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軟科技:科創板裡可以列入前三的真正有核心科技的公司,虹軟科技2018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最高,達到了32.42%;一家可以與商湯科技和曠世科技對標的公司;主要做視覺計算SDK核心的一家公司;相比較商湯科技和寒武紀是真正目前技術轉換為盈利的一家公司。
老闆是美籍華人,公司的創始地點也是在美國,目前公司主要盈利點是安卓手機預裝的AI拍照以及人像美圖等核心演算法功能,擁有三星、小米、OPPO、華為等行業頭部客戶,手機業務已經飽和這塊只要能夠不斷保持現狀,可以算是公司的一隻現金奶牛,2021年三季報顯示營業收入是4.47億,淨利潤是1.22億,淨利達到27%;利潤率不低,現在虹軟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智慧駕駛領域,而智慧駕駛的發展必然是先由智慧座艙再到輔助駕駛,最終全面自動駕駛;虹軟的佈局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個節奏走的,目前虹軟科技在智慧駕駛領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駕駛員監控系統(DMS)演算法業務。該產品一般用於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目的是發現駕駛員走神、疲勞或者打瞌睡,避免駕駛時出現意外情況;筆者覺得未來2到3年內所有的公共汽車(計程車、公交車、高鐵、長途客車)都需要預裝這個功能,類似EDR一樣,將會變成一個硬需求。其中該功能在現在東風嵐圖的汽車上已經安裝。在智慧駕駛整個領域中目前虹軟提供的主要方案有DMS(駕駛員監控系統)、OMS(乘客監控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AVM(3D 環境監視系統)、 AR HUD(AR抬頭顯示)等八大產品體系,已能夠與驍龍SA8155晶片平臺深度協同,在效能與穩定性上具備行業領先優勢。
虹軟與高通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雙方在研發中針對 CPU、GPU、DSP、ISP、NPU等進行了持續技術交流與合作。在此過程中,虹軟也不斷積累了基於高通晶片的技術開發與產品落地經驗,並在進行演算法深度最佳化的同時,能夠最大化激發高通硬體平臺的潛能。高通的智慧駕駛方案demo中經常會用到虹軟的技術。
根據ICVTank預測,中國智慧座艙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030億規模。2021中國國際汽車人機互動與智慧座艙峰會,由於智慧座艙功能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導致傳統功能晶片與軟體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新興主控SOC晶片與智慧演算法軟體備受重視,二者將成為未來智慧座艙的主要競爭點。 據虹軟最新財報顯示,在去年虹軟就已獲得37款前裝量產車型定點開發專案,並且在2021年繼續深化與主機廠商和 Tier 1的合作,定點專案現已覆蓋長城、上汽、理想、一汽、東風、合眾新能源等多家一線汽車廠商的多款量產車型。
以上情況主要是目前網上可查到的一些資料,我重倉做虹軟主要原因結合上面的因素,我個人的思考點如下:
1、老闆是一個技術出身,從玩拍照玩到自己做軟體搞影象最佳化,一般技術出身的人都為人比較低調,從這一點上來說,有利於科技公司的技術積累和推動。能夠在美國站住腳,應該在美國商界上層有一定的認可度。
2、能夠被羅永浩承認的演算法技術,肯定不會一無是處。而且這個公司曾經微軟想過收購,足見他是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再不濟,他最後被大廠收購也是一條出路。
3、做AI影象處理的公司裡,他的行業和目標比較專一,同一時間主要做一兩件事,不到處收購到處伸手,這有利於將來公司的發展。
4、他的賽道和主攻方向沒有問題,智慧駕駛絕對是未來主要的賽道之一。
5、AI影象和視覺處理這個核心的演算法,無論是VR/AR還是元宇宙以及智慧駕駛,都會有廣泛應用。
6、能夠被市場普遍認可的科技股,而且大家都看好的時候,價格絕對不會低。現在市值才170億,這個市值我個人覺得不算高,寒武紀都350多億還是一直在虧損的公司。
7、在A股市場裡真正有一定核心技術的公司,做基礎演算法的科技公司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風險主要以下幾點:
1、虹軟科技到底是一顆紅心向著祖國,還是隻是想來國內圈錢?
2、虹軟科技會不會受到老美的制裁,現在商湯已經上黑名單了。
3、智慧駕駛競爭激烈,很多車廠也都在搞自己的自動駕駛,百度的自動駕駛沒人願意用就是一個反面問題。
4、明年是否能夠大幅提高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