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最近有患者給我反映,早上起床後總覺得自己嘴巴有點苦,吃過早餐後就會有所改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沈老師就從中醫角度給大家聊一聊口苦這個問題。
在中醫上,口苦多與情緒、飲食不節等原因導致肝失疏洩有關。中醫認為肝主疏洩,調暢全身氣機,促進脾胃功能運化和膽汁的分泌排洩,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需要藉助於膽汁的分泌和排洩。
膽汁乃肝之餘氣所化,因此一旦肝膽不和,就會導致疏洩失常,肝氣犯胃,肝氣協膽汁上逆而造成口苦,消化不良,或目眩等各種病症。所以調理口苦,中醫上是以清肝火,降胃氣為主。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緩解?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清肝火、降胃氣作用的方子——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為什麼要用小柴胡湯來清肝火、降胃氣呢?接下來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小柴胡湯,看看它都有哪些成分,你就會明白了。
首先方中加了柴胡和黃芩,柴胡疏肝解鬱,可以把鬱結之氣散去;黃芩苦寒瀉火,可以把肝膽之火清掉,同時還可以降膽氣。二者一升一降,可透邪外出,清熱瀉火,和解少陽。
其次方中加了制半夏和生薑。制半夏辛散溫燥,有毒;入脾、胃、肺三經;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將胃裡的痰溼化掉,使胃氣得以下降。加入生薑是因為生薑能解半夏的毒性,同時又可增強其化痰的作用。
最後方中加了人參、炙甘草、和大棗。人參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血生津的作用;炙甘草甘溫助脾而補中益氣和胃、緩急止痛之功;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這三味藥都可入脾、胃經的,可補脾胃的正氣,在祛邪的同時又兼顧脾胃不受傷。
諸藥合用,是以疏肝利膽、降氣和胃為治則,恢復肝升膽降的功能,自然口苦的問題也就解決。大家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