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近些年由於進貨商不斷壓低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導致農民的收入不斷下降,同時,市場上充斥著越來越多的價格低廉但質量堪憂的農產品,造成消費者對超市中的商品信任度也越來越低。
面對此現狀,在瑞士日內瓦西北部的日內瓦州,與法國接壤的小鎮梅林,出現了瑞士的第一家農民參與式超市(以下簡稱農超)。此超市建在農業生態園區內,屬於梅林市政府扶持的一個生態農業專案。此專案與各機構組織協同合作,使生態區內除了農民參與式超市,還建立了城市農場、麵包店、肉鋪、奶製品加工場、集體廚房、旅館接待和資訊中心等其他配套機構。農民參與式超市與其各合作伙伴目前的目標就是,吸引更多的梅林人和日內瓦人加入到農業生態區,成為其會員。
01。農民參與式超市的推廣宗旨
賓努瓦曾是2016年成立的“農作物平衡合作”組織的成員,現在擔任農超的推廣銷售代表。他在近期組織的一次招待會上介紹,農超和一系列的生產、銷售、加工及運輸部門的合作,可以保障日內瓦3000多居民的食品供應。
農超的宗旨首先是將日內瓦市民組織到一起,共同參與農超經營和農場勞作,使日內瓦市民能夠對自己消費的農產品種類和來源擁有自主決定、自我負責的權力,其次是在保證農民的勞動得到應有回報的同時,也保證消費者購買的農產品,達到更可靠、放心和理想的質量。
02。由梅林市政府扶持的農業生態園
第一天的推廣會現場就讓賓努瓦意識到,農超面臨的市場不只是上千人。
日內瓦周邊的居民總和在2.2萬人以上,小小的梅林市,雖然面積只有10平方公里,但卻是一個以公寓高層建築為主的通勤小鎮。聚集在此定居的居民,多數都是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和日內瓦工作的城市白領,屬於典型的辦公室消費群體,對農業種植的接觸極為有限。梅林市政府為此從2018年起,用3年的時間,在這裡完成30多棟高層建築的興建,為1500多個家庭提供了足夠的房源, 並修建一個為各配套機構提供服務和宣傳推廣的綜合活動場所,佔地約為1000平米左右,完成了在全市層面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系列的、市民可參與農場種植和經營的農業生態園的基建設施。在1000多平米的活動場地設計中,用於與農產品有關的展示、銷售、接待和參觀等活動就佔據了700多平米,當然這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推廣農超這個主題服務的,總之,在農業生態園中,農超是其最核心的一個部門。
農超能成為生態園的主要核心,是梅林市政府扶持此專案的初衷決定的。第一,將本地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圈定在短途運輸;第二,所有農產品的種類和種植,都要符合本地的氣候和環境特點;第三,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和本地供應的同時,還要做到所有的農產品生產投入都符合市政府提供的資金預算要求,並做到給參與此專案的農民和農場主提供合理、可靠的經濟收入。最後一點,也是此生態園的目標,在農超開啟市場後,要進一步鼓勵農民開發本地加工、本地營銷,使梅林市農業生態園成為一個更加環保有序,適宜生活和種植的農產品產區。
03。農超的經營特色
梅林市農業生態園是一個非營利性專案,特別是農超,其目的是為本地的所有公眾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而非只是成為一個出售農產品的商業場所。所以,農超將會主要發展其服務型和普及型功能,使之成為一個消費者與農民直接交流,相互認知,瞭解雙方需求的平臺。
新近完工的農超位於各種交通樞紐的附近,很便於貨物的裝卸運送。旁邊的資訊諮詢服務中心,也給予來往的顧客提供了便利條件,及時瞭解農超在各個季節可提供的原生態農產品種類和數量等資訊。農超的農產品種類手冊是依照其產地距離農超的遠近程度來決定其等級排列順序的。
另外,所有主要農產品的產地都要求距離農超不超過100公里,也就是說,蘋果、梨、香瓜、土豆、生菜、西紅柿、胡蘿蔔、蔥頭等都排列在超市手冊的前幾頁,屬於常年供應無需預定的種類,而芒果、香蕉、柿子、咖啡、巧克力豆等,與前一類相比,則不屬於優先供應的類別,要依據市場和季節而定。
在農超出售的農產品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所有的商品都保留著從農場採摘來的原樣,不做任何處理,不帶包裝,而且農超不提供購物袋。顧客都要帶著籃子、筐和盆來購物。除了瓜果蔬菜,農超也出售一些由當地手工藝人,用自家原材料加工製作的日用品和工藝品,如洗滌劑、護膚奶液、花卉、文具、香料、佐料等。農超旁的資訊諮詢中心有64平方米,在大廳的接待處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紹農超的所有農產品。諮詢中心配有兒童託管處,也是一個小型的兒童遊樂場,還有圖書閱覽區,牆面上的電視在迴圈播放著四季的農產品播種和採摘過程的解說。
04。農超的經營方式及規定
