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蘇聯同在社會主義陣營,一同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旗幟,積極地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做出貢獻。中蘇兩國曾在一段時間內關係好的如膠似漆,也有一段時間兩國關係處於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中,甚至蘇聯在我們北部陳兵百萬,卻始終沒有揮兵南下。這其中到底有何緣故?中蘇兩國的關係又為什麼發展到瞭如此地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來的朋友們可以點點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文章和影片,又能及時接收最新資訊
一、昔日好友如何變為敵人的?
在孫中山領導國民黨的時期,由於他提出的“新三民主義”中,有聯俄聯共輔助農工這一主張,所以當時蘇俄與國民政府的關係十分緊密,蘇俄提供了許多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給國民革命軍。直到後來蔣介石上臺,蘇俄與國民黨的關係才逐漸破裂了。
而中國共產黨一直和蘇俄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解放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中國的政權,而偉人與斯大林政府也有著緊密的聯絡。中國與蘇聯的建交,是出於雙方的利益的考慮。
在當時美蘇兩國爭霸的國際大背景下,中國作為一個剛剛成立不久的社會主義國家,且是在抗戰後,各方面的實力都羸弱。綜合國力不強的中國想要發展,想再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就不能獨善其身,必須從美國蘇聯兩國中,選擇其中一個國家進行建交。新中國選擇了意識形態和我們相同的蘇聯。而蘇聯方面,為了不讓中國和美國成為盟友,致使自己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劣勢,也一直在向中國丟擲橄欖枝。
於是在偉人“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下,中蘇兩國一拍即合。在此之後的幾年中,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領頭羊的蘇聯,一直以老大哥的身份,在中國的科技、軍事、經濟等方面都給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期間,蘇聯曾把軍事裝備以半價賣給中國,從而使中國能夠有能力與美國進行抗衡。當時兩國人民的友誼十分深厚。
這種關係一直保持到了赫魯曉夫執政後的前期,在最開始,赫魯曉夫延續了蘇聯和中國的深厚友誼,對中國的援助甚至超過了斯大林時期。但好景不長,由於赫魯曉夫急於向全世界證明自己,全盤否定了斯大林執政期間的政策,徹底消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主義。而在這時,又有許多國際問題的影響,中蘇關係破裂,赫魯曉夫單方面撕毀了和中國的條約,撤回了對中國的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援助,並命令在華的全部專家撤回蘇聯。一時間,我國許多大型的軍事專案和經濟建設都陷入了癱瘓狀態。
其實中蘇關係的惡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維護各自國家的利益。
二、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
早在1958年,中蘇兩國就因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事件產生了矛盾分歧。蘇聯想要在中國南部的沿海地區建立長波電臺,以此來更好地執行核潛艇。這顯然觸犯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在中國拒絕後,蘇聯又向中方提議建立中蘇共同艦隊,中方還是予以拒絕。中蘇關係的裂痕初現。
而在1958年,發生了舉世震驚的炮擊金門事件。這件事情雖是針對臺灣的國民政府的,但當時臺灣和美國關係密切,所以在炮擊金門不僅是中國對國民政府的威懾,其中還牽連著美國政府。
中國炮擊金門發生在赫魯曉夫訪華回國後,外界認為這件事情是中蘇兩國一同商議的。但這件事情,事先並沒有明確同蘇聯商討過,這讓蘇聯大動肝火。蘇聯本來以為中國可以任他們隨意擺佈,但接二連三的事情表明,想要讓中國聽話是很難的.
自從中蘇關係惡化後,邊界問題也成為了兩國的敏感問題。中蘇兩國在邊界地區一直摩擦不斷,在1969年,兩國關係更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從1969年1月開始,蘇聯先後派兵侵入中國珍寶島16次之多,嚴重危害了在此居住的軍民的人身安全,中方對此提出強烈抗議,但蘇聯卻依舊我行我素。在3月,蘇聯又一次侵入珍寶島,襲擊了我國的邊防巡邏兵,打死打傷六人,中國被迫應戰。至此,中蘇關係降至冰點。
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為了讓事情朝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在國際上製造輿論,稱中國西方的邊界其實都沒有超出甘肅省和四川省,為自己能出兵中國西部。在軍事上,蘇聯繼續向中方施加壓力,在中蘇邊界地帶和中蒙邊界地帶加派士兵,士兵人數從七十萬增加到一百一十四萬。這百萬士兵中,兵種齊全,裝備精良。陸軍64個師,80萬人:3400架空軍飛機,12萬人;800艘海軍艦艇,12萬人,海陸空三軍在我國邊境都整裝待發,虎視眈眈。與此同時,蘇軍在邊境地區還不斷挑釁滋事,故意挑起事端,邊境衝突時有發生。
蘇軍還想用核武器對付中國,以此來達到一勞永逸打壓中國的目的。蘇聯的軍事武器在當時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蘇聯認為在如此強悍的威脅下,中國會主動妥協講和。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國並沒有懼怕他們,反而在積極地為蘇聯將要進行的侵犯中華的戰爭做準備。
三、百萬雄師為何不敢揮師南下?
既然中國並不願做出有損國家利益的事情,那也就意味著雙方談判的失敗,蘇聯這時候應該帶領著它的百萬雄師,開始入侵我國,但為什麼蘇軍卻遲遲不動手,只是在口頭威脅中國呢?
難道蘇聯的軍隊只是紙老虎,空有其表嗎?答案是否定的,蘇聯的軍事實力是不容小覷的,而且蘇聯大費干戈地調來如此龐大的軍隊,不只是想恐嚇中國而就此罷了,而是真的有攻打中國的打算。那蘇聯到底因為什麼才放棄揮兵南下的決定呢?原因是多重的。
這其一就是物資供給不足的問題。蘇聯的國土遼闊,再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讓運輸的難度大大加強。再加上,在遠東地區,發展落後,交通系統的基礎設施破舊,根本不能滿足戰事的物資輸送,過長的戰線更加劇了這種情況。如果要攻打中國,必然會演變成一場拉鋸戰,這是蘇聯不願看到的。
其次,蘇聯一旦攻打中國,那麼那些原本就視蘇聯為眼中釘肉中刺的西方國家,肯定會藉此時機,舉兵攻打蘇聯。到時候,蘇聯就極可能要和多國進行戰爭,在剛剛經歷過二戰後,還未恢復完全的蘇聯就將面臨解體的危險。
這其三,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軍事實力也上了一個臺階。蘇聯威脅中國要使用核武器,而中國在眾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也研製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一旦原子彈落在中國的上空,那麼蘇聯的上空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是雙方都不願看到的。
以上種種,讓蘇聯的百萬雄軍只是在中國的邊境叫囂,而未敢真正地發大舉進犯。歷史的過往告訴我們,唯有發展,才能保衛祖國。
好了,本期文章和影片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喜歡的還請點點關注,下期將會為您帶來更加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