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王女士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平時在飲食上不太注意控油控鹽,也不怎麼愛運動,體重超標。最近,她發現餐後血糖時高時低,越來越不穩定,剛開始並沒有重視,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才來到醫院就診。醫生詢問了王女士的病情後,要求她進行腹部彩超檢查,結果顯示:胰腺癌。
血糖高,明明是糖尿病的表現,怎麼會跟胰腺癌扯上關係呢?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周丁華介紹,血糖變化除了跟糖尿病直接相關之外,其實還是胰腺健康的“風向標”,只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雖然目前還不能明確胰腺癌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在導致糖尿病的眾多因素中,包括胰腺腫瘤。血糖異常,尤其是忽高忽低或控制不住時,需要警惕胰腺腫瘤發生的可能。
(1)血糖高低與胰腺腫瘤有何關係
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截至2019年,全世界約有4.63億名糖尿病患者,中國約有1.26億名糖尿病患者,可見這是個十分龐大的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並不好,通常與飲食控制、運動、睡眠、情緒、氣候因素,與藥物選擇、用法、用量及依從性,與胰島功能衰竭、胰島素抵抗及是否合併其它內分泌疾病、惡性腫瘤等有關。如果排除了飲食和藥物等原因,血糖仍然忽高忽低或控制不住,可能預示著胰腺腫瘤的發生。
醫生常說血糖變化是胰腺健康的“風向標”,這怎麼來理解呢?
●高血糖與胰腺腫瘤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腫瘤,早期症狀之一就是突發糖尿病,患者通常起病急、血糖突然升到很高、突然暴瘦且無明顯誘發因素,用胰島素和降糖藥治療往往不見效。
糖尿病是胰腺內胰島素出了問題所致,而胰腺癌多因胰腺外分泌結構惡變而來。早期胰腺癌患者之所以會出現一些類似糖尿病的症狀,就是因為癌細胞破壞了胰腺組織,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
當然,臨床確診胰腺癌還需要做全腹部胰腺增強CT檢查,明確胰腺有腫塊生長,同時抽血查腫瘤抗原結果升高。單純糖尿病是不會有胰腺腫塊的,因此血糖高不一定是得了胰腺癌。
●低血糖與胰腺腫瘤
臨床上,引起血糖低的腫瘤主要有以下3種。一是胰島素瘤:反覆發作的低血糖反應常是胰島素瘤的典型症狀,低血糖是由於胰島B細胞分泌大量胰島素,並釋放入血引起的;二是肝癌:由於肝功能損害導致肝糖原合成及釋放障礙,導致低血糖發生;三是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由於進食困難或不能進食而引起低血糖,等等。
周丁華解釋說,低血糖的情況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見,要注意它可能與良性的胰腺腫瘤相關,也可能與惡性腫瘤相關。所以,出現下列低血糖表現應提高警惕,如糖尿病患者突然吃得多、嗜睡、睏倦乏力、貧血、消瘦等,以及忽然像癲癇一樣發病、開車突然失去意識等。
(2)為何要重視新發糖尿病患者
有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與胰腺癌有一定的關係,但這並不表示糖尿病會直接導致胰腺癌的發生。其內在關係可以胰腺癌患者為例,當胰腺癌患者整個胰腺或大部分胰腺受到侵犯時,往往會出現糖尿病的表現,因為其所剩的正常胰腺細胞已經很少了,無法正常處理人體中的血糖;同樣,將糖尿病患者列為胰腺癌的高發人群,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身體多處器官受損,從而出現胰島素分泌缺陷。
可以說,胰腺癌與糖尿病同根同源。胰腺癌患者的首發症狀可能會表現為糖尿病,糖尿病合併胰腺癌的情況在胰腺癌患者裡面也不少見,而且均是2型糖尿病。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因為高血糖去主動篩查胰腺癌。
胰腺解剖位置比較特殊,位於中上腹且毗鄰肝臟、膽囊、胃十二指腸和脾臟等器官,早期臨床症狀易被忽略或與胃病混淆,不易被發現。
目前認為,新發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現。因此,新發糖尿病可作為早期發現胰腺癌的一個非常有用的線索。對於一年內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及時進行胰腺影像學及腫瘤標誌物的檢查,有望使胰腺癌獲得早期診斷。對於醫生來說,要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就不要輕易“放過”新發糖尿病患者。
胰腺癌的檢查和篩查可分三步走。對於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膽石症患者,早期可做腹部的超聲檢查和抽血查腫瘤標記物(如CA19-9等);發現腫瘤標記物升高或B超檢查結果異常,需進一步做MR或CT或超聲內鏡檢查;如果這樣也難以鑑別,還可做PET-CT或腹腔鏡檢查。通常經過這些檢查,大部分的胰腺癌都可以被發現。
