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工地進行爆破,炸出一座罕見的古墓,墓葬卻被積水淹沒,直接浮出21口棺材,現場專家感到心疼。然而,在墓中卻出土極為珍貴的文物,考古專家感嘆墓中文物無法複製。那麼,墓中主人是誰?
湖北省博物館曾對一位80歲的老人進行過表彰,這位老人名叫王家貴。而他獲得表彰的原因還要從41年前開始說起。王家貴曾經學過建築專業,45歲時被派遣到鄂北工地工作,當時這裡正準備拆除一些廢棄的建築,之後便在這個地方擴建廠房。
王家貴經常在工地上進行巡視和指導,他為人細心,做什麼事都小心謹慎。這一天,工人們正在拆除一處廢塔,在清理地基時,王家貴突然發現了異常。只見地基下方出現了一大片褐色的土地,但四周土壤卻都是紅巖土,以至於這塊褐色的土地十分顯眼。
這時他突然想到自己在上建築課時,老師曾開玩笑說:“希望有一天你們能夠遇到秦磚漢瓦”。當時老師的意思是希望能夠在地下發現古墓或文物。
眼看著工人們就要開始在地面上進行爆破,王家貴急忙上去阻攔。他對當時的主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但主管卻並不是很相信,在王家貴的耐心解釋下,主管決定先向有關部門進行上報。
不久後,有幾個人來到了現場,但他們並不是專業的考古人員,而只是一些文藝專家,對土壤看了幾眼便準備離開,還說這裡並沒有什麼異常,可以隨時動工。
而王家貴卻並不這樣認為,心裡急得不得了,但專家都開口了,他一個建築工人說出來的話誰會相信呢?但他始終堅信自己的看法,於是在爆破進行之前,便動了一點手腳,每個炮眼的深度都只有四五十公分,火藥也只放100克,希望這樣能夠對地下可能存在的古墓進行一些保護。
就這樣,爆破開始了,一聲巨響之後,人們突然發現土層下面竟然存在著一塊硬石板,這下大家都相信了王家貴的話,地下確實有東西。這一次有關部門派遣了專業的考古學家,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文物考古學家譚維四,考古工作很快就開始了。
不久之後,考古隊確定這裡確實存在一個大型的古墓,專家十分慶幸之前王家貴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才讓古墓得以被保護起來。如果按照正常情況進行爆破,那麼古墓裡的文物都有可能遭到嚴重的破壞。
經過幾天的清理和挖掘,墓室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但就在墓室開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震驚了。原來墓室早已經被積水所淹沒,水面上還漂浮著21具棺材,專家看到時心疼不已,心想這些棺材和文物還能保得住嗎?
而為了能夠更好的瞭解墓室內的情況,專家立刻組織人員進行排水,為了保護棺木的安全,還特意提前將這21具棺木全部打撈起來。
這些積水經歷60多天終於被排乾淨,而墓室內的文物也都一一浮現出來。經過專家進行了考證和研究之後,確定這座古墓距離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附屬國曾國君主曾侯乙的墓地。
根據歷史記載來看,儘管曾國比較小,但在楚國的支援下,發展卻非常好。而曾侯乙也是一個十分出色的領導者,不僅精通六藝,對武器兵器也有著很深刻的瞭解,是個頗具才能的統治者。
直到所有文物都出土後,專家們才發現一個巧合,墓室中一共有21具棺材,而墓室之中的寶藏和文物也正好裝滿了21車,其中包括許多青銅器物、青銅樂器以及各種兵器。這些文物價值非常高,比如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編鐘長度為748釐米,高度為265釐米。
曾侯乙編鐘的出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而它也是至今為止國內發現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編鐘,反映了先秦禮樂文明和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水平。現在被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館,被稱為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名為曾侯乙尊盤的文物,尊就是古代盛酒的容器,盤則是放水的容器。而曾侯乙尊盤將尊盤融為一體,最驚人的還是器具上鬼斧神工的透空裝飾,表層看上去彼此獨立,互相沒有任何銜接,但內層則依靠銅梗支撐,參差錯落玲瓏剔透。
曾侯乙尊盤的出土也證實了在2400多年前,中國的失蠟法鑄造技術已經擁有了很高的水平,就連專家都感嘆,直到現在這件文物也沒辦法進行復制。
而這些文物能夠被發現,王家貴有著非常大的功勞,如果不是他堅持保護地下古墓,可能這一切的文物都要被掩埋在地下,不知是否還能夠儲存完整。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湖北省博物館才要對其進行表彰,他為保護地下古墓和國有文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