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里鄉親現在一般是指鄰里關係。 可是它最初可不是這個意思,最初“鄉里”是代表人員數量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手下大臣管仲創立的。因為當時周朝實力衰弱,對各諸侯國控制已經無能為力了,從而導致諸侯各國內亂不斷,諸侯國之間戰爭時有發時、外夷侵擾頻頻。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就需要有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來挽回這種局面,這時候齊桓公出現了,他有這個雄心壯志,可是你得有強大軍事力量才行,可是在周朝是不允許各諸侯國很大的軍事力量的,那怎麼辦呢?這難不住,人管仲有辦法,什麼辦法呢?就是把軍藏於民,平時沒有戰爭時候忙耕于田,戰時又迅速轉化為作戰部隊。那具體是什麼辦法呢?第一那就是按百姓人數多少進行了不同的編排,並規定這些在編百姓不得隨意遷移,如有違反要受到嚴厲處罰。管仲這樣做是:一為了地有所耕,保證有糧,糧食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一種象徵;二是保證在作戰時能穩定的迅速的徵募到兵員;三為了減少作戰時自己人之間的誤傷,因為由於他們長期在一起相處,彼此都非常的熟悉,在白天見其影就知道是誰,晚上聽其聲就能辯出敵友,這就大大減少了自己人的傷亡,在哪個年代人口的多少是國家實力的真正體現。第三規定鄰里之間紅白喜事都要去參加幫忙,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他們這些平時軍事訓練不多,人員配合和軍事素養並不高,哪怎麼才有強悍戰鬥力呢?那就用情感團結來提高戰鬥力,當人們長期在一起相處,關係還非常的好,如果他們中間有人受到傷害,那麼這種親情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而且由於作戰會出現傷亡,人們為了避免使自己受到傷亡,也儘量的去和鄰里搞好關係,希望在作戰時能夠儘量的得到鄰里的幫助。雖然隨這時間推移,“鄉里”這種最初的含義逐漸消逝,但是鄰里參與和互助規定則延續下來,變成了習慣和風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落葉歸根和家國情懷那麼重,這也是為什麼山東人口碑那麼好。
sponsored links
鄉里鄉親的由來
分類: 農業
時間: 20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