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垂暮終黃土
新中國成立之後,西方侵略者的矛頭指向了我們新生的國家。頻繁的攪亂髮動周邊的戰事,試圖擾亂和顛覆我國的主權,其中最典型的戰役當屬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是其它戰爭無法相比較的,這場戰役對我軍的政治覺悟要求極高。
儘管當時我軍的武器落後,但志願軍不畏炮火、不懼生死,在戰場上展示了中國軍隊的韌性,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傳奇記錄、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那些參與作戰的英雄將士們揮灑熱血,以血肉之軀抵禦敵軍進攻,心甘情願為祖國安危奮戰。在嚴重挫敗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叫囂“聯合軍”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後,有力打擊了美帝聯合軍的囂張氣焰,一舉扭轉了朝鮮戰局。
在中國志願軍的援助下,最終取得了大捷,其中不乏英雄級的傳奇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黃繼光、邱少雲等人的光榮事蹟。但也有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退下戰場後隱沒光輝,將過往輝煌拋諸腦後,甘願投身最艱苦的基層農村奉獻自己一生。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裡,就隱藏著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等功臣——老英雄“李光祿”。
新中國成立後,他服從組織的安排,脫下軍裝回鄉務農,此後紮根農村默默無聞,直到去世後,一張獎狀重見天日的獎狀,才將李光祿作為人民英雄、特等功臣的身份公諸於眾。
在四川就有這樣一位傳奇的老兵,這是一張六十多年前的獎狀,獎狀揭開了一位老人的真實身份——他竟然是抗美援朝中立下了特等功的大功臣。
2011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但四川三臺縣的一個農戶家中,屋內的氛圍卻格外森涼,一位老人靜靜的躺在床上,口齒止不住地吸合著,家屬齊齊地圍在老人身邊。
子女眼神中寫滿了擔心,即使這是早已可以預見的結局,即使家人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在這個局面來臨之際,大家的內心終究還是止不住悲傷。
老人躺在床上,望著自己的兒孫,充滿慈愛的目光。所有人強忍著眼中的淚光,就這樣靜靜的站立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老人始終沒有開口,就這麼靜靜的看著。彷彿是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老人也許在心裡想著“可以了,該去找我的老戰友了。”
當老人閉上雙眼的那一刻,家人們再也忍不住悲傷,眼淚奪眶而出,窸窸窣窣的聲音響起,卻強忍住捂住了嘴,不讓自己發出聲音。
發現隱藏半個世紀的秘密
老人一生艱苦樸素,沒有給子女留下一分財產,只教會了他們為人處世之道。子女也很孝順,遵照老人的遺願,給他舉辦了一個簡樸的葬禮。在棺材蓋上的那一刻,老人李光祿便終於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子女離開墓地後,氣氛異常沉重。
在老人居住的地方,子女開始整理遺物。不經意間,子女們卻發現了一個小木盒子。女兒印象深刻,說:“這個盒子是父親生前最寶貴的東西,誰也不能碰。小時候我想開啟看看,一直慈眉善目的父親在那天破天荒的生氣,為此還打了我。”
家人也都想起了父親生前這個最寶貴的東西,他們都有和女兒一樣類似的經歷。既然老人已經離世,不妨開啟盒子看看,也好幫父親把這個寶貝傳承下去。
子女懷著嚴肅的心情打開了盒子,可裡面並沒有想象中的金銀物品,只有一張已經因歲月侵蝕而泛黃的獎狀和數枚勳章。仔細觀察後,可以看到紙上赫然印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獎狀”,右下角的紅章能讓人清晰地辨認出上面的文字,“中國人民志願軍總指揮部”!