瑞士梅林市農超並不是新興的經營模式,它的靈感實際上來源於由法國和美國在1973年合作拍攝的一個紀錄片,片中介紹了當年位於美國紐約市郊區布利克林的一家食物合作社。這家食物合作社由布魯克林的市民共同經營,每個市民既是消費者又是管理者,每個消費者都要保證每個月到食物合作社義務工作至少3小時。這個紀錄片就是今日梅林市農超的樣本,但是又在原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完善。比如增加農業技能培訓,消費者與農民定期交流,農產品加工,城市農場實地展示和參與,接待遊客參觀等活動。
農超的每個消費者要按照規定的時間表,定期為生態園提供志願者服務,具體就是每個農超會員會被安排到田間、加工作坊、接待處、運輸樞紐站、超市貨架、收銀臺及辦公室等地方輪流分擔各項工作。這樣的安排讓他們切實瞭解整個生態園的操作流程,親身體會所有的勞動實踐,並參與生態園所有計劃地制定和更改,對不遵守定期參加志願勞動的會員採取淘汰制,即取消其作為會員到農超採購農產品的資格。
此外,農超計劃在經營規範化,可以自負盈虧不再依靠政府補貼的時候,將獲得的利潤投放在為會員和農民提供更多的農業技能培訓方面,使所有的會員都能有機會掌握更專業的技術,特別是對於以農業為職業的農民群體。因為農民是生態園發展的主體,要依靠他們才能把整個生態園區內的7公頃土壤,3家加工作坊、麵包房、肉鋪、奶製品店、香料佐料鋪、餐館、共享廚房和農家旅店充分運轉起來。
05。新農民的出現
原有的農場主們,即那些以繼承家庭農場的方式成為農場主的農民,由於不斷地受到農作物收購價格下滑的打擊,很多都面臨著生存危機。2016年的統計表明,農場主自殺的數量是2015年的兩倍,這個數字還在上漲。原因在於眾多農場為了不被大型和超大型農場吞併,都不得不擴大規模,不斷地向銀行借貸,投入資金購買更現代化的機械裝置 ,加上農產品生產的種類和標準,也由於農業工業化而更加精準細分,農藥化肥的使用數量過多也增加開支等因素,而最終導致年輕的農場主們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只得低價變賣土地,造成越來越多的小型農場消失倒閉。農超面對這個群體,希望透過農業生態園吸收他們成為新農民,幫助和改變原有農場主的生存條件,恢復小型農場的數量,讓小型農場的農作物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斯德里克是加入農超成為新農民的成功範例。2015年他從父親手裡繼承家庭牧場,幾年後,父親流著淚看著他賣掉了大部分的奶牛,因為斯德里克決定轉營種植農超建議的小麥、黑麥、蕎麥、玉米等農作物。牧場的轉型使斯德里克的所有收成,都被農超承包銷售,而且農超會指派會員定期到農場來分擔農活,他也可以得到技術指導,還能參與農超的商業管理,及時瞭解市場上最需要的農作物種類和數量,為下一年的播種提前做出預算。
除了照顧自家農場,斯德里克還是麵粉加工坊和集體餐廳的一員,與他人分享各種集體活動,讓他感覺不再是孤獨地被困在自家田間的人。特別是農超安排他定期向遊客介紹農場小麥種植,在磨坊演示麵粉加工,在集體廚房製作麵包等活動後,更讓他心情愉快。
除了對農場主的爭取,農超團隊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吸引“外來人員”成為在農超註冊的新農民。“外來人員”指那些有其他固定職業,先前不曾參與過農業種植的群體。為這個群體提供定量的土地,也就是充分利用農業生態園區內的7公頃城市農場,幫助這個群體在城市農場開展“另類農業”實踐體驗,讓他們從消費者和農民體驗者的角度,重新認識農作物的質量標準。另外,“外來人員”透過定期與農場主的交流,在城市農場裡體驗種植,在集體廚房分享做飯,讓他們對農作物獲得更直接和深層的瞭解,分辨出農民在小型農場裡生產出的農作物的真正價值,而不會繼續被商家透過打折促銷等套路兜售的廉價食品所矇蔽。
總之,農超認為這兩個群體將會成為小型農場和城市農場迴歸,振興生態化農業的主力軍。
06。引來眾多協會加盟
隨著宣傳和推廣,農超的理念引來了一些有著同樣目標的協會的加盟。比如成立於2003年的“夢想成真”協會,其成員為15名農場主,最初他們將各自的農場聯合起來,總面積有20多公頃,共同承包了當地1400多個家庭的菜籃子。在此後的十幾年當中,有75個非農業家庭加入進來,共同分擔每個季節的水果和蔬菜的採摘和分類。
2012年,此協會的發起人之一,帕特麗絲在日內瓦市還推出城市養雞專案,讓協會會員的家庭都吃上了自家雞下的雞蛋。2018年,帕特麗絲在退休後,加盟梅林市農超成為其會員。另一個加盟農超的協會是1978年在日內瓦成立的“分享菜園”協會。它屬於歐洲最初的一批協約式農業協會,如今發展到有6個集體菜園,有400多個家庭成為會員。協會以種蔬菜和果樹為主,農作物種類雖然比較單一,但幾十年來也使很多家庭將定期到菜園勞動作為一種週末假日放鬆的方式。
隨著加盟協會帶來的會員人數不斷增加,農超收到的農作物的數量和種類更加豐富,加入的會員擁有的各種技能也更加多樣化。農超提出將會員購買後剩下的多餘農作物增加加工品種後,再繼續在農超出售,並把獲取的利潤用來建設新的餐館和旅館,購置接送車輛,接納更多來農業生態園參觀體驗的遊客。農超希望讓更多的城市居民重新迴歸土地,奉行農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消費者只有真正瞭解農作物的來源之處,才能成為更稱職的農業體驗者。
作者:張梅
END
優質農產品雜誌:《優質農產品》雜誌官方賬號,聚焦品牌農業建設和優質農產品開發
歡迎關注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