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2021年接近尾聲,直播帶貨行業再度迎來大新聞。12月20日,稅務部門公佈了對網路主播黃薇(網名:薇婭)偷逃稅的處理結果。黃薇透過隱匿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進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被依法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
12月20日,針對偷逃稅事件,薇婭在其個人微博釋出了致歉信,全文如下:
黃薇的違法事實有哪些?2019年至2020年期間,黃薇透過隱匿其從直播平臺取得的佣金收入虛假申報偷逃稅款;透過設立上海蔚賀企業管理諮詢中心、上海獨蘇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等多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虛構業務,將其個人從事直播帶貨取得的佣金、坑位費等勞務報酬所得轉換為企業經營所得進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收入,未依法申報納稅。
是否會對黃薇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中,黃薇首次被稅務機關按偷稅予以行政處罰且此前未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若其能在規定期限內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則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若其在規定期限內未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稅務機關將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閱讀全文>>>
此案是近期稅務部門查處曝光的又一重大案件。多名財稅和法律界專家學者認為,本案涉案人員社會關注度高、涉案金額大,案件的查處和曝光彰顯有關部門規範網路直播行業的決心和力度。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認為,本案中,稅務部門對當事人不同的偷逃稅手段處以不同倍數罰款,既體現了依法查處的法律權威,又充分考慮了當事人主動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情節,反映稅務部門寬嚴相濟,堅持執法力度和溫度相統一。閱讀全文>>>
如今直播帶貨行業正從草莽走向正軌,監管也正在與時俱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倪紅日表示,從大的層面上來講,行業應加強數字化管理。她提到此次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人員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擬處罰款確實是一個警示訊號,起到一定警示作用。閱讀全文>>>
“您好,北京市民服務熱線,有什麼可以幫您?”在北京,很多市民遇到問題都會選擇撥打12345熱線,這是因為背後那套“接訴即辦”的機制正在起作用。
在“12345”中心幫忙接電話,是一種什麼體驗?這次,“城市體驗官”欄目記者來到了“北京12345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和大興區觀音寺街道,從接聽電話到後續回訪,全程體驗了接訴即辦工作。本來以為很簡單的工作,沒想到自己卻差點“翻了車”。
12345熱線,是一條全國很多城市都有的市民服務熱線。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設立於1987年,當初叫“市長電話”。隨著時代發展,它整合併入了數十條其他政府熱線功能。近幾年,遇事撥打12345熱線尋求幫助,已經成了北京市民的共識。對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有疑問、網購發生糾紛、校外培訓機構跑路、對物業不滿意、停車難、討薪難……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相關部門會快速回應,問題也大機率能夠解決。
不到三年時間,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各渠道共受理群眾來電反映3134萬件,派單辦理1301萬件,訴求解決率從53%提升到89%,滿意率從65%提升到92%。2020年以來,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已受理疫情防控類問題424萬件。
為了確保接訴之後“即辦”,北京接訴即辦改革將群眾訴求辦理流程分解為受理、派單、響應、辦理、反饋等環節,推進業務流程系統性再造,構建全週期閉環管理體系。整合全市各領域、各區政務熱線64條,實現一條熱線聽訴求,全年365天、7×24小時快速受理群眾反映。目前,北京市16個區、343個街鄉、65家市級部門和49家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企事業單位,已全部接入12345熱線平臺系統。
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北京的接訴即辦已然成了一張首善標準的城市治理“金名片”,也揭示了一種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徑。隨著民生所期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的進步顯然不能止步於此。因此,已然卓有成效的接訴即辦還需繼續精進,真正做到“接”要及時,“派”要精準,“辦”在一線,“評”要科學,始終與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向而行。閱讀全文>>>
12月19日,北京市通州區通報新增1名本土病例。12月20日,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通報最新情況。目前病例狀況如何?北京有何最新防控政策?一文讀懂: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該病例為通州區宋莊鎮藝術類培訓機構華卿畫室的藝考學生,自西安市來京約半年,11月28日返回西安參加考試,12月14日抵京,往返乘坐飛機。
按照精準防控原則,市區兩級疾控部門第一時間開展流調和密接人員追蹤,對風險人員分類管控。截至目前,採集相關風險人員鼻咽拭子結果均為陰性,外環境樣本除2件陽性,其餘均為陰性。初步判定密切接觸者108人,均已落實管控措施。經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本起疫情來源較為明確,風險可控。
北京市通州區副區長董明慧介紹,該病例在12月14日抵京後手機上已收到提示,但該病例並未認真閱讀有關提示,未落實疫情防控的“個人責任”及時向社群報告。該病例所在華卿畫室未執行人員管理要求,未將疫情防控“守住門、管住人、做好事”的“單位責任”落實到位。
通州區在接到核酸取樣點報告後,當日對華卿畫室進行臨時封閉管理,全方位流調排查,盡最大努力把疫情控制在最小區域。
同時,會上介紹,將病例所在的宋莊鎮華卿畫室劃為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將宋莊鎮環島西路以南,徐宋路以西,小堡工業路以東,華卿畫室南門無名路以北範圍劃為管控區,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將小堡村全村劃為防範區,實行“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閱讀全文>>>
近期,有市民向新京報記者反映,她在購物時發現,一些速凍產品標稱“牛肉大蔥水餃”,但配料表顯示添加了豬肉;有的產品名稱是“薺菜豬肉大餡餛飩”,裡面卻添加了雞肉成分,“感覺自己被商家誤導了”。
根據張女士提供的線索,記者近日對線上線下渠道銷售的8個品牌約40款名稱中含有“豬肉”或“牛肉”的速凍產品進行統計發現,有18款產品配料表顯示混有雞肉等其他肉類成分,如豬肉餡料里加雞肉、牛肉餡料里加豬肉等,涉及三全、思念、龍鳳等品牌。
標稱“牛肉水餃”卻新增豬肉,標稱“豬肉餛飩”卻新增雞肉,這種現象是否違規?某華北速凍食品企業負責人孔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依照現有標準,速凍食品品名如此標註確實並不違規,“配料表中明確寫著添加了什麼成分,不算誤導”。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主任鍾凱也認為,從配料表來看,相關“牛肉水餃”中的牛肉在產品肉類成分中排在首位,證明其還是以牛肉為主料,是合規的。
不過,在消費者張女士看來,速凍企業上述行為雖不違規,但不代表合理。消費者王女士則稱,同樣是豬肉餡水餃,如果價格相差不多,她會選擇“全豬肉”的,不會購買添加了雞肉的產品,“關鍵問題是為什麼混的都是便宜原料,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企業在偷工減料”。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相關企業這種行為涉嫌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應當叫停這種行業“潛規則”。
速凍食品市場近幾年“內卷”嚴重,產品價格走低,已進入購買力下降、品牌低價競爭、原料替代降低成本、產品品質下降、客戶流失的“死迴圈”。一些速凍食品企業會將豬肉部分替換成雞肉、大豆蛋白等,以降低成本,維持終端低售價。而近兩個月來,安井食品、海欣食品、三全食品等速凍龍頭企業密集調整經銷價,將成本問題從幕後推至前臺。一位速凍行業人士認為,速凍企業不願意終端價格調整,但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維持低價很可能存在原料替代問題,不利於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閱讀全文>>>
編輯 賈聰聰 李佳蓉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