,約七斤)、清水三十斤
輔材:八角兩顆、陳皮10克、大地魚乾巴掌大三條、大蔥一條、豬油三兩、黃玉姜30克、白胡椒15克、蝦皮一兩、
工具:電湯鍋60升一個、炒鍋一個
前奏:大地魚用明火直接燒出香味,胡了就用水洗掉。蝦皮不放油乾鍋小火炒幹出香味。
做法:
1:豬頭骨冷水入鍋焯水,水開三分鐘後取出洗淨。
2:除了豬油與大蔥,其餘所有主副料一同冷水下鍋,溫度調節自己看上面我說的。
3:濃湯煮3小時,清湯吊9小時。
4:出鍋前一小時加入豬油與大蔥即可。
好了,這篇豬骨湯底基礎篇就先寫到這,需要更詳細做法的可以看評論區,裡面有湯師傅多年來的所有湯底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