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第四代國王安庫斯·馬爾西烏斯,他是第二代國王努馬的外孫,雖然有“王室血統”,但他跟前幾任國王一樣,是經過市民大會選舉產生的。
外祖父努馬是個和平主義者,但時代不允許安庫斯做一個這樣的國王。
不斷的戰鬥表明羅馬已經積蓄起力量,並發展成為周邊部族不容忽視的強大國家。事實上,隨著羅馬整體實力大增,它已無法避免與周邊部族的武力衝突。
第三代國王托里斯並沒有因自己是拉丁人,就傾全力與薩賓人交戰。而第四代國王安庫斯也沒有因自己是薩賓人,就把作戰的目標指向拉丁人。
他們都已經是羅馬人了。
不管誰是國王,同化的做法並沒有改變,他們從不逼迫敗者為奴,他們從始至終一直做的只有一件事,要求戰敗者搬到羅馬,給他們同等的市民權,為他們中的有權勢者提供元老院議席。
在第四代國王安庫斯長達25年的統治期間,除了戰爭,他還完成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他在臺伯河上架起了第一座橋樑。目的是為了把七個山丘聯絡起來。
第二件,他征服了位於臺伯河河口的奧斯提亞,為此羅馬終於得以和地中海直接連通。
另外,他還發展製鹽業,開始鹽田事業,為羅馬人提供了不是流通貨幣的貨幣。對於人類來說,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有了鹽就意味著有了流通貨幣。
從羅馬向外延伸出去的大路中,有一條叫薩拉里亞的大路,直譯就是“鹽路”的意思,是羅馬最古老的大路之一。這條大路的最大用途就是把鹽送往各個城市。
就這樣,羅馬緩慢而穩健地擴充套件著自己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