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淵說史
編輯|文淵說史
在朝鮮戰爭中,有這樣一場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手,殲滅聯合國軍共1.2萬餘人,給聯合國軍沉重的打擊,同時拉開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序幕。
這場戰役就是朝鮮戰爭中極為重要的一戰——橫城反擊戰。
今天就帶大家回到那個炮火紛飛的歲月,看裝備落後的中朝聯軍是如何重創聯合國軍的。
臨危受命的李奇微
曾任聯合國軍總指揮的李奇微在他的自傳中曾寫下過這樣一段話:
“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
“腳踏膠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
這就是當時朝鮮戰爭中,南朝鮮軍隊最真實的寫照,在他們的心中,中國志願軍就是不可戰勝的神。
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12月,臨危受命的李奇微第一次踏上了朝鮮戰場,這片陌生的土地給了他不一樣的感覺。
來這裡之前,他在加勒比地區擔任美軍司令,那裡的情況和朝鮮半島的戰局截然相反,美軍在加勒比地區連戰連捷,很少能碰到能和美國大兵正面對抗的敵人。
如果不是因為沃克將軍的離奇死亡,李奇微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踏上這片土地。作為美軍的高階將領,美軍在朝鮮半島的戰績他十分清楚。從中國志願軍登陸朝鮮半島到現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各國精銳組成的聯合國軍在中朝聯軍的手下吃盡了苦頭。
在此之前,聯合國軍被中朝聯軍打的節節敗退,南朝鮮的首都漢城也在中朝聯軍的進攻下淪陷,聯合國軍只能龜縮在北緯37度線附近。
戰場上的局勢同時引起了美國國內的激烈爭論,反戰派認為,從之前的戰績來看,聯合國軍如果再次和中朝聯軍交手,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但是就這樣灰溜溜地從朝鮮戰場撤軍是美國政府絕對不能接受的,為了幫助李承晚統一朝鮮,美國除了召集聯合國軍之外,已經耗費了大額軍費,現在撤軍就相當於所有付出都打了水漂。
而且美國的國際地位也會因此一落千丈,這才是美國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最終美國政府決定繼續向朝鮮戰場投入兵力,但是目標卻發生了轉變,從原來的統一朝鮮變成了,將中朝聯軍趕回三八線。
由此可見,此時美國對朝鮮半島的局勢已經失去了控制。
恰好因為沃克將軍的死亡,美國決定找一個人接手美第八集團軍,時任美國陸軍副參謀長的李奇微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美軍的視線。他在加勒比地區的表現出色,美軍高層認為李奇微或許能在朝鮮戰場上也發揮出同樣的作用。
就這樣,李奇微成為美第八集團軍的新主子。
接到美國政府的任職命令時,李奇微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到朝鮮半島的,離開家人的時候他甚至都寫好了遺書。
他十分清楚,接手朝鮮半島這個爛攤子不是什麼好差事,但是作為軍人他只能執行命令。
到朝鮮半島之後,他接手了死去的沃克將軍的美第八集團軍,他也不確定能否帶領這支士氣低迷的軍隊重整旗鼓。
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此時的李奇微就是這種心理。
被打怕了的聯合國軍
現在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美軍的心理問題,這些曾經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國大兵,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之後的兩個月時間裡,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美國大兵從未見過這樣恐怖的對手,很多美國士兵聽到志願軍的衝鋒號就瑟瑟發抖,根本無法正常作戰。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成為新一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的李奇微絞盡腦汁,為了瞭解戰場上的局勢,李奇微常常親臨戰場,近距離觀察中國志願軍的作戰情況。
