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歲末,時間過得快,彷彿有人給時鐘上了加速的發條,前一幕還在躊躇滿志,下一幕就要開啟新的篇章了,陪伴歲月的光景來去如風,陪伴自己的人對影孤獨,人生還是需要一點思考,且談陪伴的三兩事。
早些日子看到幾段影片,講述的是相互陪伴的兩個人要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和瑣事。情感寄託最後不過是陪伴,或有或無卻也不能離開彼此,一日三餐四時更替繞不過簡單又重複,陪伴的意義,道不盡捱不明。
要說陪伴該怎麼去表達,且還是從兩個主體來說道。首先便是自己,為何要做出選擇去陪伴對方,可以是出自愛情,也可以出自友情,亦可以出自親情。
有許多人在自己選擇陪伴物件的時候,似乎難以評說是否正確,有內在原因,也有客觀環境,譬如魯迅的妻子朱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卻和魯迅做了二十年的掛名夫妻,有名無實,卻也無奈。朱安的想法難以言說,但她的行動表明了立場,雖然掛名,但把魯迅的母親照顧得很妥帖,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魯迅的愛情和陪伴,也更像是對人生的陪伴,有時候陪伴的說法可以換個詞,便是寄託。
除了出自愛情,還有友情,且不說高山流水、知音伯樂,便說簡單樸實的現實生活。大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幾個要好的朋友,有人稱之為好兄弟,也有人稱之為好閨蜜,亦可以稱之為好摯友,那個知你冷暖、懂你心思、助你成長、成就彼此的精神寄託,這也是陪伴。有時候感慨,生活真是重複無趣,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日過一日,還是要有三兩摯友能夠有話可說、有話能說、無話不談,便也不會一個人苦思冥想,想不出所以然,談笑風生便也領略一些人生的思考。
說陪伴,更不能少了談親情。簡單地講,這是血脈相依,帶我們每個人來到這美好的世界的,是我們的父母,維繫著生命的情誼,以及交織起來的親情,有別於其他,這是溫暖的心靈港灣。中學時代時,有位老師曾在課上說過一個段子,讓我們要珍惜陪在父母身邊的機會,有些人中學便離開了父母身邊寄宿學校,大部分人到大學便離開家過集體宿舍生活,畢業後工作了,能陪伴父母的時間更為“可觀”。早些天整理舊物時看到了小時候拍的幾張照片,時光倒回二十年前的某個中午,還有二十年前那場大雪,那時候父母風華正茂,那時候自己靦腆活潑,那時候小夥伴們天天鬧在一起玩耍,那時候玩雪仗忘記摺好凌亂的褲腿的樣子......到如今,照片裡的那些人,自己陪伴著的就也只剩父母了,小夥伴們飄散四方,偶爾或許能夠聽聞三兩動態,卻也只是聽聞罷了,不知當年的人此時此地是否也會偶然想起,泛起一絲漣漪。
陪伴該怎麼去表達,主體除了自己,且再說下陪伴的對方,對方為何選擇陪伴自己。這可以一個詞來概括,便是“紐帶”,同樣從愛情、友情和親情的角度來看待。
以愛之名,選擇陪伴。愛情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靠一個人去管理,更不是一廂情願地去陪伴。兩個人能夠認識,靠的是緣分和機遇;兩人能夠在一起,靠的是相互的吸引和成就;兩個人能夠長久地陪伴,靠的是彼此的包容和信任。以前和朋友也聊起過所謂愛情,便是互相成就,恰需改變的能夠互相為對方做出改變,無需改變的便是本心和真實面目,為何在一起,以愛之名,以真之意,這個紐帶,便是真正發自本心的愛,難以名狀,遵從內心。
精誠所至,選擇陪伴。在一次和摯友的閒聊中說起,什麼是朋友,什麼是好朋友,什麼是真朋友。從最直接的角度切入話題,便是互相能夠成就獲得什麼?朋友可以陪自己笑,陪自己哭,陪自己逛街,陪自己旅遊,但如果涉及到了利益層面,是否還能陪自己悲歡和真誠相待呢?這便是好朋友和真朋友的區別了。朋友為何會陪伴我們身邊,也是有一個紐帶,和愛情不同,友情彷彿更多的是在尋求認同感。交流看法,談論觀點,訴說趣事,化解煩悶,指引迷津,有一個價值內容輸出的地方,便是友情所延伸的地帶,雙方都能得到認同。是否朋友的列表中,總會有那麼一兩位能夠遇到困惑時隨時“打擾”,遇到開心快樂的事情隨時分享,話雖簡單,道理也質樸,真誠的朋友,便是如此。
生生相息,選擇陪伴。在親情之中,對方為何會選擇陪伴自己,便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偉大的父愛和母愛,一切都在不言中。
無論自身還是對方,對於陪伴而言,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有觀點認同衝突該怎麼辦,是不是就分道揚鑣?這裡想談一談包容,再換個詞便是“求同存異”。選擇陪伴,無論時間還是空間上的陪伴,或許有缺點,有相悖的時候,在愛情、友情和親情中的“求同存異”,或許能夠更好地去處理問題。
陪伴的雙方都有寄託的需要,有價值認同感,陪伴和孤獨彷彿是對立的,但若說因為孤獨,所以陪伴,卻也少了些許滋味。古時候的詩人們在詩句中表達思念,表達陪伴,表達孤獨,託物言志,寄情於景,月圓之夜“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跨越空間距離,一起舉頭望明月便是陪伴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但是此時不孤獨麼?萬家燈火,歡聲笑語,孤身一人獨在異鄉為異客,陪伴在身旁的卻只有一輪明月和盛開的煙花了,想著在他鄉的人,此時此刻也在望月和賞煙火,便更像是心靈的陪伴了。
歲末,冬日,遠在他鄉的人們,是否身邊有人陪伴,是否能有互相簡單的寒暄三兩句,陪伴的意義,陪伴的感覺,陪伴的獲得感,無論愛情、友情和親情,都能有其認同之處。(文/雲冗霧)