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12日,在金渠鎮戰鬥中,慄政通營長帶領全體戰士勇猛殺敵,與金渠鎮東南馬家山及以北二郎溝塬敵第36軍第165師第495團進行了反覆激烈地爭奪戰鬥,殲敵一部,殘敵往金渠鎮方向潰逃,紛紛進入我軍的口袋陣。到了黃昏時辰,團首長接到師部命令,我軍一部分由馬家山西塬張家坡下山,經過營頭排、永安村、煙霞村,直插金渠鎮西南的斜峪關,以防北出增援之敵。一部分配合我軍第4師、5師由東向西分南北兩路向金渠鎮進攻,當晚時分,我軍包圍了金渠鎮守敵第165師。戰士們經過一夜激戰,於次日拂曉殲敵一部分,並俘虜了敵師長孫鐵英以及部下2200餘人。在戰鬥中,慄政通營長帶領戰士們衝鋒在前,奮勇殺敵。但邪惡的槍彈擊中了他的腹部和頭部等多處。慄政通傷勢嚴重,衛生員搶救時他對政治幹事花玉春說:“你告訴李教導員,我不行了,叫他好好領導,完成光榮任務,我犧牲了不要緊,中國還有四萬萬五千萬同胞,革命一定會成功的!”就這樣,慄營長臉上帶著勝利的微笑,與戰士們永別了。
1949年底,慄政華收到哥哥慄政通的戰友、時任營教導員的張揚的來信,才知道了慄政通犧牲時的一些具體情況。張揚在信中寫道:
政華同志:
遠在五、六個月之前,當我知道你的哥哥、我最親密和熱愛的戰友———政通同志不幸在戰鬥中光榮犧牲的噩耗之時,我就準備寫信給你。因為,作為政通同志的最親密的戰友,我負有這樣的義務。同時,在他生前,我們有過這樣的約言。這種約言,是我們和每個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最高度的責任感之表現。因為我們是隨時準備付出自己的生命,以贏取戰鬥的勝利,爭取中國人民徹底解放之早日實現的。
但,所抱愧的,以致我在今天(12月14日)才能寫這封信。原因是:在你的哥哥———政通同志光榮犧牲的那次戰鬥中(即1949年6月12日,在陝西眉縣金渠鎮殲敵第36軍),我也同時負傷,一顆子彈穿透我的小腹和左股而出。據說,和政通同志負傷的部位相近,當時我也是有生命之險的。當我被抬到距火線幾里地之遠時,雖當時由於戰鬥之疲睏和負傷流血過多所致,我有些昏沉。但對戰鬥的勝利,對同志尤其是我最親密的戰友———政通同志之關懷,卻是那般的強烈和清醒。我派通訊員請來衛生部政委,詢問其他幹部傷亡情況,記得當時曾告知我政通犧牲之事,但也許是對他了解太深和情感的超越作用,我倒像未聽見似的,總想著:“沒有的事,政通是打不倒的人!”所以並未感到哀痛。
以後,由於情況變化,敵第36軍雖被殲。但敵增援趕到,我們即撤出戰鬥,我也被一刻無有停息地抬至西安,又送往臨潼醫院。在那裡一個多月之後,我得到團上一位同志的信,才瞭解到政通犧牲的經過。這時,我的思想上才理智的相信,我們黨優秀幹部和共產黨員之一,我最親密和摯愛的戰友————政通同志,是死了,倒下了!
在戰鬥中負傷,連自己的生命安危尚且難以評估的我,並不曾為自己拋流一滴眼淚和感到些哀痛和不幸。可是,在讀著那封信的時候,我卻掩面大哭了。撥弄自己的傷疤是痛的,而我卻曾一日數次地讀著那封信,吞咂著滾滾的熱淚……但我一直儲存著那封信,為使你瞭解政通犧牲經過及同志們對他的反映,我隨信附寄與你,請細心讀之。
政華,請勿難過,又莫傷心,化悲痛為力量!
作為政通的妹妹,我深信,你會為自己有著這樣的胞兄而感到榮幸的。政通同志戰鬥的一生和他英勇的死,正是我們今天所獲有的勝利之保證。我想,今後我們倒是應該著重於怎樣來學習他,以更好的學習、工作,來獻身於人民的解放事業的實際行動,作為對他和在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的烈士們之最誠摯的懷念。
本來前面我談到,幾個月以前我想寫信給你的,但當時苦於不知你之通訊處,以後,我傷還未好,就又被調至軍教導團工作。此階段,我們由西安至天水、蘭州,而張掖、酒泉、哈密、迪化(即現在的烏魯木齊),經常在行動中,加之我被調學生隊工作,也經常變動,因而沒有個寬裕點的時間給你寫信,希原諒。但我已於半月前搭飛機由哈密來迪化,將至陶峙嶽起義部隊工作。現正休息,大約一星期後可至新崗位工作。
我和政通三年來相處一起,結成了最親密的戰友,我最瞭解他,而他也最瞭解我。過去,你和德珍(政通之妻)寫給他的每一封信,他也都讓我看過,而你們每一個人,他也都和我談過。由他在我面前對你的介紹,我是很敬重你的,希望你今後更好地為做個優秀的共產黨員而努力,更好地為新中國的偉大建設事業而努力!
最後,我很希望我們經常通訊,在你讀過我隨信附去的那信之後,你當不難了解我與政通有著怎樣深厚而可貴的同志情誼。請好好慰勉德珍同志,並請轉致我與政通間的兄弟般的敬意和祝福給你的父母親,請他們節哀、保重!
覆信請寄:新疆省迪化市第一兵團政治部轉賀政委振新轉給我即可。
此致
敬禮
張 揚
1949年12月14日於迪化
慄政通的戰友張揚同志的信,感人肺腑。慄政通是打不倒的人,張揚也是打不倒的人,所有的共產黨人都是打不倒的人!在中國革命解放事業中,慄政通和許許多多烈士一樣,奮不顧身,前仆後繼,永遠站在戰鬥第一線,是永遠達不到的人。
(作者根據慄政通烈士之堂弟李政軍提供的史料編寫)
作者簡介:
侯省彥,陝西省眉縣人。1953年10月出生,1974年2月參加工作,1978年11月入黨,鳳翔師範畢業,小學高階教師。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首批“百姓學習之星”、 寶雞市中共黨史專家庫專家、寶雞市全民國防教育協會講師團講師、寶雞市首批“百姓學習之星”、寶雞市關工委“優秀講師”、 寶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功勳獎獲得者、被寶雞市關工委、寶雞市文明辦授予“突出貢獻”獎章。長期從事扶眉戰役史料徵集、整理、研究、編撰等工作,曾多次參加扶眉戰役紀念館布展工作和紅色文化教育宣傳活動。其事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類媒體已報道,並載入寶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