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歐洲心臟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房顫和中風高危患者,如果一週內每天平均運動量減少1小時,那麼次日房顫風險就會增加24%。平時越不愛運動的人,這種風險越高。
南丹麥大學醫院和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研究小組對1410名老年參試者展開隨訪研究。參試者平均74.7歲,其中女性佔比46.2%。這些參試者沒有確診房顫,但至少有1種房顫和中風風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心衰及曾經得過中風等)。研究人員透過植入式迴圈記錄儀對參試者日常身體活動以及房顫發作情況展開連續監測,跟蹤觀察時間約3.5年。監測發現,在361名參試者(佔比25.6%)中,時間超過60分鐘的房顫發作過10851次;在429名參試者(30.4%)中,時間超過6分鐘的房顫發作人均97次。所有參試者每天平均運動112分鐘。
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近100天內運動量相對較大的人群,房顫風險明顯更低,運動量每天增加1小時,房顫風險可降低12%;如果懶得動,運動量每天減少1小時,房顫發病風險就會增加24%。在總運動量處於低(少於80分鐘/天)、中(80~141分鐘/天)和高(大於141分鐘/天)三組參試者中,過去一週平均每天運動量如果比過去100天減少1小時,次日房顫發作風險會分別增加62%、27%和10%。
這項新研究結果表明,存在房顫風險且本來就不愛動的老人,如果運動量突然變更少,應當心房顫發作。因此,監測運動量對於降低房顫發作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徐 澄)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