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見疾病護理的基本原則
1.早發現,早治療
嬰幼兒年齡較小,還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病痛,需要育嬰師細心觀察,今早發現一場情況,方可及時進行治療。嬰幼兒出現異常情況時不要盲目處理,需要迅速去醫院就診。
2。之一辨別嬰幼兒的啼哭及其原因
哭鬧是嬰幼兒表達需求和痛苦的一種方式。嬰幼兒受到飢餓,睏乏,需要排尿或排便等內在生理的刺激,或外界冷,熱,溼,疼痛,癢,疾病或精神上的刺激均可引起哭鬧。
嬰幼兒哭鬧的原因有生理和病理性兩大類。
(1)生理性哭鬧。哭聲有力,除哭鬧外無其他異常表現。首先應該考慮是否由於飢餓,尿布潮溼,衣被過冷,過熱,體位不適,排便,光線過強,痛癢,蟲叮咬等所致。有的嬰兒在睡前常哭鬧,應立即安排睡眠責可停哭。有的夜間哭鬧而白天多睡,日夜生活規律顛倒,則需糾正其生活規律。
(2)病理性哭鬧。凡能引起身體不適或疼痛的任何疾病,均可引起小兒哭鬧不安,甚至在其他臨床症狀不明顯時,即表現為哭鬧。病理性哭鬧以腹痛,耳痛,頭痛,口腔痛較常見,嬰兒在哭鬧前,往往有煩躁不安的表現,啼哭常較劇烈,而且持續。除生理性哭鬧外,不明原因的哭鬧均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3。善於從嬰幼兒日常生活中發現異常
如果嬰幼兒蔻馳不如同齡兒童那樣清晰,應觀察是否因舌繫帶過短影響了發音。嬰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突然出現的較大反應淡漠,應考慮是否有聽力異常。嬰幼兒經常看東西時歪頭,或靠得很近,應考慮是否有斜視或視力異常,斜頸等問題。只要細心觀察,就可以早期發現疾病。
4。觀察嬰幼兒的精神狀態
嬰幼兒的精神狀態是反應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講,如果面色紅潤,眼睛有神,正常玩耍,食慾好,逗之能笑,說明病情不重;如嬰幼兒面色發白,眼睛無神,哭聲無力或異常,不吃奶,煩躁不安或嗜睡,頻繁嘔吐或腹瀉等,都表明病情較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