(3)胰腺癌主要有四種異常表現
胰腺癌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被稱為“癌王”。臨床上,幾乎見不到胰腺癌早期患者,預後極差,生存時間短。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報告,胰腺癌1年生存率為8%,5年生存率為3%,中位生存期僅6-10個月,有轉移者生存率僅3-6個月;我國的統計資料顯示,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5%左右。
胰腺癌根據發病部位主要分為胰頭癌(較多見,約佔70%-80%)和胰體尾癌兩大類,有4種異常表現有助於儘早確診。
●表現一:如前文所說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動,且藥物控制不理想。
●表現二:胰腺癌早期症狀中,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約佔到10%。此外,還有噁心嘔吐、大便習慣改變等。
●表現三:上腹不適和疼痛。具體表現為上腹疼痛和說不清的不適感、悶堵感,時輕時重,時有時無,一般夜間更為明顯。其不適感的部位較深,範圍較廣,性質較模糊,患者不易說清楚且有進行性加重現象,並逐步轉為隱痛、脹痛和腰背痛。其中,胰頭癌的腹痛偏於右上腹,胰體尾癌的腹痛偏於左上腹,少數人可有臍周痛,後期可有腹背痛。而且,疼痛常與體位有關,在仰臥時加劇,坐立、彎腰、側臥、屈膝時減輕。
●表現四:不明原因的黃疸。胰頭癌多以阻塞性黃疸為最突出的症狀,早期可無黃疸。黃疸通常呈持續性且進行性加深,且多數患者可因阻塞性黃疸而面板瘙癢致遍體抓痕。
(4)這些“糖友”屬於高危人群
像王女士那樣因為血糖異常就診,卻發現胰腺癌的患者,在醫院裡其實不少見。糖尿病作為“三高”疾病中的一種,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那麼哪些“糖友”需要格外關注呢?
根據臨床經驗,以下4類糖尿病患者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建議給予高度重視,必要時檢查胰腺狀況。
1.糖尿病症狀反覆,口渴、多尿等症狀突然加重;
2.遵醫囑規律服藥,仍無法將血糖控制在較好水平;
3.55歲以上病史較長的糖尿病患者;
4.突發糖尿病,特別是無家族史、55歲以上初發的糖尿病患者,3年內胰腺癌的發生率較高。
(5)“糖史”越長風險越高
有些糖尿病患者覺得,“糖史”幾十年都沒事,不用擔心胰腺出問題。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近年來,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發病率顯著上升。而且,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調節紊亂,因免疫功能受損,免疫監視作用減弱,也易誘發惡性腫瘤。胰腺癌發生後,又可以透過破壞胰島組織,釋放細胞因子促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因此,糖尿病病史越長,發生胰腺癌的風險越大。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患病率比正常人要高1.5-7倍。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出問題,大多是因為代謝出了問題,其主要原因是飲食,比如,長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增加胰腺負擔,導致相應的細胞增生、變性。有動物實驗證明,高脂肪飲食與胰腺癌有關。
糖尿病患者想遠離胰腺癌,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著手。
1.少攝入高脂、高油、多鹽的食物。
2.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蘋果、橙子、西紅柿、青菜等。有實驗證明,飲食結構中攝入較多高纖維食物、水果和新鮮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的機率較低,這可能與食物中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抗自由基和抗氧化有關,進而有利於防癌。
3.平時加強運動鍛鍊,如爬山、游泳、打球、跑步等,避免體重超重和肥胖。
4.避免暴飲暴食,晚餐不過飽,飽餐後別立即入睡。否則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
5.避免吸菸飲酒。
6.每半年或一年定期體檢,重點檢查腹部採超、腹部CT、抽血化驗腫瘤標誌物。
【延伸閱讀】
胰腺癌還易與3類疾病混淆
由於胰腺位置較隱蔽,且周圍有很多器官,其病變表現容易與周圍臟器的病變表現混淆。臨床中除了糖尿病,胰腺癌還容易與這3類疾病混淆。
胃部疾病因為胰腺在胃的後方,很多胰腺病變的患者會表現為胃部不適,如噁心,同時因胰腺分泌功能受損還會表現為一些消化道症狀,如腹瀉、腹脹、便秘等。
膽囊和肝臟疾病胰頭癌由於壓迫膽管會造成黃疸,容易與膽囊疾病或肝臟疾病相混淆。
腰背不適一些晚期胰腺癌患者會出現腰背部疼痛不適的症狀。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