“這是怎麼回事?”子女們都很疑惑。大家雖然知道父親年輕時有過當兵的經歷,但從來沒有聽說過特等功臣的事情。可紙上明明寫著父親的名字,還有時間和公章,怎麼看也不像假的。
“父親當兵時究竟做了什麼?難道他還有什麼特殊身份?”子女們經過商議後,為了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子女們拿著獎狀來到了當地的政府,希望能從這裡找到答案。
政府的工作人員在看到這張獎狀時,同樣大吃一驚。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截止到目前三臺都還沒有登記在冊的特等功臣。他迅速向領導作了彙報,開始了對老人生平履歷的調查。
經過高度的走訪調查和原始檔案的查證,老人的真實身份漸漸浮出水面。不光老百姓十分驚訝,就連老人的子女也是非常震驚,原來父親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英雄——特等功臣。
誰也想不到,李光祿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在他身上,曾經發生過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關於這所有的一切,我們必須從頭說起……
奔赴朝鮮戰場
1921年,李光祿出生於四川三臺縣的一個窮苦人家,從小就遭受了豪紳的剝削,生活不可謂不悽慘。
在經歷了悲慘的童年以後,李光祿隨著時間的推移,成長為了一名身體健壯的少年,多年的艱苦生活早已磨平了他的內心,使得她對資產階級深惡痛絕。在李光祿成年時,不幸被國民黨部隊“拉壯丁”,編入補給部隊。
加入國民黨後,李光祿經常會受到老兵的欺辱,國民黨軍隊幹部等級森嚴,一有不順就會拿士兵出氣,他也因此多次被打。李光祿打心底不認可這樣組織,“有朝一日,一定要離開這地方。”李光祿心裡的信念逐漸加深。
在後來的日子裡,李光祿一直在國民黨後勤部隊工作,所以從來都沒上過戰場。儘管他沒有上過戰場,但他始終想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心願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衡寶戰役爆發後,李光祿便被強行派上戰場,這是他加入國民黨軍隊以來他第一次上戰場。同時這也成為他離開的契機。從小他就常聽別人說,國民黨軍隊都是為了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對人民沒有什麼好處,只有共產黨軍隊才是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
1950年,在鄂川戰役期間,李光祿沒有和解放軍直接進行交火,他假裝和幾名戰友拖延斷後,趁著部隊轉移之際,他和戰友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解放軍的懷抱。從腐敗黑暗的國民黨軍隊,投奔平等團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讓他的人生第一次感受生命的尊嚴和溫暖的情誼。
李光祿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抗美援朝已成為當務之急,於是共產黨部隊迅速開始整建,即刻奔赴朝鮮戰場。
李光祿也加入其中,跟隨部隊一同前往朝鮮。並且擔任志願軍五十軍149師446團2營五連的副班長。此時的他內心只有一個想法,“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這裡有我的親人,這裡是我的家,所以我絕不會讓任何敵人越過那條線。”
自志願軍進入朝鮮以來,我方共與美帝聯合軍展開了五次戰役。在第五次戰役後,美方已不想再在朝鮮戰場上消耗兵力,於是從戰略進攻瞬間轉為戰略防守,美主政府也擬和朝方、中方談判,但在烽煙四起的戰場上,戰局仍是瞬息萬變。
坦克這種重型軍事武器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英軍發明並投入實戰。英國憑藉這種魔鬼一般的裝備,在索姆河戰役中讓德軍土崩瓦解。坦克誕生後,西方各國馬上投入研製,陸軍就此開闢了機械化的新時代。
坦克雖說在製造上並不難,但必須搬有足夠強大、完備的工業體系,抗美援朝時期,新中國剛剛成立,正處於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此時,老百姓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製造坦克了。因此在朝鮮戰場上,我軍的武器裝備和聯合軍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單說美軍,他們一個步兵師中擁有100餘輛坦克,此外還有獨立的坦克部隊,更別說還要加上英法加澳等國。所以彼時,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面臨的挑戰是災難性的。當時我軍別說擁有坦克,許多戰士甚至連坦克是什麼都不知道,完全不瞭解坦克的殺傷力。
