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國王排名》中,米蘭喬是劇情推動的核心人物,而要談她不得不談到和莫國與哥庫扎國。
漫畫背景:
和莫國,原本只有神明才能使用魔法,而和莫國讓人類也掌握了其中關竅(關竅出自道教醫學內丹學用語,指內氣執行的關節孔竅),那是第一批與諸神勢力展開抗衡的人們。在那個時代神明們逐一控制了人類的國家將人當成奴隸驅使,和莫國的人們最早了解了世界的現狀,他們站了出來揭竿而起。和莫國的人民非常溫柔。
哥庫扎國,與和莫完全相反的國家。和莫國訪問前的哥庫扎國是最為貧困的國家,哥庫扎與大國接壤,生活在這裡的人民常年遭受他國統治,受盡了掠奪,從不參與戰事,一直依靠行騙來保全自身。對他們而言,欺騙是一種生存手段,是他們眼中的正義。父母將憎恨傳輸給下一代,以此將自己的行為正當化,絕不回首自己的過往,將謊言活成了真實。或許就是這樣的民風才逐漸造就了哥庫扎人的天性。
兩國的關係
與諸神的戰爭日益激烈,和莫國雖然逢戰必勝,但只要一次落敗,局勢便會全盤崩塌。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決定要與同為人類國家的鄰國——哥庫扎合作抗敵。和莫國投入了龐大的資金著手改革,創造就業,開辦學校,建設醫院,在山上種植樹木,還將魔法傳授給他們。哥庫扎很快就以驚人的速度富裕了起來,然而他們的內心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感謝,他們盲目的認為更加鄰近神明國度的自己要遠遠優於和莫國。正因此,哥庫扎人無法容忍和莫國的富饒,他們內心嫉恨難耐,更重要的是在哥庫扎人看來溫柔體貼是弱者的體現,他們將這些視為下等人的特質,以實力為尊,只向力氣大的強者搖尾乞憐。
儘管哥庫扎富裕了起來了,可他們斷然稱不上和莫國的助力。在戰場上,一旦哥庫扎人佔據了優勢,他們燒殺擄掠做盡惡事,令和莫人憎惡不已。若是感覺局勢不妙,從來不管同伴安危而是自己先逃。
和莫的凋敝,令神明勢力再次重振士氣。那之後,看到神明勢頭興盛的哥庫扎人在那夜選擇了倒戈,帶著神之軍隊進入哥庫扎。他們生怕戰敗後眼下的富饒便會被掠奪殆盡,便背棄和莫追隨了神明。再之後的結果便是和莫人逃跑,而沒逃出的米蘭喬慘遭非人的虐待。
劇情分析
很容易看得出來兩國的背景就是為洗白米蘭喬做鋪墊。如果我要洗白米蘭喬,我會簡單把哥庫扎國設定為一個充滿邪惡的國家。所以當我看到哥庫扎國那種糾結的設定時就有種不祥的感覺,結果看完這段還真是不讓人失望,極其不適。原因就是這裡不難想到歷史,提示相當多:哥庫扎國,長期被殖民,貧窮落後,和莫國為了對抗神明勢力想要聯合的國家。
我看到有些評論中疑惑哥庫扎國是指日本嗎?“欺騙是一種生存手段,是他們眼中的正義”,“絕不回首自己的過往,將謊言活成了真實”,“更重要的是在哥庫扎人看來溫柔體貼是弱者的體現,他們將這些視為下等人的特質,以實力為尊,只向力氣大的強者搖尾乞憐”,這些說的不就是日本嗎?而我認為考慮到日本人的歷史觀,恐怕在作者眼裡和莫國才是日本。
神明勢力影射西方勢力。而米蘭喬的母親一行人進入哥庫扎國搞建設這事跟“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不能說完全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大東亞共榮圈的的邦聯制戰略構想與政治號召是非常具有麻痺性的,因為它提出了東亞國家擺脫西方殖民而獨立的觀點,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下,這非常容易讓很多國家的人心動(比如,印度尼西亞國父蘇加諾,菲律賓的政治家勞威爾等獨立運動領袖也多與日本方面聯合,勞威爾這人在菲律賓任菲律賓的第三任總統與日本扶植的菲律賓共和國第二任總統),但其本質則是踢出西方勢力換成日本殖民。這思想起源於1938年11月3日近衛文麿政府發表關於“建設東亞新秩序”的宣告,實質是表明日本要獨霸中國東北及更廣大地區。這個時間節點,我相信當時腦子清醒的中國人是不會相信的。可惜的是,這種思想到現在依然能麻痺一些人。
米蘭喬的母親一行人到哥庫扎國創造就業,開辦學校,建設醫院,在山上種植樹木的行為是很得人心的,畢竟這發展了經濟。臺灣省現在也有人把被日本殖民視為榮耀,原因就在於經濟變好了。日本當年的侵略戰爭,最開始日本國內反對,可掠奪使經濟變好後,加上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宣傳,反對的聲音就變小了,看,又是經濟。那麼其中的問題是什麼?