其實這是李奇微多年來征戰沙場養成的習慣,他堅信,作為一個指揮官,坐在指揮室裡是無法瞭解到戰場上最細緻的情況和資訊的。他帶兵打仗的風格和沃克將軍截然相反。
1951年1月25日,熟悉了朝鮮戰場局勢的李奇微決定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和無往不勝的志願軍過過招,隨即拉開了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序幕。
狡猾的李奇微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開戰呢?因為他根據之前的戰報推測出,雖然中國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但同樣傷亡慘重。隨著戰線漸漸向南方推移,中朝聯軍最大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因為缺少空中力量,中朝聯軍的物資支援常常送不到戰士手中,就被美軍飛機給炸燬了。所以李奇微非常清楚,此時的中朝聯軍正處於休整狀態,如果給中朝聯軍休整的時間,接下來戰場上的局勢將延續之前一邊倒的情況,聯合國軍依舊沒有還手之力。
其實李奇微的推斷非常正確,志願軍確實在前三場戰役中連戰連捷,但既然是戰爭就一定會有人員的損失。第三次戰役勝利之後,志願軍就面臨了人員短缺、物資供應不足、戰士連日作戰身心俱疲等問題。
原本中朝聯軍計劃休整兩個月的時間,等朝鮮寒冷的冬天過去,兵力和物資補充完畢之後再發起春季攻勢,一舉將聯合國軍趕出朝鮮。
但狡猾的李奇微突然發起攻勢打亂了中朝聯軍的計劃,被迫停止了修整期,此時中朝聯軍依舊面臨著物資和兵力短缺的問題。
無奈之下,沒休息多長時間的中朝士兵只能再次拿起武器準備抵禦聯合國軍的進攻。
此時雙方的兵力對比相差不大,中朝聯軍在前線的軍隊合計約28萬人,全都是陸軍。他們的武器裝備和美軍比起來相差甚遠,戰備物資也極為緊缺,炒麵和凍土豆就是戰士們最好的食物,很多人身上穿的還是單薄的棉衣,難以抵擋朝鮮冬天的嚴寒。
聯合國軍方面共有約23萬餘人,大部分都是美軍的精銳部隊和南朝鮮最拿得出手的軍隊,他們除了陸軍之外還有坦克部隊和飛行大隊,從武器裝備上完全碾壓中朝聯軍。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中朝聯軍的戰士顧不上身體的疲憊和短缺的物資,毅然決然地拿起武器走向最前線的戰場。
橫城反擊戰
1951年1月31日,此時的朝鮮半島正值嚴冬,狡猾的李奇微想利用寒冷的天氣給中朝聯軍以沉重的打擊,順勢改變朝鮮戰場上聯合國軍的頹勢。
隨後,全副武裝的聯合國軍開始向橫城方向進發,橫城反擊戰一觸即發。
1951年2月11日,鄧華帶領志願軍第42和第66軍奉命前往橫城阻擊前來進犯的敵人。
志願軍即將面對的敵人是南朝鮮第八師和美軍第二師的一部分兵力。
志願軍戰士剛登上戰場,就遇到了南朝鮮軍隊的頑強阻擊,在先進武器裝備的加持下,南朝鮮軍隊在陣地戰中佔盡上風。但俗話說得好,狹路相逢勇者勝,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從未因為敵人猛烈的炮火退後一步。
當志願軍的衝鋒號響起,戰士們奮不顧身向前衝鋒,瞬間將陣地上的南朝鮮軍隊擊穿。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擊穿南朝鮮軍隊第一道防線之後,志願軍就像下山猛虎一般,迅速佔領了橫城附近的幾個高地。
戰敗的南朝鮮軍隊就像前幾次戰役時的情況一樣,眼看情況不對,趕緊向南方撤退。原本南朝鮮軍隊認為在李奇微的謀略下,中國志願軍就算之前是猛虎,現在也應該在打盹,但現實情況還是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
同時參戰的朝鮮人民軍在志願軍的帶領下,從橫城東北方向發起了進攻,一舉殲滅了軍心渙散的南朝鮮軍隊。
1951年2月13日清晨,持續了35個小時的橫城反擊戰塵埃落定,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通力合作下,殲滅了共1.2萬餘名敵軍,徹底擊碎了李奇微的詭計。
橫城反擊戰的勝利為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開了一個好頭,志願軍戰士用悍不畏死的精神將聯合國軍打得抱頭鼠竄,讓志願軍成為了南朝鮮戰士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