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廣州黃埔區、徐炳蔚團隊帶領的飛秒鐳射研究中心(廣州)有限公司,獲得專注於數字醫療技術領域的早期風險投資基金“遠毅資本”數千萬元Pre-A 輪融資。該公司主要研究飛秒分子影像技術,幫助研究機構更好地用於檢測癌症等場景。
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死亡300萬例,分別佔全世界的23.7%和30%。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癌症患者呈現發病年齡早、就診病期晚、生存期短的特徵。快速、精準地在病灶組織中發現腫瘤細胞的“蹤跡”,是治癒癌症的關鍵所在。
飛秒鐳射徐炳蔚團隊研發的“飛秒鐳射無標記顯微影像(Femtosecond Label-free Imaging,縮寫FLI)系統”,開闢了傳統“切片+染色”之外另一條癌症組織病理學路徑,飛秒鐳射發明於1980年代,脈衝極短(10的負15次方秒),瞬間的峰值功率相當於全世界發電功率之和,同時可聚焦於比頭髮直徑還要小的空間區域。這些特點使得飛秒鐳射成為研究微觀過程超快現象的有效手段。
乳腺癌術中檢測就是一個典型應用場景。FLI技術可以理解為給人體照相的顯微數碼相機,不需要對人體組織切片、染色,不需要進行(外在)標記的情況下,透過對人體組織的掃描,就可以得到組織細胞學資訊的影像。
飛秒鐳射是特殊的鐳射,它可以與人體的組織、分子發生特異性的相互作用,發出不同的訊號,這些訊號可以告訴我們相關的組織資訊。譬如某些訊號通道可以告訴細胞長什麼樣,某些訊號通道可以看到膠原纖維長什麼樣,怎麼分佈的,其他的資訊還包括與腫瘤相關的蛋白和分子在組織裡怎麼分佈。
“FLI 技術跟現有的成像技術對比,有著非常大的優勢,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無需切片、無需染色這些都是可以直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資訊呈現更全面。FLI綜合運用飛秒分子影像與多模態分子影像技術,可實現多模態共定位條件下的連續觀測,獲得更多維度、更動態的組織資訊,如組織代謝資訊,浸潤量化資訊,淋巴結轉移資訊等。“徐炳蔚說,在一定的厚度下 FLI可以像CT掃描一樣,透過一層一層掃描,對觀測組織做一個3D成像。
更關鍵的是,該技術還可以與人工智慧技術相融合,AI影像分析是組織病理學發展的一個趨勢,FLI可實現影像中組織結構的自動識別,生成標準化的數字影像,減少了人為操作錯誤,無縫對接AI分析。
目前,FLI 的核心繫統專利已在中、美、歐等地取得專利授權,在國內與20餘家腫瘤醫院實現合作,並完成了1000例以上樣本的臨床前驗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且生產製造自主可控的商業化樣機推出在即。
FLI技術的研發領頭人徐炳蔚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03年赴美留學攻讀博士學位。而團隊多名核心人員也畢業於北大。2016年,恰逢科技部出臺《“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其中的重點技術規劃與團隊研發方向特別契合。於是徐炳蔚決定回國,經過考察,最終決定入駐廣州,先後入選廣州市紅棉計劃、開發區創業英才計劃等。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健康生活圈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