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出現一些無法接受的變故,陷入憤怒之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緒,變得精神焦灼,分秒間都淪陷在痛苦裡……讀者“恆恆媽”給心理聊吧寫來郵件,講述了自己陷入痛苦又透過訓練將自己拔將出來的辦法。心理諮詢師表示,“恆恆媽”正視自己情緒干擾的來源以及後果,透過表達、轉移注意力、增強認知能力/關注自身的內在狀態等方式,體驗到了生活中的細微美好,走出困境。
讀者傾訴: 鋼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真動聽
前段時間工作出現一些變故,我無法接受。雖然為此跟愛人、母親、姐姐和好友都吐過槽,但仍覺憤怒沒有發洩盡,遺留很多在我的頭腦裡,揮之不去。明明不想再去想那件事兒,但就是控制不住,搞得精神焦灼,狀態很不好。
再這樣下去覺得自己大把大把的時間要被辜負,分秒間都淪陷在痛苦裡。怎麼辦?我跟好友求助。
好友給我發了一個小影片,是一群人在玩快速傳球的遊戲,要求數清楚其中三個穿白衣服人的傳球次數。
我很認真地觀察,併為自己數對了次數而得意。但實驗目的並不是真正測試人的專注程度,而意在讓人覺知,人一旦專注某種事物,是可以完全忽略同時存在的其它事物的。
證據就是,在實驗開始後不久,有一個人扮的黑猩猩上場,走進白衣人中間,明目張膽地捶胸頓足好幾次,停留一會兒才下場離開。而我,在專心查次數這個過程中完全沒有察覺到黑猩猩出現過。黑白對比那麼明顯的存在,竟然被我視而不見,要不是影片回放,我根本不相信。
好友說專注的影響力很強大,我們能決定專注力的方向。我一下就懂了她的苦心。如果我一心在乎那個煩惱,那生活中那些美好和感動就會像黑猩猩一樣被我忽略掉。而我若選擇專注煩惱以外的事情,那煩惱就會流失掉,雖然它依舊存在。
我試驗了一下,做事情時比以往更專注。
手洗衣服,我把兩件沾染油漬的白T恤用洗潔精搓洗得潔白如新。擦拭水龍頭時,我第一次試用舊牙刷和牙膏,結果真擦得閃閃發亮。
吃飯的時候,我嘗試每一小口都細心咀嚼,全心地感知食物的滋味,想象它們融洽地在腸胃裡匯合旅行。
不再隨便聽聽歌,而是挑一首很喜歡的歌認真去背歌詞,學曲調,當那首歌唱出高分時,好驕傲,好有成就感。
大膽開了一個新文件,打算完成“蓄謀已久”的短篇寫作,在構思大綱時,我不停地讓“樹幹”粗壯,用各種各樣的小細節來填充“枝葉”。這個過程的幸福感真是久違,再次體驗到創作的快樂。
去跑步時,我把注意力重點放在調整呼吸和步伐上,五公里路程跑完,竟然沒覺得多麼累。真難以置信。因為以前跑步喜歡胡思亂想,然後跑著跑著就喪失信心,常常半途改跑為走。偶爾一次跑完全程,也會精疲力盡,累得呼哧帶喘的,要歇好幾天才能緩過來。
讀書,把幾本只翻幾頁就擱淺了的書重新撿起來,認真閱讀完了。《小婦人》和《你當像鳥一樣飛往你的山》都是少女生活,境遇卻天堂地獄般相差懸殊。邊閱讀、邊抄寫佳句筆記,還寫了對比的讀後感。那些生動的、感人的詞句灌進我的頭腦裡,讓我感覺世界更遼闊明亮了。一度我清楚聽到鋼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真動聽。
其實,剛開始,我是做不進去事情的,渾身有氣無力的感覺,但每每那個討厭的念頭剛冒出頭來,我就趕緊逼迫自己專注,讓自己更認真地做好手邊的事情。慢慢的,我收集越來越多的快樂和信心,也發現身邊太多的美好。慢慢的,那個煩惱不再是困擾我的存在,我在與它對峙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成長了,強大了。
以前,常常喊口號:珍惜今天,專注當下。這次經歷一番搓磨,好像才真的領悟什麼叫專注當下,如何才叫珍惜今天。我無法決定未來發生什麼,但我可以決定我如何面對。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能做的事情,也是療愈自己的絕招。
恆恆媽
專家分析:
感受當下,體驗生活的美好
在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困擾我們的一個共性問題——情緒干擾影響了生活的美好體驗。如作者所說:“雖然為此跟愛人、母親、姐姐和好友都吐過槽,但仍覺憤怒沒有發洩盡,遺留很多在我的頭腦裡,揮之不去。”這是因為專注力受到了影響。
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對專注力的定義是:“在幾個並行的潛在目標或思想碎片之中,意識突然提取了其中一種,使其呈現出清晰鮮明的形象。”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包括兩大類:感覺干擾和情緒干擾。這兩種干擾中,情緒干擾是比較難消除的,就如作者所說,理智上“明明不想再去想那件事兒,但就是控制不住,搞得精神焦灼,狀態很不好。”
如果無法擺脫情緒干擾,時間久了,還可能發展成各種心理病症,比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等。可以這樣說,專注力能否靈活轉換,專注力能否集中,關係到人生是否能夠幸福。
那麼怎樣才能排除情緒干擾提高專注力呢?
正視自己情緒干擾的來源以及後果。作者的情緒干擾來源是“工作出現一些變故”,這種狀況是不是能改變的?如果不能改變,覺察這種情緒干擾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再這樣下去覺得自己大把大把的時間要被辜負,分秒間都淪陷在痛苦裡。”作者已經預想到了如果這樣被幹擾下去產生的後果。
排解情緒的方式有多種,作者開始選用了向他人表達的方式。表達即是療愈,表達次數越多,可能就越能緩解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轉移注意力,作者也用到了這樣的方法,看了好友給自己發的小影片,得出“人一旦專注某種事物,是可以完全忽略同時存在的其它事物的”這樣的結論。作者透過專注力的訓練,增強認知能力,關注自身的內在狀態,由此也可以領悟生活中需要改變的東西,不迷失在意識的洪流裡。
每天留出時間反思。有時候,我們並不能感覺出是什麼讓我們不快樂,每天被大量的資訊衝擊著,也許導致自己不快樂的因素就隱藏在角落裡。同時,每天反思也會讓人更清晰地感受當下和展望未來。
作者感受當下的家務、食物、音樂、運動、創作、閱讀等生活時,體驗到了生活的美好。我們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但此刻幸福了,我們也會對未來充滿希望。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