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鬥,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其中堅持黨的領導居於第一位。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歷程,充分印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
黨剛剛一建立,即積極組織發動工農運動,震動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
黨的一大明確提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深入到實際鬥爭時,很快意識到中國人民的迫切需要,並不是立即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而是首先要進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治的鬥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這就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即積極發動工農運動。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領導“共產黨合法的公開的勞動運動”。1922年1月,以香港海員大罷工為起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1922年下半年,罷工高潮在全國興起,其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產生了很大影響。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標誌著工人運動高潮達到了頂點。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運動,引發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的震動及恐慌。
開展國共第一次合作,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結束了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
黨的二大還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確定了建立聯合陣線的方針。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定,與此同時,也提出黨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國共合作的實現,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奠定了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基礎。
1925年1月,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正式出師北伐。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在北伐作戰中捨生忘死,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開展,全國範圍內的反帝鬥爭和工農群眾運動也蓬勃發展起來。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為以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在各根據地開展土改運動,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動搖了封建主義的根基
大革命失敗後,黨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7年8月,八七會議召開,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隨後,黨領導發動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其中,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地區秋收起義,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不久,與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兩支部隊合編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領導開創井岡山根據地,在實踐中首先把武裝鬥爭的立足點放在農村,從而創造性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1928年黨在莫斯科召開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專政的革命綱領。1928年下半年至1930年初,全國範圍內形成了革命熱潮。黨領導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其他一系列革命根據地,並開始了局部執政的嘗試。隨著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作為民主革命最重要的任務,在各根據地轟轟烈烈地展開。
由於“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從1934年10月起,中央紅軍在內的四路紅軍被迫相繼實行戰略轉移。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隨著四路紅軍先後完成長征,會師陝北,中國革命的戰略重心也轉移到北方。長征的勝利,成為開展全面抗戰的起點。
與國民黨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且在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夢想
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0月,黨推動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從而推動了時局的轉換。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開展第二次合作。之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紅軍游擊隊則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改編後的八路軍、新四軍隨即奔赴抗日前線。
在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即自發建立起了各種抗日武裝。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建立了東北抗日聯軍,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1937年之後,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國共產黨是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旗幟。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形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廣大人民投入抗戰洪流,成為全民族抗戰最有效的組織形式,成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決定因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發起三大戰役並取得勝利,宣告代表官僚資本主義的國民黨統治覆滅
抗日戰爭勝利後,黨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爭取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毛澤東前往重慶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但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進攻,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共中央發出《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黨內指示,隨後,決定用“打倒蔣介石”作為最後解決國內問題的方針。
1947年,國民黨軍在全面進攻失敗後,改為向陝北、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在胡宗南的部隊進攻延安後,西北解放軍經過延安、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隴東、榆林、沙家店七次戰役,粉碎了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12萬餘人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自1948年秋起,鑑於國民黨部隊在全國被分割、士氣十分低落的情況,黨中央當機立斷,連續組織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經過艱苦戰鬥,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後取得了這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並佔領南京,從而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提出“兩個務必”,組織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
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舉行。全會著重強調黨的工作重心將從農村向城市轉移,要求堅持“兩個務必”,這就是“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3月23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澤東將這次行動比作進京“趕考”,並且承諾決不當李自成,立志要考出個好成績來。
毛澤東從西柏坡來到北平後,廣泛地同各界代表人物接觸,和他們共商建國大計。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毛澤東在會上講話時說,這個籌備會的任務,就是完成各項必要的準備工作,迅速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圓滿完成了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榮使命。10月1日,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實踐充分說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