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禾瑜講糖
蛋白質、鐵和維生素B12是肉類的三大寶,拋開基礎的營養理論不談,具體到血糖方面,其價值可以表現為:澱粉含量豐富的主食搭配蛋白質充足的肉類,可提升飽腹感,延緩血糖吸收、降低整餐的餐後血糖反應;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友,容易出現缺乏維生素B12的問題,而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含量甚少,適當吃肉有助於預防維生素B12缺乏症;人體對蔬菜水果等含有的植物性鐵吸收有限,而肉類中的動物性鐵則屬於血紅素性鐵,更容易為人體所吸收。
不過,肉類雖好,糖友的進食量卻是要根據個人體質、活動量和病情來進行個體化定量的(一般來說,一餐肉類的攝入最好不要超過生重100克,一天吃100~150克肉類為宜),至於肉類的選取、烹飪方法,更是要以合適、健康為原則,如此,才能在不虧待口腹的同時,讓血糖更平穩。
01、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嘌呤含量普遍偏高,是糖友控糖飲食裡的大忌。比如,每100克豬腦含膽固醇2571毫克,每100克豬肝含膽固醇180毫克,這類食物容易讓血脂高的糖友出現相關併發症;又比如,每100克鵝肝含嘌呤377毫克,每100克雞肝含嘌呤317毫克,這類食物容易加重合並高尿酸、痛風的糖友的病情,不利於血糖控制。
02、醃製肉
隨著網購平臺連線起五湖西海的鄉音,線上買菜APP打通了超市和廚房的關卡,鹹魚臘肉等醃製品早已不是年關時節才有的時令性食材,即便是三伏天,糖友也依舊可以在家盡情享受一份鹹魚茄子煲、臘鴨燜黃豆、臘排骨燜飯……
但別忘了,有研究發現,高鈉的攝入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事件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合併終末期腎病及其全因死亡率的風險,還有研究發現,在其他生活方式相似的前提下,吃鹽多的人,會減少體內胰島素分泌的飢餓素會更多,食慾會更好,血壓會更高,得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2倍。
因此,普通成人被建議每人每天吃鹽≤6克(攝入2.5g的鹽相當於1g的鈉),糖尿病人則應根據自身情況(有無併發症)進行酌情減少。可咱捫心自問,用醃製肉做菜時哪裡能一點生抽不放?就是沒放,咱還得吃其他調過味的菜品不是?這鹽值啊,可能還是會超標。
03、加工肉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食用廣泛用於烘焙食品、動物飼料和人造香料的丙酸鹽(用來防止黴菌生長),似乎會增加幾種與肥胖和糖尿病風險相關的激素水平。換句話說,長期攝入丙酸鹽會改變新陳代謝,大大增加普通人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
以大多數人喜愛的牛肉乾為例,根據《消費者報道》於2019年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的9款知名品牌牛肉乾的檢測結果顯示,所有牛肉乾蛋白質含量均符合國標,所有牛肉乾的鈉含量均超過600mg/100g,均屬於“高鈉食品”。其中某種牛肉乾的熱量更是高達1591kJ/100g,一包的熱量約相當於4條士力架或3罐可樂的熱量,就問糖友怕不怕~
04、油炸肉
老實說,油炸肉除了不健康,再就沒其他缺點了,口感一級棒,色澤沒話說……誰還沒在下班路上吃過炸雞、在週末捧著一盒香酥小排追過劇呢?
只是,油炸食品不但熱量高,攝入過多容易引起肥胖,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可能也會引起血脂異常,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而肥胖又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特別是體重指數BMI大於等於24的超重型糖友,更要少吃或不吃油炸肉。
05、脂肪含量較高的肉
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營養師們一般會建議糖尿病人每日攝入魚蛋肉類120-200g,優先選擇魚肉和禽肉。因為魚肉和禽肉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水產品還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
而畜肉的脂肪含量普遍偏高,其中,豬肉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整體來說:純肥豬肉>有肥有瘦的豬肉>帶皮雞腿肉>有肥有瘦的羊肉>純瘦豬肉>雞胸肉>有肥有瘦的牛肉。
需要強調的還有一點,沒有壞飲食,只有壞搭配:肉類只是脂肪攝入中的一小部分來源,大部分脂肪還是源於飲食中的食用油和堅果等植物性食品。糖友在日常飲食中也要注意這些東西的攝入情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以及必要的加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圖片作者,您好,醫師報全媒體平臺已經按報社標準為你準備了稿費,請您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