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自己、照亮他人,愛的教育就是未來
不要讓過去綁架你的現在,摧毀你美好的未來。——《美好的人生》
你是否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玩具攤旁邊,一個小孩子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可媽媽卻煩躁的甩開手,還威脅孩子:別哭了,快點起來,你再不起來我就不管你了。
或者在書桌前,孩子做錯了題,被父母訓哭了,孩子小聲抽泣,你卻說: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還有臉哭,快別哭了,越哭越煩。
孩子正在和你說學校發生的趣事,可你說了一句,你咋不學人家的好呢?孩子就突然開始生悶氣了,你還繼續數落,孩子砰一聲關上門不出來了。
其實哭、生氣、難過、憤怒、害怕等等,不過都是人之為人正常的情緒。而情緒本身沒有好壞。
在人類進化的幾百萬年裡,保留各種情緒其實是有重大意義的。比如:恐懼會讓你更小心謹慎、憤怒其實是受到挑戰時自然的防禦,悲傷則會讓你客觀的面對現實。
其實換個角度,所有的你認為的壞情緒,其實都是一種提醒,說明當下發生的事讓你不舒服了。如果能夠正面的處理壞情緒,就是我們改變的契機。
那麼面對孩子也是一樣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內心唯一真正渴望的,就是父母的愛而已。他的所有情緒,都是在告訴身為父母的你,請你多愛一點我。
可很多時候,因為自小我們就被灌輸了“不要哭,要堅強”這樣的信念,所以即使成年後,我們已身為父母,很多時候看到孩子哭、生氣扔東西內心還是會很排斥,很不舒服。
那麼一味的忽略孩子的壞情緒,會有什麼不好呢?
01 完美人設,其實只是假象
在電影《美好的人生》中,女主卡伊拉長相出眾,自信獨立,在事業上也能獨當一面。這樣的人設本該一切順利。
可她卻頻頻遭遇事業的不順、男友的背叛、還被房東趕了出來。不得已回到了父母家,可回家後和父母的關係也很緊張。
在一次偶然中,卡伊拉結識了一位心理師。在心理師的幫助下,卡伊拉回顧起自己小時候。
小時候因為父母在外地忙生意,她被寄養在外公外婆家,5歲的她因為想念父母,所以每週總會寫信給他們。可卻從來沒有得到回應。
在後來媽媽和外公的爭吵中她得知,是因為媽媽覺得,卡伊拉總是問他們什麼時候來接她,而媽媽沒辦法回應她的需要,所以乾脆選擇不回應。
再之後,卡伊拉上學了。但因為一次考試成績只是倒數幾名,父母突然就回來了,還強行從學校把她帶走了。因為父母覺得這個成績太丟人了,而且連讓她和外公外婆告別的時間都沒給。
長大之後,即使卡伊拉做著自己熱愛的工作,而且做的很好,父母還是會覺得她不行,不能像弟弟一樣能夠讀名校進政府讓他們臉上有光。
所以雖然卡伊拉表面看似很有勇氣,但面對不合適的追求者即使內心不適,還是會勉強自己嘗試看看,不會直接拒絕。
面對前男友的真心和解,只能透過爭吵發脾氣來訴說自己的不滿。她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這部劇中心理師和卡伊拉說的一段話是很好的解釋:
作為孩子,當我們悲傷想哭的時候,大人們會叫我們不要哭;
當我們生氣時,大人們會告訴我們“給我笑一笑”;
當我們怨恨的時候,他們不允許我們如此。
悲傷、憤怒、怨恨……
我們不被允許表現任何情緒。
為什麼?因為這樣家裡就能平靜了。
但最後,卻發現,當我們想要去愛的時候,我們也沒辦法表達愛。
因為我們的整個情緒都已經被顛倒了。
父母總是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常常選擇無視孩子的內心的需求。
當卡伊拉寫信給父母,他們沒有回應,所以她不再和父母說話了,也連帶關上了對其他人的心門。
當和外公外婆相處的有感情的時候,父母卻忽視了卡伊拉分離的痛苦。
所以她學會了感到痛苦是沒有結果的,只能壓在自己心裡。所以她的痛苦最終只能透過憤怒、生氣這些更強烈的感情爆發。
02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應該怎麼做
其實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父母要做的很簡單。
第一點,鏡子法則
父母需要像鏡子一樣幫助孩子認識他的感受,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有情緒不要內疚,有情緒可以說出來,**能說出來,其實壞情緒的傷害已經減少了很多。
比起急切的打斷孩子,讓他“不要哭”,或者直接懲罰,做不對就做10遍,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他認識壞情緒。用你的語言幫助孩子把情感說出來。
比如,孩子你看起來好像很生氣;我看你現在皺著眉,好像你現在不是很喜歡做這個作業,等等。
而只有我們處理了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去處理問題。
苛責孩子本來就有情緒,你還讓他繼續往情緒的泥潭裡面陷,既不利於解決問題,而且還可能導致親子關係不好。
第二點,積極地暫停
處理孩子的情緒,其實有一個前提,就是父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正面管教》中提到的“積極地暫停”,當我們發現面對孩子的事情自己有情緒的時候,先走開,冷靜下來再說。
或者即使一開始我們還是沒辦法及時的控制住自己,事後也要認真的和孩子道歉,自己發脾氣其實是不對的。下次可以讓孩子提醒你,其實這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第三點,冷靜下來後,表達無條件的愛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是這樣。
就像《美好的人生》中的卡伊拉,其實我們每個人自小都渴望得到愛,特別是父母的愛。但人到中年,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得已,與其逃避,不如真誠的告訴孩子。要相信孩子比你想象的更愛你,也更包容你。
所以《正面管教》中有一個特別好用的建議,就是要和孩子在固定的時間,有一段特別的親子時光,即使只有10分鐘也可以。
而父母就是在透過和孩子全身心的投入相處的這10分鐘,告訴他,你是永遠愛他的,你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無關其他。這也會讓孩子特別有安全感。
第四點,愛是行動
其實孩子最怕的就是被拋棄,最想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的愛。而表達愛需要有行動。最簡單的一句我愛你,一個愛的擁抱,其實都可以。
原文部分內容來自達達老師《家庭教育共讀會》分享。
點亮自己、照亮他人,愛的教育就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