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國文化,從小就是要培養互幫互助的優秀品德,教大家做個好人。但其實,做一個有愛心的好人,在現實中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在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所謂的“濫好人”。
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
一、“升米恩,鬥米仇”
首先我們要說的當然就是這句“升米恩,鬥米仇”了,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指在別人危難之際,即使你只給了很小的幫助,對方也會感激你;反過來,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太多,讓對方養成了習慣,但某一天突然停止了幫助,反而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仇人。
二、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在與人交往中,那些身居高位的一般不需要處處防備,反而是那些沒什麼地位小人物,會讓你在一些事情上糾纏不清。因為他們做事從不按套路出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他們眼裡,利益往往大於誠信
所以在面對這些小人的時候,一定要打起萬分精神,謹防遭受算計,做一個精明的好人。
三、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這句話是出自《智囊全集》中,它的意思是,我們求人應該求助胸懷坦蕩的大丈夫,因為扶危救困,本就是大丈夫所為。
當人們逆境的時候,給你一點的幫助,就能幫你好大忙。你順境的時候,我給你一點的幫助,就沒多大意義了,其實和升米恩,鬥米仇的意思一樣,就是讓我們不要當“濫好人”。
所以,在跟人交往並不是你付出的越多就越好,也要看準時機。就像錦上添花終歸沒有雪中送炭來的讓人印象深刻。
如何讓你自己的善心,可以真正的幫助別人,並不傷害到自己,不會造成升米恩,鬥米仇的結果,這是非常需要方法的,也是一門考驗人的藝術。
上面3句處世禁言,都是雖然簡單,但是卻異常深刻的。可見一些俗語、格言裡面蘊藏的人生智慧,絲毫不比書籍差。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看格言和諺語的原因。
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於比較繁忙,但又需要及時總結的中年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古人們雖然簡單的句話裡可以蘊含大智慧,但無論是哪種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值得學習的我們就要潛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