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雅
編輯|彭孝秋
智慧穿戴產品一直很火,需求也很大,但一直無法解決兩個需求的結合。一個需求是透過做減法提高便捷度,另一個是透過做加法增加新功能和時尚感,讓產品變更酷。也就造成了大難題——如何在產品設計上保證新功能、時尚感、便捷度三者共存。
所以一款真正的好智慧穿戴產品,也就需要解決這些共存問題,而不是單單解決一個痛點。
就拿智慧眼鏡來說,市面上現有的智慧眼鏡或是虛擬世界入口、或是人機互動終端,但如何保證眼鏡智慧屬性的同時,還滿足人們對“小而輕”的時尚需求,仍是尚未解決的問題。
消費者對眼鏡的真需求遠還沒有得到滿足。比如佩戴上的舒適度、能否有適合近視眼用的墨鏡;如何滿足佩戴近視鏡時對美觀、酷炫的追求等等,是近視眼使用者們長期存在的需求痛點;同時,對於音樂發燒友來說,長期佩戴入耳式耳機帶來的不舒適感,也是尚未解決的問題。
正是基於上述痛點問題,「鯨巡科技」先後於2021年9月、11月在中國深圳和美國矽谷成立,專注於可穿戴裝置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鯨巡科技」創始人胡學良向36氪表示,基於大灣區科技、時尚和供應鏈的能力,「鯨巡科技」將透過DTC(direct to customer)方式,為全世界年輕人提供時尚、好玩、環保、價格合適的時尚產品。
同時,胡學良還告訴36氪,新的機會點首先來自於中國供應鏈在這個非常時期的轉變與加強。“我們發現,大灣區在過去幾十年大浪淘沙中活下來的工廠,已經不只是加工貿易,大量的工廠擁有一定的研發、設計能力。如果能和我們這些在海外呆過很多年,對海外市場非常熟悉,且深刻理解數字化營銷的團隊結合,就有了面對全世界快速創造新品類、打造新品牌的機會。”
另一機會則是移動穿戴裝置迅猛增長。按照IDC2021年Q2的資料,以TWS為代表的耳機類產品應用佔63.1%;耳機/手環等產品的年增速為39%;同樣,元宇宙的熱潮也會推動AR/VR眼鏡等產品的發展。
最後,眼鏡結合音樂的嘗試也是FACEBOOK、BOSE等品牌佈局方向。胡學良告訴36氪,歐、美、日存在被FACEBOOK、BOSE教育過的,定位於時尚、環保、科技、價效比、對近視眼友好且未被佔領的細分市場,以此建立自己獨特的品牌定位。
此外,「鯨巡科技」的產品具有融合性優勢。從產業鏈和人才架構來講,「鯨巡科技」是電子產品產業鏈、時尚產品產業鏈和出海產業鏈三條鏈條的融合,“當你能跨越一條產業鏈,融合兩條或多條產業鏈的話,你就能實現創新、做出的產品有一定門檻。因為出海的人才和套路是完全不一樣體系,所以出海其實也可以被視為一條產業鏈,避開國內的內卷,我們有機會在海外創造更好的產品。”
對於「鯨巡科技」的產品定位,胡學良告訴36氪,人類已經習慣了快消費、快時尚,科技產品對速度有著極致追求,在給人帶來便利和視覺享受的同時,消費主義對環境的破壞有目共睹。「鯨巡科技」希望平衡科技、時尚、環境、變化的各種因素,在喜新厭舊和經典中找到設計平衡。
對於未來發展布局,「鯨巡科技」表示將於明年1月初在美國矽谷釋出最新產品,且透過眾籌、DTC和海外電商平臺實現銷售,力爭在2022年實現1個億收入。
團隊方面,創始人胡學良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曾擔任深圳市柔宇科技副總經理、兼日本子公司董事總經理(取締役)等核心高管職位;胡學良此前也曾在索尼東京總部、瑞典總部擔任高管。在技術、產品、市場銷售方面均有長期的操盤經驗。
技術總監Steven Deng為連續創業者,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曾在深圳華強北作為獨立手機解決方案提供商,創造單產品銷量數百萬臺的實戰業績;
海外品牌負責人Magic Yang現居美國加州,此前曾10多年擔任SONY集團全球總部及美國總部品牌方面的高階管理人員;
設計總監David Zhang,從事眼鏡來圖加工、設計、製造二十多年,在廣東東莞擁有年產能近100萬副的中高階眼鏡工廠,全面掌握眼鏡的設計、開模、打樣、試產、量產等各個環節的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