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1950年10月2日中南海頤年堂,我軍群雄共濟一堂討論出兵和擺一擺出兵朝鮮的不利條件和困難。
就在半個月之前,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出乎意料的從仁川登陸,挽救了李承晚的一條性命,再晚一點他就要被金日成的人民軍趕下海喂王八了。囂張的麥克阿瑟意氣風發指揮著麾下10餘個僕從國組成“聯合國軍”一舉把人民軍輾成兩部份,大有飲馬鴨綠江,覬覦我大東北的態勢。
危在旦夕的金日成緊急委託朝鮮次帥、內務相樸一禹快馬奔過鴨綠江,緊急求見東北軍十三兵團眾高階將領,代表朝鮮政府並懇求中國出兵朝鮮,這是朝鮮政府第一次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出兵朝鮮。
出不出兵朝鮮,東北軍邊防軍高階將領自然說了不算,一切要等中央決策,但也絲毫不妨礙鄧華、洪學智、解方等智將未雨綢繆,按照《孫子兵法》的“廟算”進行敵我雙方優勢劣勢的分析。
美軍擁有著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機械化集團軍,機動、陸軍火力、海空軍佔據絕對優勢。在這一點我軍是絕對屬於劣勢地位的,海空軍基本沒有,陸軍火力倒是有幾門炮但都是迫擊炮,重炮也不多都還是從國民黨手裡繳獲的,牽引靠的還是騾子和馬。
但你要問我軍怕不怕,我軍從伊始的紅軍到解放軍都從來沒有怕過,細數我軍的裝備戰爭史,就沒有哪次裝備優過敵軍的,還不是硬生生的靠小米加步槍打下一個新中國。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一場戰爭、戰役能靠飛機大炮就能取得最終勝利,那麼要他們這群高階將領何用,大家不如坐一起點點誰家飛機大炮多,就宣佈誰勝利得了。
其次,我軍如果出兵朝鮮則師出有名,乃正義之戰,士氣必高。不像美國人是為了拿下朝鮮這個橋頭堡做殖民亞洲的打算,師出無名,政治劣勢,光這一條,一旦戰爭膠著必被世界所唾棄。內行的人都看士氣、看一支部隊的精、氣、神,外行才看武器裝備,打勝仗的首要條件我軍必備。
於是鴨綠江邊的中國軍隊更加狠抓戰備,同時焦急的等待著中央的答覆和最高統帥的到來。
蘇聯的一位軍事將領在之後的回憶錄曾經感慨的寫道:
“出兵朝鮮的決策是極為艱難痛苦和煎熬的過程。”
而現在的毛主席正經歷著這樣的痛苦過程。究竟要不要出兵,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百廢待興,這個偉大的民族已經打了上百年的仗,早已千瘡百孔,不堪重負。國內經濟處於廢墟狀態,土匪猖獗,蔣介石還在臺灣叫囂反攻大陸,現在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十幾個僕從國交戰,有勝算嗎?打天下時未到成功之時,不管怎麼打都可以。現如今,坐穩江山,國家的一切都是屬於人民的,打得贏還好,一旦失利,政權崩潰,蔣介石重新反撲,中國革命功敗垂成,到時我們就是千古罪人。
但如果不打,朝鮮政權必將崩潰。到時美國人和李承晚幾十萬陳兵東北,還有好日子過?幾十萬東北軍被壓在中朝邊境一年的軍費是多少?還有東北是新中國復興的重中之重,當年為了東北上百萬國共部隊在四平打了個四進四出,幾經血戰付出巨大犧牲我軍終於拿下東北就是看重東北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同時還是我國最大的糧倉,現在被美軍堵在家門口一旦和蔣介石沆瀣一氣,談何復興,臺灣的收復都成問題了。
君失一策,那可是國破家亡啊!經過反反覆覆極具痛苦的思考。在連續開了三次政治局擴大會議,毛主席聽取軍事、後勤、戰爭國際形勢的各方面意見後,毛澤東做出了出兵朝鮮的艱難決定。從古至今,哪一朝的君主不是把擊敗侵略者當成己任,在唐朝就有唐高宗援朝抗日的美名,連明神宗這個紈絝君王在得知朝鮮危難也曾派兵解救於敗亡之際,況且一味的退讓只會讓美帝國主義更加囂張和貪得無厭。
所以這一仗,不但要打,還要打出中華民族的骨氣、威風,不戰則以,戰則求必勝,因為我們輸不起。
出兵朝鮮的決策已經確立,那麼戰爭機器就要快速的運轉了。接下來派誰作為我軍最高統帥領兵赴朝,成為了當下要必須解決的事情,我們的對手是美軍,擁有超強的海陸空三軍,必須找出一個熟悉美軍裝備和戰功戰術無懈可擊的將帥來領銜出擊。
這個統帥最好是年富力強,體力充沛能在異國支撐起整場戰役直至結束,要擁有著百萬軍團的指揮作戰能力,而且對我軍主力兵團都有過指揮經驗,資歷軍功卓著要能鎮得住那群狼兵虎將。
