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熱往年也有發生,但今年不同的地方在於西安的出血熱順道把種草莓的農戶給坑了,成了背鍋俠的草莓所引起的恐慌,讓有的農戶日收入從2000銳減至600,可謂慘重!可以想象的是,儘管農戶和專家都做了宣告,出血熱和草莓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絡,但是這種謠言帶來的不安,還會進一步發酵,莓農由此受到的影響可能還會持續加大。
以前草莓被扣的帽子是用除草劑、用甜蜜素、用膨大劑,這些謠言剛消停下來,現在又要背上新的黑鍋,農民賺錢討生活不容易,辛苦勞作,鍋從天降!可是為啥總是蒙受這樣的不白之冤呢?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樣的誤傷,但事情不會到此為止,照這樣下去很可能以後還會有新的鍋要背。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病從口入,這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一旦有個頭疼腦熱,多半情況下都會先從“吃了啥東西”上找原因,因此作為生產糧食和果蔬的農民,就天然的帶有這種受質疑的屬性,這也是農業生產者施化肥、打農藥等這些現代農業必不可缺的生產措施會遭受苛責的重要原因,儘管是缺少專業知識的錯誤認知,但並不妨礙這種表象之下的焦慮心理持續蔓延。
這個心理因素和簡單的邏輯溯源,變成對農業生產者真正的殺傷力,背後與農業生產者缺少規範化的指導、生產過程缺少監管、專業知識科普不夠深入等等客觀因素有關,但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造謠、傳謠的成本太低了。
謠言止於智者,可是受專業認知盲區的影響,在類似草莓與出血熱之間的關係方面,絕大多數人都只能盲信盲從,有些不負責任的人為了吸引眼球,還會推波助瀾、添油加醋甚至無中生有地捏造出來一些所謂“真相”,而不明真相的群眾,在口腹之慾和安全健康之間,自然會謹慎起見而選擇後者。
這對一個普通消費者來說,只是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的問題,無關生活體驗,但是對莓農的傷害卻是拳拳到骨。
在這種情況下,菜農、果農等種植群體,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只能吃啞巴虧。不是因為質疑與誤解波濤洶湧,而實在是缺少組織化的生產者身單力薄,聲音微弱,普普通通的農戶沒有精力沒有時間沒有資本,也實在是耗不起,較不起那個勁。
如果是一盤散沙,自然誰伸過來拳頭都會打出一個坑。
要想不受傷,只能變更強
專業的科普深入人心,還需要漫長的過程,因此把透過消滅謠言來免受傷害的希望寄託於消費者的認知水平提升,莓農朋友實在傷不起。但是每一次類似的事情出現都是在損失慘痛背後敲響警鐘——不能再這樣下去,要想不受傷,只能變更強。
怎麼變強?除了讓整個生產過程更透明、更規範,讓消費者更加放心等這些技術層面的因素之外,起關鍵作用的就是要提高組織化程度,這是草莓生產者聚沙成塔,草莓行業行穩致遠,迭代升級走向良性發展軌道的不二法門。
在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類似的事情幾乎是不會發生的,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消費者有多懂,而是這些國家各個行業的發展較為成熟,生產者組織化程度高,對外銷售、宣傳、品牌維護等機制都較為健全,如果有人因為傳謠、造謠而給行業帶來損失,就會由行業出面進行維權,那樣為了博眼球而信口開河、信手轉發推波助瀾就真的要吃不了兜著走,在這種強力的震懾下,造謠傳謠的成本可能就會成為當事者的“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雖然謠言止於智者,但是更實用的其實是用法律的武器第一時間制止謠言。但是,如果是散兵遊勇的生產方式繼續下去,這個能讓自己及時止損的武器,就會靜靜地躺在那裡,而沒有人去把它拿起來照亮道路驅散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