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70多歲,有的人有可能會得大病,也有可能會被迫住在醫院,或者需要護理。今後的時代,雖然每個人都有差異,但大多數人都能自立,度過70多歲的時光。從事高齡者專業醫療工作的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在其著作《70歲是衰老的分水嶺》(詩想社新書)中,對“人的衰老”進行了解說。
現在的70多歲與以前的70多歲不同的理由
1.現在的70多歲與以前的70多歲完全不同
我在專業的老年人醫療現場工作了30多年,我認為對日本人來說,70多歲的人的生活方式在晚年生活中變得非常重要。
因為70多歲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今後能否推遲需要護理的時期,保持充滿活力的生活。
為什麼70多歲的生活會左右一個人晚年的狀態呢?本文就從這一點開始。
現在的70多歲的人,與戰前出生的人70多歲時相比,變得非常年輕、有活力。
戰後出生人口大幅增加時期出生的、(1947 ~ 1949年出生)的人們,到2020年也都是70多歲的人了。現在的70多歲的人,和之前的70多歲的人有很大的不同。身體的健康度、年輕程度完全不同。
例如,1980年,60多歲的人,也就是65 ~ 69歲的人中,大約有10%的人無法正常行走。但是,到了2000年,不能正常行走的人劇減到了2 ~ 3%。
我也常年接診老年人,以前的70多歲的人都是步履蹣跚,現在的70多歲的人大多還很健康,給人的印象是年輕了10歲左右。
像這樣健康的70多歲的人增加的理由,可以舉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營養狀態的改善。戰後日本在糧食困難中掙扎,美國向日本輸送了大量多餘的脫脂奶粉,從那時開始,日本人的營養狀況得到了改善。
由於發育期的營養狀態得到改善,日本人的壽命延長,體格也變好,出現了現在年輕有活力的老年人。
關於戰後的結核的消滅,很多人認為是託了一種叫做鏈黴素的抗生素的福,但事實上,透過改善攝取大量蛋白質的營養狀態,從而提高免疫力成為可能。
本來鏈黴菌素只是得了結核病之後的治療藥物,並不能成為結核病急劇減少的理由。預防結核病的BCG接種也是從1950年開始的。即使在嬰兒時期接種,因其效果而減少結核,統計上至少也要等到嬰兒成長10年後,即1960年左右。
但是,結核病的減少是從1947年左右開始的。這與美國援助物資改善營養狀況的時間一致。
戰前的日本人雖然也攝取了不少熱量,但蛋白質的攝取卻少得驚人。因此免疫力低下,死於結核病的人很多。
由於戰後營養狀況改善,結核病減少,年輕時死亡的人也大幅減少。因此,平均壽命一下子就延長了。減少年紀輕輕就死亡的人,是延長平均壽命的重要原因。
70多歲是人生的“最後活躍期”
同時,日本人的體格也在不斷提高。男性的平均身高超過170釐米是在1970年前後。以前因為小時候營養不良,偶爾會有小小的老年人,但現在幾乎沒有了。
戰後出生的人就這樣延長了平均壽命,體格也變得健壯,保持了健康和年輕。這其中的先驅者,就是現在即將迎來70多歲的人們。
70多歲已經是現役時代的延續了
在營養狀態比日本好的美國,和以前不同的是70多歲的人比日本早一步進入社會。
1974年,美國老年學權威芝加哥大學的伯爾尼斯·紐格頓提出,相對於此前65歲以上被視為老年人的社會,到75歲左右為止,無論是體力上還是智慧上都和中老年人一樣。然後,那一代被稱為“年輕一代”。
而且,過了75歲之後,由於認知功能下降或疾病等原因需要護理的人也開始出現,因此定義為“老、老”。後來,在日本形成了高齡前期者和高齡後期者的概念。
但是,紐格頓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這一觀點時,日本75歲的老人還沒有年輕時的營養狀態好,身體又小,老得比現在快。因此,他們的身體狀況並不像美國的老年人那樣健康。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健康的老年人開始增加。我從1988年開始在一家叫“浴風會”的專門治療老年人的綜合醫院工作,在接診了很多老年人之後,我逐漸產生了和紐格頓相同的想法。
1997年,他撰寫了《75歲在職人員社會論》(NHK出版)一書,在這本書中,他闡述了75歲之前,在智力、體力、內臟功能等方面,和中老年沒有太大區別,可以過和在職人員時代一樣的生活。
而且,20多年後的今天,醫療得到了進一步的進步,70多歲的人需要護理的比例也得到了改善。基於這一現實,可以說現在的日本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不僅是75歲,到80歲為止,大多數人都有可能過著在職時期的生活。
到目前為止,70多歲的人可能會得大病,也可能會被迫在醫院生活,也可能會有需要護理的人,但今後,越來越多的人會自立,度過70多歲。70多歲的這10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老年人的延長期。
這可以說是人生的“最後的活躍期”。正因為70多歲是活躍期,所以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80多歲以後的衰老。
70多歲的人,身體會活動,頭腦也很清醒,因此,日常生活的用心,關係到80歲以後的健康生活。
但是,70多歲的人也有自己特有的脆弱,如果放任不管,就會加速衰老。
因此,有意識地、用心去做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