1951年1月,志願軍經歷了第三次和聯合軍的交鋒,在將聯合軍打退後,聯合軍退往三八線以南,並快速向漢城逃竄。此時,聯合軍亂成一團,美軍根本無法抵禦,慌亂之中便把防禦的重任交給盟友英國,於是英國的皇家重坦克營馬上被調來抵擋我軍的攻勢,美軍則溜之大吉。在看到中國志願軍的攻勢越來越猛後,英軍發現自己處於不利的境地,於是掉轉車頭頭也不回地逃跑。
伏擊英國王牌部隊
此時志願軍司令部抗美援朝總司令彭德懷也及時地發現了機會,如果在這個時候切斷英國向北撤退的路線,並且向南就可以攻擊美軍側翼,一舉兩得。
於是他迅速下達了命令,務必乘勝追擊,要求人民志願軍50軍149師向高陽方向前進攻擊,務必及時完成任務。當日,李光祿所在的446團二營連迅速接到149師師長的命令,要求他們務必在仙遊裡埋伏,配合445團一營,一定要讓敵人前後都逃不得,全面殲滅他們。
接到任務後,營連迅速做出反應開始行動。志願軍翻山越嶺從小路包抄了英軍,最終在山谷地帶佈下了“口袋陣”,併成功將敵人引起包圍圈。並不是說我軍戰士不怕敵人的坦克,但如果不幹掉他們,勝利將會遙遙無期
此時共有幾十輛汽車和坦克,進了我軍的埋伏圈。由於是第一次與坦克交鋒,很多戰士都沒有經驗。經過多次摸索研究後,我軍終於找到方法,先讓狙擊手打掉坦克上計程車兵,然後再派爆破組上去炸坦克。
計策相當管用,當爆炸聲響後,英軍坦克瞬間被炸燬幾輛。他們做夢也想不到,志願軍就像天神下凡一樣,阻擋了他們的去路。在損失幾輛坦克後,英軍終於發現了志願軍的埋伏點,於是集合衝鋒槍、機槍、火炮向埋伏點不斷猛攻,試圖在山谷中殺出一條血路。
志願軍不懼生死,一次次抵擋住敵人瘋狂進攻,可當英軍開出一輛裝有火焰噴射器的裝甲車時,我軍頓時陷入危急境地。裝甲車噴射的火苗長達七八十米,殺傷力極強,只要在它的射程範圍內,根本無法躲避。在和這輛噴火裝甲車的交鋒中,我軍傷亡慘重……
眼看英軍坦克在一片火光沖天中快要突圍,而我軍卻在被烈火吞噬,發出一陣陣慘叫聲時,這任誰也無法接受。突然有人大喊一聲:“給兄弟們報仇!殺啊!”說完便拿著武器向敵人衝了過去……這個人,就是李光祿。
李光祿英勇作戰
將士們在聽見李光祿的呼喊後,瞬間振作起來,紛紛拿起武器繼續戰鬥。大家都知道,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要把敵人的噴火裝甲車打掉,但此時火光肆虐,想要炸掉裝甲車談何容易。
第一爆破手率先跳出溝渠,拿著爆破筒就衝了上去,歷盡艱辛,終於將爆破筒插進坦克履帶,就在大家非常激動之時,突然爆破筒被移動的坦克甩到公路旁爆炸,原來爆破筒沒有插穩。第二爆破手拿著炸藥包再次衝上去,但是因為導火索太長,依舊沒能成功炸燬坦克。
此時擋在最前面的李光祿本正在掩護隊友,他扛著機槍向敵人進行瘋狂掃射,當他看到二個戰友沒有成功時,立馬把機槍交到戰友手中。他不假思索,將導火索剪短為三公分,這意味著他要在三秒內完成爆破,還要迅速逃出炸藥的爆破範圍。
要是平地作戰,那或許還能成功,但此時戰場處於崎嶇不平的山谷,就連走路都有些許困難,更別說是爆破,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並且又遇到一個問題,當時點火沒有拉火管,而火柴又在戰爭中被汗水浸溼,李光祿二話不說,將大衣脫下,扯下上面棉絮,利用被燃燒彈點燃的草地點燃棉絮,然後迅速鑽進隱蔽爆破手的溝渠裡。
此時,李光祿什麼都不顧,他唯一想的是,要把噴火裝甲車給幹掉。當敵軍坦克開到適當的位置,李光祿猛然點燃導火索,然後迅速將它推到馬路中間,緊接著一個翻身滾,就掉進了路邊的稻田中,整個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可是裝甲車的火苗還是撲到李光祿的臉上,好在沒有燒傷太嚴重,他快速將腦袋塞進雪地中,以此來減輕疼痛。
隨著一聲巨響,火光迅速吞沒了一輛坦克,李光祿因為離得太近,直接被震昏過去。當他再次醒來時,周圍仍是硝煙瀰漫火光沖天,咳嗽幾聲後他吐出了大口鮮血,費了很大勁才緩過神來。他的身體流了太多血,整個人昏昏沉沉,但他仍掙扎著爬起來,再次投入到戰鬥當中……
此時,敵人前面的坦克都已被炸燬,橫七豎八的躺在路中間,擋住了後方坦克前進之路。但是敵人的裝甲車仍舊在噴火,儘管坦克車隊寸步難行,但車上的敵軍還是用火力來壓制志願軍。志願軍用手榴彈和炸藥包與英軍坦克展開激戰,整個山谷中響徹雲霄。李光祿小組的爆破器材很快就用完了,危急時刻,他踉蹌地向指揮所跑去,想再找些炸藥。
衛生員看見滿頭是血的李光祿,堅持要給他包紮傷口,正在包紮時,一輛坦克衝到了指揮所旁邊,李光祿立馬拿手榴彈和炸藥包,朝敵人的坦克飛奔而去。來到坦克旁邊時,李光祿發現這個恐怖的怪物至少房子般大小,以至於他懷疑自己手中的手榴彈和炸藥包能否將它炸燬,但他已無從選擇,只能賭一把。
在營長的掩護下,李光祿縱身跳上坦克,顧不得發燙的坦克護板,裝好炸藥點著引線後,他縱身飛撲到路邊。這一次引爆的時間更短,只有兩秒。
協助他實施爆破的營長楊樹雲,此時非常生氣,他說:“你不要命了!”李光祿大聲喊道:“我就是死也要炸掉這些王八殼子!”
