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央行“降息”了。
說時遲那時快,在央行宣佈12月中旬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之後,在12月20日釋出的新一輪LPR利率中,人們赫然發現,LPR下滑了:
1年期為3.80%(此前為3.85%)
5年期為4.65%(此前為4.65%)
這意味著,正式降息了!本次降息為5個基點,並且採用的是差異化降息法,只降低1年期的LPR利息,並沒有降低5年期的LPR利息。
房產中介:2022年房子或超人預料?
看到這裡,房地產中介們開始歡呼了,整個上午手機裡都是中介們霸屏的狀態,LPR作為房貸利率的參考,中介們紛紛認為,此次降息,將對房市產生巨大的震動作用,進而帶動整個房貸利率的下滑,房產熱或再度襲來。
從字面意思上來說,這些房產中介們的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LPR無論是1年期還是5年期,都是作為市場貸款利率的參考依據,只要LPR出現了變化,那麼整個市場的貸款利率都將帶來影響。而且,更為重要的是,LPR是市場化利率的風向標,無論多大的變化,都會影響市場信心。
那麼,這一次的降息,有可能導致2022年樓市會“重燃”嗎?
指聞君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有3個方面的因素決定:
1、樓市“3+2”紅線標準依然牢牢地把控著房地產的資金源。
不少人盲目地用短期的資料來分析長期的走勢,這是不合時宜的。2021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10月份之後,房市的“寬鬆化”舉措接踵而至,例如超過21個城市出臺了“限制降價”的行動,還有至少7個城市出臺了類似“救市”的政策,住建部高層在多次會議中重申,要重新確定房地產金融貸款和房產價格漲跌之間的平衡關係,與此同時首次提出了“住房消費的合理需求支援”。
不難發現,最近2個月,房市的指導策略確實有一定的積極因素,再加上本次LPR下調,是否真的意味著樓市的資金源開始增加了?筆者認為不一定。房產學者任澤平曾說到,房地產發展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懸在房企們頭上的“一把利劍”始終沒有動搖,那就是“3+2”上限。2020年8月份提出“三紅線”,2021年再次加碼“雙上限”。
在樓市的“3+2”上限策略限制下,資金流始終是被限制的,所以即便是銀行的水閘放開了,但是高層把控依然存在,不可能出現房地產大水漫灌的情況。
2、房產過剩,已經成為了實際情況,即便是降息,也不會有多少提振。
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商品價格的定義,從一般商品學而言,商品的價格由價值量和供求關係決定,價值量的基礎是生產商品需要消耗的社會無差別勞動量,生產商品的工藝難度越大、製作的手續越複雜、需要的時間越長,那麼其價值量就相對越高,反之則越低,所以我們看到一根針的價格永遠比不過汽車的價格。
除了價值量之外,供求關係同樣決定著商品的價格高低,供大於求狀態下價格漲不動,供小於求的狀態下價格跌不了。
在我國的商品房買賣市場,房產價格的高低主要受到人口因素的變化制約,在過去的20年裡,人口紅利很大,尤其是15歲至64歲的青年人快速增長,比重增加達22%,主體支撐人群數量高達9億人,在如此強大的市場支撐下,購房力量也相當旺盛。
與人口的高速增加正相關的是城市化的高速推進,40年前城市化只有19%左右,現在已經增加到了60%,每年都有3000萬-5000萬農村人進入城市,他們入城的第一件事兒便是購房。所以,房地產呈現出階段性供小於求,價格也從2000元一路增長至萬元以上。
然而,有機構有研究發現,我國的所有房子加起來,足夠40億人居住了,王石更是說到,房產過剩已經是現實。任澤平指出,戶均房產保有量達到了1.1套以上。房產過剩了的情況下,將來誰還去買房呢?
3、調控之下,房市平穩如初,房地產稅快速推進,更加起到“平抑”作用。
國家智囊、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要敢於承認房地產存在泡沫的實際問題,而且仇保興給出了建議,應該開始一系列稅費的方式,實現房地產的軟著陸,在仇保興的建議中,房地產稅、空置稅、物業稅、流轉稅等都可以有序推進。
2021年開始,房地產正式被“授權”試點,雖然目前並未確認哪些城市會成為房地產稅的試點首批城市,然而專家們早就透露了訊號,對於那些房產過熱、價格虛高、出臺了二手房指導價的城市,或具有較大的機率成為目標城市。
房地產稅是財產保有稅,即便是房子不出售、不交易,那麼也需要按照房產的價值繳納相應的稅費,所以對於炒房客、囤房族而言,這無形之中增加了房產的閒置和持有成本,倒逼他們把更多的閒置房產扔向二手房市場。
結論:雖然LPR下降了,但是樓市已經發生了新的根本性變化,2022年樓市未必蹦躂得起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