1957年,粟裕(右)和陳士榘
毛主席首先想到的是東北邊防軍總司令,被譽為我軍兩大戰神之一的粟裕。粟裕作為我軍大將之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戰功卓著,被軍委評價為“尤其善於組織大兵團作戰”。指揮的黃橋戰役作為神仙戰役被後人傳頌,在蘇中七戰七捷,淮海戰役消滅國民黨精銳80萬人、高超的指揮藝術令人迷醉,是我軍少數的幾個軍事奇才之一。毛澤東同志曾經稱讚粟裕:
“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
在朝鮮戰爭還沒有爆發之際,此時的粟裕正在東南前線研究怎麼攻克臺灣,收復寶島,這令蔣介石瑟瑟發抖。
恰恰沒多久朝戰爆發,中共中央緊急成立了東北邊防軍,下轄抽調原四野第13兵團(第38軍、39軍、40軍),四野第42軍共25.5萬人,粟裕緊急掛帥成為了東北邊防軍總司令。看到這裡讀者也就發現了吧,東北緊挨朝鮮,這時候粟裕掛帥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就是預計著一旦朝戰爆發,我國一旦出兵,東北勢必成為我軍進軍朝鮮的前線基地,粟裕也就順理成章的率領東北軍進軍朝鮮抗美併成為朝戰我軍在朝的最高統帥。
那為什麼粟裕後來並沒有領兵出征朝鮮呢?
接到中央組建東北邊防軍的命令後,粟裕馬不停蹄的趕赴東北組建司令部和著手處理進軍朝鮮的一切準備事宜。但多年的戎馬征戰,六次負傷,特別是鑲嵌在他頭部顱骨的三枚炮彈彈片成為了不穩定因素,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的病情已經有愈演愈烈的態勢,但這次粟裕知道朝鮮一戰關係到國之興衰,更加是廢寢忘食制定和完善作戰計劃,終於使病情惡化,尤其是美尼爾氏綜合徵發作,粟裕不得以停下工作前往青島治病去了。
圖|粟裕去世火化取出的彈片
粟裕當時病情嚴重到何等程度呢?據粟裕的夫人楚青回憶,由於頭部疼痛經常伴隨著眩暈,粟裕經常疼得汗流浹背,隨即暈倒,連摸頭髮都不行,頭部不能歪只能往前而不能左右轉動,兩隻手抖得連檔案都拿不住,更別提領兵打仗了。心急如焚的粟裕為了不影響軍國大事,在朝戰已經一觸即發之時遂寫了一封信讓前來探望病情的共和國另一位大將羅瑞卿轉交給毛主席,毛主席回信說:
“病情仍重,甚為細念,你可以安心休養,直至痊癒。如在青島合適治療就在青島,如不合適則來北京,望灼定之,問好!”
粟裕病重,沒有充分時間的休養怕是難以好轉了。毛主席和周恩來商量後一致決定讓另一位聲名赫赫的四野司令林彪掛帥儘快出兵朝鮮,此時此刻,毛主席對林彪這位由自己一手提拔出來的愛將還是抱有很大期望的。想當年,林彪被友軍誤傷,躺在延安窯洞裡慘嚎連連,毛主席幾番探望愁得是眼淚橫流。
林彪一生立下多少戰功已經筆墨難書了。抗戰第一仗林彪親自指揮取得平型關大捷,四年解放戰爭,作為四野的司令員指揮部隊南征北戰,指揮了三大戰役其中的兩大戰役遼津和淮海戰役,把剛出關的十萬精銳硬生生打造成入關的百萬雄師,殲敵總人數也達到了40餘萬人。毛澤東還親口誇過:
“這林彪打仗是又狠又刁!”
也正是因為多年征戰的原因,林彪的身體每況愈下,跟粟裕的身體同樣糟糕,而且林彪當年被閻錫山的哨兵誤傷過,給身體留下了不少的後遺症,病情最為嚴重之時,林彪畏光、頭痛、怕熱,就連醫生都束手無策。
但隨著美軍的仁川登陸,出兵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毛主席也決定親自找林彪談一談,瞭解一下他對出兵朝鮮的看法。其實毛主席對於林彪掛帥朝鮮還是寄以厚望的,從當初成立東北邊防軍,讓林彪收集朝鮮戰場的各種情報就可以略知一二。
而林彪對於朝鮮戰場的局勢也是非常的關心,他在跟主席會談之前曾親自喚秘書約見剛從駐朝鮮大使館歸來的參贊柴成文,重點問及了金日成的作戰計劃和人民軍的具體事宜。
不過據晚年柴成文的回憶,此時的林彪是傾向於不出兵的,因為林彪當時問了他很多的問題,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林彪說:“如果我們不出兵,他們上山打游擊,行不行。”柴成文聽到這個問題時還楞了一下。
而當主席就出兵問題問及林彪時,林彪也從民生和軍事對比上跟主席陳述了自己不同意出兵朝鮮的觀點,畢竟國內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而主席聽得很仔細,對於林彪持反對意見,主席也並不責怪。
林彪已經確定對於出兵持不同意見了,當週恩來問換誰時,毛主席卻胸有成竹:
“誰敢橫刀立馬....”
