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苦雨行二首》曾言:“火災而止猶自可,大雨水災甚於火。”古往今來,自然災害頻頻發生,致人類發展遇重重阻礙,受災情影響,國之經濟亦將受損嚴重。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受氣候、環境等地理的影響,不同省份內部的環境各不相同。
提到新疆省,或許很多人都會想到大片的沙漠及諸多優質經濟作物。雖新疆地區的氣候較為極端,但新疆地區獨特的環境卻使其在中國農業市場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而在對新疆進行更深層次的瞭解後也會發現,其實,新疆在自然資源領域內,亦有著別具一格的優勢。
雖在很多人看來,自然資源能夠幫助新疆實現更好發展,可在新疆歷史上,自然資源卻曾為新疆帶來一場巨大的火災。
據悉,這場火災自1874年開始,一直燒了129年。那麼,這場火災究竟因何而起?在將其撲滅後,新疆人民的生活又發生了何種變化呢?
據史料記載顯示,新疆省內有著大量的煤炭資源,在現代社會中,煤炭資源為工業化發展及人類文明推動的重要助手,而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人民便已經認識到煤炭資源的珍貴性。
隨著清王朝的建立,新疆地區的煤炭資源得到大面積的開發,這段時間內,我國發展水平亦相應提升。
可與現代社會的開採技術不同,古代社會中的煤炭開採技術較為落後,且工人們亦未在開採過程中,制定相應的安保措施,這也使得新疆範圍內的大片煤井,均發生過失火的情況。
按理來說,統治者本應派出相關工作人員撲滅大火,避免煤炭資源遭到浪費,然而,無論是清朝統治者或相關工作人員,都未能料到這一火災的負面影響。這也使得煤井面臨的失火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在人們如此放縱的態度下,在1874年時,新疆地區曾經失火的諸多煤井又一次復燃,並導致大片硫磺溝區域著火。
在這段時間內,就連山上的石縫中都會有著熊熊火焰,儘管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儘早撲滅大火,可由於新疆地區的地形地勢較為特殊,且受到煤炭資源的影響,人們很難成功撲滅大火。
在夏日來臨之際,高溫天氣的出現更是導致滅火工作難以順利推進。在此後的日子裡,見無法徹底撲滅大火,相關工作人員便放棄了滅火工作,任由新疆大火繼續燒下去。
隨著清王朝的覆滅,新疆地區更是成為相關部門無暇顧及的地區,此後,新疆硫磺溝內的大火持續燃燒,這也使得當地百姓的生命安全,很難得到應有的穩定保障。
受煤炭大量燃燒的影響,在新疆範圍內,出現大量有害人體健康的氣體。在大火的吞噬下,新疆地區的諸多山林更是徹底消失,這也使得新疆地區的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差。
據統計,新疆地區的大火每天都會造成1.7億元的損失。面對如此情況,我國政府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我國相關部門成功制定周密計劃,並開始逐步撲滅新疆硫磺溝大火。
在滅火的過程中,人們也採用著大量注水及阻隔氧氣等多種方法。雖滅火工作並不簡單,可基於相關專家的共同努力,最終,在2003年時,新疆硫磺溝大火被徹底撲滅,這場燒了129年的大火,也終於等到了終結之日。
自大火徹底撲滅以來,我國相關部門便投入到新疆重建的工作中,最終,經過重新治理的硫磺溝地區重現綠色山林,而此前百年燃燒過程中留下的硫磺,更是呈現著多種多樣的色彩,在很多人見到經過重新治理的硫磺溝後,亦對此驚豔不已。
結語
從新中國政府為撲滅新疆大火做出的種種努力中便能看出,儘管在新中國發展的程序中,我國曾遇到許多難以言說的阻礙,可為了幫助人民獲得更好的生活,我國政府亦做出了許多犧牲。
從最初的蠻荒之地,到如今的豐饒寶地,新疆的變化,也體現著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如今,新疆地區的發展水平變得越來越高,很多人在見到新疆地區的發展狀況後,亦對祖國的付出與努力感動不已。
相信在未來社會中,憑藉著政府及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他省份亦能如新疆一般煥然一新,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與建設。
參考資料:《新疆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