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疾病之一,有著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健康,而且這類疾病來勢迅猛,四季都可以誘發此病,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誘發中風病,由此可見,中風這種疾病在當今已經是一個常見多發病了,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中醫認為,中風病是由於體內的正氣虧虛,或者是飲食、情志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溼等病邪,這些病邪導致大腦中的血脈瘀阻,血脈執行不暢,經脈失養,引起半身不遂、突然的昏倒、口眼歪斜等臨床表現。
雖然在《黃帝內經》中並沒有明確地提出中風,但是所記載的其他病症,比如“大厥”“薄厥”等都跟我們現在的中風有著相似的臨床表現,在《靈樞·刺節真邪》中更是對這類疾病的病因病機有了一定的認識,認為本病是因為營衛不和、正氣衰弱、邪氣太盛所引起的,此外還認識到人們的個人體質、日常飲食、情志變化都會對誘發中風。
歷代醫家對中風的認識都各抒己見,一開始認為是體內的邪氣太過,所以採用的治療方法大多是驅邪氣、補正氣,但是到了後來人們對中風的認識逐漸加深,認為引發本病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到了近代,比如中西醫的先驅張錫純,認為中風的發生主要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接擾亂頭腦。
中風這種病症來勢迅猛,究竟應該如何預防呢?首先還是要弄清楚發病原因。隨著醫家對中風的認識,發現其實中風可能是這4類原因導致的。
一、正氣衰弱
人們會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的臟腑也會出現功能減退,尤其是正氣和邪氣的抗衡,出現正不敵邪的狀況。老年人體質較弱,長期的生病會造成氣血虧損,腦脈失去濡養。氣虛則運血無力,血液流動不暢,就會引起瘀阻脈中的現象,長期如此不僅會耗損陰血,還會誘發痰邪,最終導致中風。
二、勞累過度
太過於勞累,會耗精耗神,使體內的陰陽失衡,陰虛則火旺,陰不能制約陽氣,從而引起體內的陽氣過盛,引動風陽,氣火上擾,或者挾痰溼,瘀血阻閉脈絡。
三、情志異常
情志變化太大,過喜過悲,都有可能會引起中風。情志跟我們的肝臟有著重要的聯絡,肝失條達,氣血瘀阻,血行不暢,都會使腦脈瘀阻,尤其是暴躁的時候,肝陽會急劇增加,上犯頭腦,因此暴躁易怒的人更容易誘發本病。
四、飲食不節
脾失健運,過量食用肥甘的食物,導致脾胃受損。我們的脾臟一旦有所損傷,會導致痰濁內生,痰熱互結,擁滯筋脈,上蒙清竅,所以在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也提到“溼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飲食不節也會造成精微物質的吸收減少,出現氣血不足的現象,腦脈失去營養補充,也會引起中風。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