總理眼前一亮,接道:
“唯我彭大將軍。”
事實證明,彭總是除了粟裕和林彪之後最為合適的人選了,雖然陳毅也有主動請纓前往朝鮮,但作為上海市市長,陳毅的擔子也很重。綜合考慮還是選擇了彭總,這時候的彭德懷是除了粟裕和林彪之外有過四野指揮經歷的又一高階指揮員,身體沒多大問題,也有過大戰役、大兵團的作戰經歷,屢創奇功。
新中國成立後,彭總已經好幾次向身邊的秘書透露想退出軍隊搞建設的念頭了,當年那麼多的老戰友一起扛槍打革命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有好生活,福澤子孫後代嗎?自己僅僅是一個幸運的倖存者而已,是應該功成身退了。
此後,彭德懷這位西北戰神就一心的撲在了西北西區的國民經濟建設上,直到有一天。
彭德懷當時正在主持西北廳局級幹部會議,突然秘書楊鳳帶著中央辦公廳的同志就進來了,敬禮後開門見山道:
“彭總,主席讓你立刻回京,他馬上要聽你的意見,飛機已經準備好了,現在馬上就要出發了。”
彭總見狀馬上散會,登上飛機,連跟西安的夫人蒲安修都沒有好好告別就直飛北京了。在飛機上,彭總思來想去,想此行應該跟經濟無關,軍人的直覺告訴彭總,應該是朝鮮有問題了。當彭德懷趕回北京之時,毛周在菊香書屋,問了彭德懷朝戰該不該派兵,快人快語的彭德懷,雖然遠在西北,但對於朝戰的爆發也是時刻關注著:
“如果戰爭非打不可,晚打不如早打,出兵朝鮮是必要的,打爛了就當是解放戰爭晚幾年勝利,如果我們對擺在鴨綠江的美軍置之不理,那它發動戰爭,隨時可以找到藉口。”
毛澤東趁熱打鐵:
“彭總說得對,朝鮮是中國的友好領邦,不能看著侵略者對其肆意踐踏,唇亡齒寒啊,戶破堂危,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我們應當應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加損害極大。“
10月8日,在美國越過三八線的第二天,毛澤東提議一致通過了由彭德懷率部隊入朝作戰的決議。對於這個突然的決定,彭總一開始還是有點措手不及的,會議開始前,主席特意找他有過一番交流。
毛主席:
“你覺得誰領兵援朝比較合適呢?”
彭總:
“中央不是絕對讓林彪掛帥出征了嗎?”
毛主席:
“但我們還是覺得還是你比較好。
彭總:
“那好,我服從命令!”
會議畢,毛主席特意為彭總舉行壯行,並且動情的說道:
“德懷,你要出征了,我沒什麼可送,只有一言相贈,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美國人制空囂張得很,戰略上藐視,戰術一定要重視,我毛澤東和共產黨不能沒有你這個彭大將軍。”
兩週後,彭總率領由東北邊防軍所改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先頭部隊率先出徵朝鮮,渡過鴨綠江。名震世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就這樣誕生了。以後每當美軍慘敗的時候,都不敢拿志願軍說事,都齊聲高喊,他們遇到的是中共的最為精銳的正規軍,以此給自己臺階下,更不敢跟中國直接宣戰,而其他美國的跟屁蟲,英法等僕從國更是直接說是反對的,並不想跟中國志願軍交戰。
所以面對有些流氓國家,跟它講道理是講不通的,要把它打廢了、打殘了,它也就服氣了。此後3年,在經歷了無數場血戰,志願軍以高度頑強的意志,硬生生的把自己打成了令西方世界為之側目的軍事強國,一戰而定天下,為之後的中國繁榮穩定震懾了宵小之徒。這也更讓人佩服毛主席這位老一輩偉大的軍事家的卓越眼光,彭總也居功至偉,每當筆者看到彭總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的軍人風姿,都不禁為之折服。
最後,用眾多志願軍老戰士的話來總結一下,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偉大的勝利呢?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
“退後即是家園,只能一往無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