在成功炸燬了第二輛坦克後,他被震頭昏眼花,每個關節裡都像被嵌進了釘子,疼痛難忍。
李光祿休息片刻後,拿起腳下冰塊塞進嘴裡,好讓昏沉的腦袋能夠清醒過來,他心中想著:“坦克還沒炸完,我不能就這樣倒下”,他再次跑回連部拿炸藥,可戰友告訴他,此時連部的炸藥也沒有了,只剩下兩顆手榴彈。
想要炸掉裝甲車,必須就得爬上車頂,李光祿瞬間湧起滿腔熱血,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噴火裝甲車炸掉。他匍匐爬到噴火裝甲車必經之地隱蔽,等裝甲車到來時,他猛然跳起,抓住車上的鐵環爬了上去。還沒站穩時,一顆子彈就擦著他的耳邊飛過。
李光祿索性趴在車頂,掀起頂蓋後,將兩顆手榴彈扔了進去,然後迅速翻身跳下。只見“轟”的一聲,一團火球沖天而起,兇猛的噴火裝甲車瞬間被炸成碎片,此刻,我軍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就在裝甲車爆炸的一瞬間,李光祿全身都被點著,身體多處被灼傷。他用盡所有力氣衝出危險區,然後迅速在雪地上不斷打滾,在將身上的火苗撲滅後,他再也使不出任何力氣,身邊只剩下爆炸後的寧靜。
英雄解甲歸田
在失去了最後一輛坦克後,英軍也徹底失去了自己的遮羞布。中國志願軍用兩個營的戰士,在沒有任何先進裝備的情況下,用了五個多小時殲滅了英國皇家重坦克營,一共摧毀27輛裝甲車和坦克,擊斃和俘虜200餘敵人。李光祿和所有志願軍憑藉的,無非是一腔決絕的孤勇和保家衛國的熱血。用李光祿自己的話來說:“我們用戰鬥來告訴帝國主義,中國人民是不是好惹的!”
李光祿所在的隊伍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而李光祿一人,僅用炸藥包、爆破筒和手榴彈便炸燬了敵人的三輛重型坦克,這讓他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榮獲特等功臣勳章。
戰爭結束後,李光祿和所有幸存的戰友一起回到國內。這位戎裝怒馬、馳騁沙場的特等功臣回國後沒有居功自傲,而是服從組織安排,來到甘肅隴西一個偏遠小鎮上工作,默默奉獻到退休,餘生一直過著平凡的生活。李光祿從未將他光輝事蹟四處吹噓,甚至連妻兒都隻字不提。對於他而言,那些戰爭中的火光,戰爭中的熱血,存在記憶裡就夠了。
戰爭的慘烈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遠,可是戰爭中奉獻了自己所有的戰士,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
老人死後沒有給子女留下一分財產,唯一留下的只有那張“特等功臣”獎狀。如果在整理遺物時沒有發現,那這段塵封了半個世紀的秘密可能將永遠不為人知。
我國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有句名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李光祿在祖國危難之際,戎裝怒馬、征戰沙場,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與名、投身於最艱苦的農村,這與李白詩中描述的俠客如出一轍。
謹以此文向李光祿老英雄及所有革命先烈們致以最為崇高的敬意。他們應該永遠被後人銘記和緬懷,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傳承和接續。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