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腹瀉
除了讓我們享受夏季的暢快外
還帶來了腹瀉的風險
很多人都把腹瀉
簡單地歸根於“吃壞東西”
但你可能不知道
嚴重腹瀉可能危及健康和生命
千萬不要對這種“小病”掉以輕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腹瀉的致死率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之後,高居各種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臨床上,一般將每日排便3次以上或明顯超過平日頻率,排便量增加且伴有排便急迫、失禁感及腹部不適稱為腹瀉。根據病程長短,腹瀉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除了大便次數增多等症狀,腹瀉患者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發熱、便中帶黏液等。
嚴重或持續腹瀉,還可出現頭暈、心慌、口乾、乏力等脫水表現,甚至出現電解質失衡、心律失常、休克。
脫水、酸中毒
腹瀉會引起身體體液大量流失,引起脫水;脫水時腎血流量不足,尿量減少,體內酸性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長期蓄積在體內,會出現電解質失衡、酸中毒症狀。
低血糖、營養不良
腹瀉時通常會出現食慾下降,易造成能量攝入不足,當體內沒有可以轉化為血糖的肝糖原時,容易出現心悸、出汗、面色蒼白、眼前發黑等低血糖症狀。
腹瀉時,人體會流失大量的水分及鈉、鉀、鈣等元素,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血流速度減慢,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等發病率。
加重腸胃疾病
長期的腹瀉,會導致腸道黏膜屏障受損,腸道的抗病能力減弱,出現慢性炎症,在一些代謝產物及細菌酶的作用下,易導致胃病復發,或形成腸息肉、潰瘍等疾病,甚至誘發癌細胞的生成。
腹瀉會導致鐵、維生素B12、葉酸等造血原料不足,繼而引起貧血。
易發感染
腹瀉所導致的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問題,會進一步降低機體抵抗各種感染的能力,導致患者更容易繼發感染。
(1)急性腹瀉,伴有頻繁嘔吐、發熱、劇烈腹痛,或伴有頭暈、心慌、口乾、尿少等脫水表現者。
(2)急性腹瀉,48小時內未見緩解者。
(3)腹瀉伴有黏液血便者或黑便者。
(4)慢性腹瀉,但同時具有結直腸息肉或膽囊切除術病史,或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患者需要警惕。
(5)既往長期便秘患者,近期出現大便習慣或性狀改變,出現腹瀉。
堅果
堅果中富含大量膳食纖維和油脂,具有很好的“潤腸作用”。
部分豆製品
一些沒有熟透的豆製品,可能含有一些容易引發脹氣的成分。
辣椒
辣椒會加速腸道蠕動,可能會加劇腹瀉,也容易引起腹脹或燒灼感。
酒精
酒精會加劇脫水,還有可能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
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會給腸道帶來負擔,加工肉製品中所含的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和其他氧化產物對受損的消化道不利。
甜食
腹瀉期間,人體小腸絨毛受損,蔗糖酶是小腸絨毛外層分泌的,所以吃甜食不好消化。
牛奶
牛奶中含有乳糖,腸道發炎期間,小腸黏膜上的細胞受到破壞,無法分泌乳糖酶進行消化,這會刺激腸道,加重脫水、腹瀉的症狀。
應如何預防腹瀉?
(1)注意個人飲食、做好居住場所的衛生,尤其做好手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飲食量以七至八成飽為宜,避免飲酒及暴飲暴食。
(3)飲食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富有營養的食物為主,儘量減少脂肪的攝入。
(4)避免進食過涼的食物,避免食用冰箱裡存放時間過長的食物,儘量不吃隔夜菜、涼拌菜,剩飯剩菜再次食用前應熱透。
(5)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6)適當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尤其是胃腸道的疾病抵抗力。
(7)注意休息,避免受涼、勞累,預防感冒和中暑。
(8)有基礎疾病的,需要規律治療、定期服藥,避免非胃腸疾病引起的腹瀉,如肝膽疾病、糖尿病等。
(1)母乳餵養的媽媽,應注意乳頭的清潔;人工餵養時,應注意奶具的消毒,喂剩下的配方奶應丟棄。
(2)為寶寶新增輔食時,應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半流食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脂肪類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不應過早新增。
(3)大齡幼兒需注意飲食規律,避免因餵食過多、過少或時間不規律,導致的消化系統紊亂,從而引發腹瀉。
(4)進食的食品應保證新鮮、清潔,餐具應定期消毒。
(5)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腹部著涼。
(6)適量戶外活動,提高機體抵抗力。
(7)托幼機構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1)多進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
(3)蔬菜水果要用流動的水洗淨,並削皮後食用,海鮮、肉類需要充分烹熟,處理食物的刀具、案板需做到生熟分開,還需做好食品、餐具的定期消毒。
(4)保持生活環境衛生和舒適,室內定時通風。
(5)避免中暑或著涼,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和體力勞動。
夏季莫貪涼,平常多喝水
以上這些小方法要記住哦~
部分內容來源:生命時報、健康時報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