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馮雨瑤
12月20日晚間,貴州百靈釋出“替芬泰”專案研究進展公告,公司委託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開展的“應用原代人肝細胞(PHH)評價受試化合物(替芬泰)的體外抗HBV藥效試驗”順利完成。該研究運用不同的模型再次證明用於治療乙型肝炎的化藥1.1類新藥“替芬泰”對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HBV-DNA均表現較強的抑制作用。
替芬泰是貴州百靈實施“科技苗藥”的核心代表品種。2014年-2016年,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了Ⅰ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替芬泰安全治療窗大,靶器官為肝臟,代謝過程清晰,符合肝病治療藥物預期。
當前,乙型肝炎仍是我國面臨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媒體報道,我國約有7000萬例HBV感染者,其中約2000萬-3000萬例是需要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位居世界首位;近十年來,每年新報告感染者在100萬左右,臨床上約有八成肝癌患者是由乙肝導致。
由於HBV病毒本身的特殊性,目前人們對HBV仍存在一定的認知缺乏,加上人乙肝試驗動物模型的缺乏,全球尚未出現對乙肝功能性治癒的藥物。現在臨床上對乙肝治療主要為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兩大類藥物,干擾素由於應答率低、副作用大等原因臨床應用有限,而具有強效抑制作用的核苷酸類藥物,又並不是能夠徹底清除體內HBV的藥物,一旦停藥就可能造成病毒學反彈。因此,尋找對乙型肝炎功能性治癒藥物始終是世界新藥研發的熱點。
乙肝功能性治癒是指慢性乙型肝炎經過抗病毒治療後,達到了HBsAg(乙肝表面抗原)轉陰,產生了HBsAb(乙肝表面抗體)或未產生HBsAb,但不能檢測到HBV-DNA(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肝臟生化學檢查恢復正常,肝穿肝組織學檢查得到了改善,停止治療後仍保持不變的即為乙肝功能性治癒。
此次研究是貴州百靈在多年對替芬泰深入研究基礎上,為進一步探究替芬泰片功能性治癒乙肝可能性而展開的研究。結果顯示,替芬泰對HBsAg、HBeAg(e抗原)和HBV-DNA均表現較強的抑制作用;而平行開展的ETV(恩替卡韋)對照試驗顯示,ETV對HBV-DNA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對HBsAg和HBeAg無明顯抑制作用,符合歷史資料。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