問題在於,米蘭喬的母親一行人其實是一種武裝力量團隊——當時唯一掌握魔法的人,卻極其自然的直接闖入了他國領域。與其說是兩國合作不如說是和莫國單方面開展的合作,為什麼沒有兩國合作的事前談判?為什麼能夠大搖大擺的進入他國?不會是因為他們貧窮落後吧?這些漫畫中根本沒有提,就跟日本的歷史觀一樣,重要的東西含糊帶過。
對比漫畫中冥府和伯斯王國的情況,你就會發現截然不同的處理。
多瑪斯和霍庫洛前往破壞通往冥府入口,目的是為防止冥府進入伯斯王國。
德斯哈進入伯斯王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取下罪人米蘭喬的首級,從漫畫劇情來看他並沒有侵略伯斯王國的打算。但德斯哈將自己的行為定性為戰爭。
從作者用詞“入侵伯斯王國”來看也知道他認為這是侵略行為。
這就很有意思了,也引出了一個思考:究竟什麼是入侵?
其實大多數在和平時代生活的人患有一種政治上幼稚病。如果沒有正確的歷史觀作為支撐,那麼我們會簡單地把暴力與戰爭掛鉤,把建設與和平掛鉤。實際上,暴力和戰爭,建設與和平並沒有必然聯絡,暴力可以為了和平,建設也可以為了戰爭,因此,不可簡單的從是否暴力,是否有利來定義戰爭與和平。同樣,對於入侵是需要仔細思考定義的,切不可以為動武才是入侵的前提。所謂入侵他國是指未經邀請、允許或歡迎而進入別人的國家。歷史上的入侵根本沒幾個國家會大張旗鼓的打著“侵略”的旗號搞入侵,通常都帶有一種讓人好像能接受的解釋。有時候這甚至不是什麼大道理,你覺得我可以未經你的允許隨便進入你家麼?
漫畫排名中如何消除和莫國入侵哥庫扎國這種認知的呢?我認為了除了營造出的大東亞共榮圈大背景外(哥庫扎國貧窮落後,共同敵人神明勢力),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國王。
從戴達糾結要不要開啟潘多拉的魔盒的表現就能看出:國王是重要的設定,不僅影響國王排名,也代表了國家意志。
在米蘭喬的母親一行人進入哥庫扎國這一事上,和莫國與哥庫扎國沒有國王存在,也就沒有了這種國家意志的體現,進入他國領地有沒有得到允許?不知道,明明很重要的國家間的溝通變得微不足道。甚至沒多少人在意這點。
而冥府德斯哈進入伯斯王國,由於兩國都有國王,圍繞著國王的存在,國家意志得到了表現,侵略的概念變得清晰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這段故事作者的構思肯定受到了日本世界觀的影響,在作者的眼裡,所謂日本侵略的歷史不過是共建大東亞共榮圈,被侵略國的反抗人士是些思想錯誤且狹隘的人。
結語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我每次看到這句話都覺得挺逗的,它暗含的一個邏輯是戰敗者不能書寫歷史,將戰敗者從書寫歷史的行列中踢出。既然真的如此,那請問為何日本作為戰敗國能從右翼視角出版一大批奇怪的歷史書籍,並暗中讓其在學校推行?一個編歷史小說的國家,卻有一種神奇的堅定認識“我們沒有侵略史,那些都是胡說八道。”。
ACG在國內吸引了大量的讀者,其中不乏很多青少年,而日本的這類作品越來越深入更低的年齡層,比如《國王排名》,這是一部更多人容易看懂的作品,甚至可以作為童話故事給小孩看,劇情也容易引起共情。當前,日本右翼盛行,他們歪曲歷史的方式越來越細節化,從我們不是特別清晰的地方襲來,對我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文學上的思想抗衡會越來越多。希望我們辨析能力能夠越來越強,也希望不要有太多人永遠沉浸在那種虛幻的感動中。
我從《魯魯修》中驚醒,有些人從《巨人》中驚醒,有些人從《鋼煉》中驚醒,我總感覺覺醒年代從未遠去。
本文為我原創
本文禁止轉載或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